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明节丨祭祀4不做,平安无灾祸!

 思乡思乡 2023-04-05 发布于江西
清明逢闰月,祭祖四不做

在老祖宗眼中,闰月是个不好的月份,很多事情不适宜去做。

而清明是祭祖上坟的日子,庄严肃穆,同样有着很多的禁忌和规矩。

闰月如果和清明遇到了一起,那自然更要格外注意,尤其是这四件事不能做,以示对先人的尊敬。

清明-2.jpeg

其一是不立碑:

在老一辈人眼里,闰月是虚月,不适合修坟、立碑或迁坟,认为容易引起家运不顺等问题。因此在闰月期间,人们一般会避免进行建筑活动,等到闰月结束后再进行。

其二是不动土: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动土被视为一件大事,但闰月之际,清明祭祖却不宜动土,只能稍微清扫一下杂草。

清明-3.jpeg

其三上坟忌重:

今年清明祭祖带的东西,除香烛之外,不能与往年相重;给祖宗敬香的时候,同样不能是双数。

其四不穿新鞋去上坟:

民间有句俗语:“新鞋不踩旧人坟”,意思是说不要穿着新的鞋子去扫墓,否则就是对祖先不尊敬的行为。

清明-4.jpeg

另外,有些地方流传着一句俗语:“闰月清明不上坟,上坟祸事将临门”。

根据传统说法,闰月犯重,上坟填土很容易招来厄运,因此不宜在闰月中进行上坟活动。

这些闰月清明的禁忌事项,也只是出于祖先们对逝者的尊敬和追求吉祥的美好愿望

闰月是为了平衡阴历、阳历岁差问题而设置的“补足月”,本身不代表任何吉凶,所以大家不用过分担心

清明-5.jpeg

清明三候
一候桐始华

桐,指的是梧桐,纯白的桐花在清明时节应时而开,是春、夏递嬗之际的重要物候,也被称为清明的节气之花

清明-6.jpeg

二候田鼠化为鴽

鴽指的是鹌鹑一类的田间鸟类,古人认为鼠为阴物,春季阳气生,田鼠为了适应阳气则变成了鹌鹑继续在田间活动。

这句话是说,阴气潜藏,阳气渐盛。植物的生发凋零、动物的萌动蛰伏,都与天地间阴阳消长相关。

清明-7.jpeg

三候虹始见

虹就是天上的彩虹,清明时节多风多雨,而太阳又明朗灿烂,如果恰逢天清地明、山色空蒙之际,彩虹就会自然出现。

先人们普遍将虹视作一种天然阴阳调和的景象,视为吉兆

清明-8.jpeg

清明节习俗
祭祖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

其习俗由来已久,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平头百姓,都要在这一节日祭拜先人亡魂。

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和去世的亲人,人们穿着素衣,给墓碑处清除杂草,上香祝祷,有的会烧纸钱,有的会摆放鲜花,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死者的思念之情。

清明-9.jpeg

踏青插柳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

清明节祭祖活动往往在郊外进行,人们把祭祖扫墓和郊游踏青结合起来,既追思先人,又健康身心。

而清明插柳的习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

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

清明-10.png

放风筝荡秋千

风筝又称“纸鸢”,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

等风筝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荡秋千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改为秋千。

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清明-11.jpeg

清明节美食
青团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

青团,用艾草汁或者是浆麦草的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进豆沙馅儿,不甜不腻,带有清淡却悠长的青草香气。

清明-12.jpeg

清明果

安徽、江西等我国南方省份多在清明节吃清明果。

清明果和青团相似,但略有不同。其一,清明果多为饺子型

其二,清明果里面的馅多为五香干、笋干等,是咸的;青团则是以豆沙甜口馅为主。

其三,清明果通常用鼠曲草,而青团喜欢用艾草。

清明-13.jpeg

艾粄(bǎn)

艾粄是广东省客家地区清明时节特有的应节小吃,“粄”是客家方言里各类糯米、粘米糕点的通称。

客家人有句老话,叫“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

艾粄比较厚实,吃了之后饱腹感强,并且因为加入了常用作药草的艾草,起到强健身体、止咳驱寒的作用。

清明-14.jpg

螺蛳

清明前后,螺蛳肥壮。俗话说:“清明螺,赛只鹅。”

农家有清明吃螺蛳的习惯,这天用针挑出螺蛳肉烹食,叫“挑青”

清明-15.jpeg

清明节养好三焦

清明时节,天地温暖,阳气升发,“万物皆洁齐而清明”,此时天空清而大地明,人体的肝气也达到最旺。

可以借助这一时期,清除体内浊气,排出身体废物

人体与天地通于一气,而人体分为上、中、下三焦,上焦如天,中焦如地,下焦如江河。

清明-16.jpeg

1.养好心肺

上焦在五脏中对应心肺,心是五脏的君主,主神明;肺为身体华盖,主管人体营卫之气。

养好心肺,有助于缓解人的焦虑和压力,提升人体免疫力。

心需要静养,心境需要畅达,可通过户外散步、踏青等活动,来清净心气,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

肺是人与外界气息进行交流的重要器官,同时肺又是娇脏,容易受到外邪入侵。

清明-17.jpeg

但肺喜温恶燥,清明节气的天气状况正好适宜肺的宣发

可以做呼吸操来清除肺部浊气,提升肺功能。

呼吸操操作方法:

平躺在床上,双腿合并膝盖拱起,双脚贴在床面。

双手放在腹部,随着吸气鼓起小腹,随着呼气收缩小腹,每次吸气或者呼气5秒为宜。

清明-18.jpeg

2.养好脾胃

中焦对应人体脾胃,脾为后天之本,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身体的各器官都有赖于脾胃的运化获得滋养。

脾的正常运转,可以保证人体气血充足,使得身体各器官以及四肢受到滋养,从而抵抗病毒的入侵

同时,食物带来的湿气也需要脾胃的运化之力排出体外,如果脾胃虚弱,会导致水湿堆积,从而引发身体的内部疾病。

清明-19.jpeg

3.养好肝肾

清明节前后,大地清气逐渐上升,同时也是人体阳气升发的难得时段。

此时体内肝气随着春日逐渐加深,而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

中医学认为“春与肝相应”,清明时节是养肝的最佳时机。而清明时节人的情绪波动容易引发肝火上扬,伤肝阴的情况。

此外,肾为先天之本,五行属水。清明时节肝气最为旺盛,肝木能量生发,会吸收大量的肾水,如果冬季肾水收藏的不足,很可能出现肾水干涸的状况。

清明-20.jpeg

肾水不足,就容易出现面色苍白、小便频多,呼吸气短,身体上还会出现发虚汗,倦怠无力的情况。

此时要注意舒缓心情,早睡早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清明,天上人间共安康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清明祭扫,更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习俗之一。

在中国人的生命里,祭祖,是为了记住

清明-21.jpg

记住你的姓,记住你的名字。记住你从何而来,记住你又为何而出发。

唯有记住过去,我们才能看清明日的去向

我们在祖先的坟前除草祭扫,放上供品,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捧花,低声细诉对亲人的思念。

中国人祭祖,或许相信的不是鬼神灵魂,而是相信亲人对我们的爱,是不会消失的,他们只是换了个地方,活在我们心里

清明-22.jpeg

清明节真正的意义,除了勿忘,还有珍惜

珍惜当下的大好时光,珍惜眼前的亲朋好友,珍惜自己的一切拥有。

好好活下去,才是对故人最好的祭奠。

哀思过后,且歌且行,迎接春天,继续自己的人生之旅。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逝者已逝,生者如斯。看开当下,心向美好,便可重获新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