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游崇州三郎、元通古镇(刘衍琴)

 古蔺同乡会 2023-04-05 发布于四川

春 游 古 镇

刘衍琴

四月初,周末,春光明媚,风和日丽。家人自驾游崇州的两个古镇——三郎镇和元通镇。寻古韵,观今景,悦身心。
早上出发,春日暖阳,出行车辆行人拥挤。而今人们富裕了,家家户户都有小车。虽是宽阔的六车道,仍然拥堵,车断断续续行驶,中午才抵达崇州。
下午游三郎古镇。镇因三郎而得名。据说李冰之子,锥口为大郎,灌口为二郎,棚口为三郎。镇北场口有三郎殿。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功载千秋,造福蜀人,四川成为富庶的天府之国。李冰父子永远为后人敬仰。

古镇旧貌换新颜,沿公路两侧新建楼房约有一公里多长。出镇不远,公路右边是山,左边是小河。沿河缓缓下行,路两旁全是盛开的一树树樱花,好像列队欢迎游客光临。几乎没有杂树。这就是远近闻名的樱缘谷。长约两三里,我们没有走到尽头。仰望,头顶满树紫色、粉红色的樱花,繁花似锦,香气氤氲。枝条随风摇曳,点头微笑,显出阴柔之美。远眺,遍山火焰似的樱花红艳艳,黄灿灿,映亮半边天。这是多么奇丽的景色啊!俯视,河水清澈,波光潋滟,潺潺流淌。蜿蜒曲折的岸边奇花异草,五彩缤纷,芳香扑鼻。
樱缘谷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透露出神韵,净化人们的灵魂,八方游客留恋忘返。崇州市元通古镇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元通意寓兴业经商,圆和通顺。古镇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有“良田数万亩,烟火数千家”之说。古时商贾川流不息,舟楫往来不断。古镇三面环水,一面靠山。
镇上老宅多,不是仿古建筑。不少大户大院,基本保存原有风貌。屋顶飞檐翘角,红漆或黑漆门柱。木板房,青瓦房,院落森森,古色古香。每一条街巷,每一幢民房,每一扇窗棂都好像触摸着历史的遗迹。
元通镇既散发着浓浓的古韵,也洋溢着现代气息。以水为躯,以水为魂。因水而生,因水而盛。文锦江、味江、泊水,三江汇合,贯穿全境。称为川西小成都,活的清明上河图。
北宋晚期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展现了当时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表达了对政治开明,人民安居乐业的期待。元通古镇也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民众安乐祥和的景象。大街上有座塔,河边也有座塔,两塔遥相对峙,峻拔雄伟。江水迤逦东流,江面开阔。煦暖的阳光照耀,反射着粼粼波光。行走在江边,江水在眼前流动,灵魂沐浴在金色阳光中。

汇江桥全长64米,宽2.5米,高6米。气势宏大壮观。原来的汇江桥在文革中被当成四旧毁坏。元通人民集资修建这座现代化的新桥。四个凉亭装饰着长桥,龙凤,飞鸽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柱子上书写着简洁的宣传话语。桥虽然很长,一点也不显得单调。游客络绎不绝,摩肩接踵。我行动缓慢,小心地靠着栏杆走,让游客前行。大家都文明谦让,尊老爱幼己蔚然成风。
在古镇大街上,我亲眼见到了一位107岁的老太太。老人端坐在老年车上,两个六十岁左右的孙子陪同,一个推车,一个手提着饼干,茶水,维持秩序,注意安全。因街道上行人多,好奇心驱使着靠近老人。我也贴近仔细看一下,和老人的孙子交谈几句。他们都是值得尊敬和学习的孝子。如果子孙不孝顺,老人肯定活不了这么高寿。过去我只见过王家洪局长的101岁的妈妈。现在第一次见到107岁的高寿老人,真是喜出望外,是这次出游的一大收获。
古镇历史悠久,继承了许多优良传统,开展了不少有意义的活动。仅清明节活动就传承了三百多年。我们正好清明节前去游。大街上披红挂彩,牌坊装饰一新。闪闪发光的对联相当醒目:“锦绣江边连广宇,清明画卷贯长河。”遗憾的是我们无缘参加活动,也不了解详情。
两镇都只是走马观花,一掠而过,只看到表面。没有访问当地人,不知内情,泛泛而谈。望喜欢旅游的朋友亲临体验。
两个千年古镇见证了祖国的沧桑巨变,古时商贸发达,繁荣昌盛;如今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明天跟随时代前进,会更加美好!

文字:刘衍琴

图片:网络

编辑:采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