分享

伤寒论》.第172条

 新用户1258N1Wf 2023-04-05 发布于陕西

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伤寒论》.第172条)。

作者:蒋远东                  

太阳病是一个表病,表病是不会下利的,因为,下利是一个里证。《太阳篇》中的太阳下利不是误下就是它经引起的下利(详见《太阳病全篇》。少阳病是一个可进可退的病,进可以入阳明之里,退可以出太阳之表;其本身也是不会下利。凡少阳下利一定是少阳入于它经引起的下利。

今太阳与少阳本不会引起下利的两个病合在一起后能引起下利,必定是触犯了可以引起下利的足太阴脾经或足阳明胃经。如果是太阳中风或太阳伤寒的寒邪转属少阳,第86条讲: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协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在六经中能引起自下利的是足太阴脾经,当足太阴脾经受寒的时候,其利即为寒利,第273条讲: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这其中的食不下是阳明中寒。第190条讲: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由此可见,这里的太阴下利是阳明中寒或足太阴脾经自寒引起的下利,宜四逆辈温之,即宜理中汤,附子理中汤这一类的温药温之。

当足太阴脾经受热的时候,其下利即为热利,热利不可以用热药或温药温之,即热病不能用热药。足太阴脾经所受的寒热,既取决于自身的寒热又取决于外界的寒热,对脾的制约。本条讲的太阳与少阳合病引起的自下利实际上是外界太阳与少阳合病后对脾的制约。

与黄芩汤,黄芩汤中的黄芩是一味寒药,芍药是一味酸敛的药,即有收敛之意。由此可见,本条讲的这个下利当是一个热利,否则,是不会用寒药的。因为,寒能胜热,故知此利是热利。如果是寒邪引起的下利,当是寒冷,与温药温之,而不是用酸寒之药敛之。有人会问,既然是热利,何不与白头翁汤?答曰:白头翁汤的热是从阳明来的,本条文中的热是自肺传入少阳,在传入阳明的。第373条讲: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主之;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当太阳伤寒寒邪束表的时候,里热就会抗邪于表,从而形成一个里寒而外热的这么一个局面。麻黄汤主之,麻黄汤在这里主的里热,即助的里热,唯有里有热才能驱外寒,即解表寒。如果我们对这个太阳伤寒置之不理,即不与麻黄汤解表,这个外在的寒邪就会从太阳入于阳明或入于少阳,当太阳伤寒的寒邪入于阳明的时候,即是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利就是第32条讲的,葛根汤主之,如果不下利,但呕者,就是葛根汤加小半夏汤主之,第32条讲: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当太阳伤寒的寒邪从手太阴肺经进入少阳肝经的时候就会影响到肝胆的疏泄,即使肝胆受阻。肝胆属木,肝胆受阻的时候,即是病木克土的时候,脾为土。当肝木受寒后,肝胆就会把其自身固有的热强加给脾,这个就叫木克土。脾受肝热而下利,故知本条讲的太阳与少阳合病引起的自下利是自下热利;这个下利同样是协热下利。《平脉法》把这个过程叫金行乘木,木行乘土名曰纵;这个纵在这里有怂恿的意思在里面。

黄芩汤是桂枝汤去桂枝、生姜加黄芩的组方,桂枝汤是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的组方,即黄芩汤是黄芩、芍药、大枣、甘草的组方。黄芩汤不用桂枝、生姜,是因为桂枝、生姜性温而能助热走表。用黄芩以清诸热,用芍药以敛肝经。用黄芩合芍药能收肝热而敛肝经,故知,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是少阳肝经的肝热乘了脾土而引起的下利。与甘草以和中,用大枣以健脾也。由此可见,黄芩汤有调太阳与阳明或者说太阳与脾热的作用,同样也能疏肝理气,即理肝热之气。

如其不自下利,而是呕逆,即《要略.呕哕篇》讲的: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即太阳与少阳合病,不下利而呕逆者,与黄芩汤中加小半夏汤即可,这个就是本条讲的若呕者,黄芩加半夏汤主之。由此可见,黄芩汤就像葛根汤一样,葛根汤是主太阳阳明合病的一个处方,黄芩汤是主太阳与少阳合病的一个处方。当太阳病出现阳明口渴或脉浮的时候,其人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若不下利而呕者,葛根汤加小半夏汤主之;当太阳病出现少阳脉浮眩,口苦,咽干,目眩等症状时,其人自下利者,黄芩汤主之;若不下利而呕逆者,黄芩汤合小半夏汤主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