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北】【石家庄】【正定】隆兴寺第三宝-国内现存时代最早的北宋转轮藏。

 浪漫农夫egs704 2023-04-05 发布于浙江

轮藏传说是南朝梁善慧大士始创,后世各代皆有造立。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国内保存下来的实物甚少,主要有正定隆兴寺转轮藏阁的宋代转轮藏、四川平武报恩寺华严殿和北京智化寺藏殿的明代转轮藏、北京颐和园万寿山和山西五台山塔院寺大藏经阁清代转轮藏。其中,正定隆兴寺转轮藏阁内的宋代转轮藏则为现存轮藏中时代最早者。四川平武报恩寺转轮藏请参阅此链接。

图片

平武报恩寺内经轮

去过西藏的朋友应该对转经筒不会陌生,在拉萨很多寺庙随处可见各种大大小小的经筒,用手转动就相当于诵经一次,因为以前不是所有人都能读得懂经书,所以用转经来代替诵经。这也方便了当时不识字的信徒和佛主沟通。

图片

隆兴寺内转轮藏阁,阁里是一座可以转动的藏经厨。佛教中有推其旋转与诵读佛经同功之说,也就是说信徒们推动转轮一周与诵读一部经卷功德相同。佛教以转轮为教徽,喻义佛法犹如车轮。

图片

转轮藏阁始建于北宋,梁架结构特殊,楼阁下层由于转轮藏的安置,柱网布局突破了常规,采用了移柱造的做法,而檐柱则采用了插柱造法,这在我国古建筑中极为罕见。

图片

图片

转轮藏阁,位于大悲阁右侧,坐西面东,平面和外观与慈氏阁相同。为歇山顶二层楼阁。建筑手法保留着突出的宋代特点。历代均有过不同程度的修葺。

图片

1956年国务院拨款落架重修,拆除了明代重修时所添腰檐,恢复了北宋时建筑的原貌。这阁采用了大弯梁和插柱造手法,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图片

阁内上层置放一直径七米的八角形木制转轮藏,上层罩金装木雕佛三尊。是佛教取法轮常转,自强不息之意,比喻佛法犹如车轮,辗转相传,永不停息。

图片

这转轮藏即为转动的藏经橱,是一个能够转动的大书架,八角形小木制作,直径7米,经橱以上作重檐状,下檐八角,斗拱式样为八铺作,为我国早期斗拱出跳最多的实例。

图片

上檐圆,出飞檐,是典型的宋《营造法式》做法,为国内最古老、最大的藏经橱。

图片

整个转轮藏的重量由底部藏针承受。是我国现存时代最早,体量最大的一个。

图片

这高大的转轮只要用手轻轻一推,它就会慢慢地转动起来。

图片

这转轮藏有一个绝妙之处,就是它巧妙地运用了我国古代建筑室内空间设计,把高大的转轮安置在地面以下,一来烘托出转轮的高大,二来也充分运用了室内的空间。

图片

木制转轮藏直径7米,整体分为藏座、藏身、藏顶三部分,中间设一根10.8米的木轴上下贯穿。整个转轮藏的重量由底部藏针承受。

图片

要知道,当时是没有轴承和润滑油的,这么大的转轮藏放满佛经,恐怕也有数吨重,而人却可以轻易推动,难道不是建筑上的奇迹吗?更为神奇的是,谁修建的转轮藏,为何历经千年还能转。理工男都应该想问,这么大的构件要想转动自如,动平衡又是怎么做的呢?

图片

目前隆兴寺内的转轮藏并不完整!我在网上找到几张旧照片。

图片

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梁大师和一些外国学者都曾考察过隆兴寺内的转轮藏。

图片

根据他当时记录以及拍摄的照片可见,当时柱子上有安装雕刻复杂的缠龙以及四周的柱间还有完整的勾栏,还有藏内的佛像。

图片

但是现在都已经不翼而飞了,到底是被人盗走了,还是被破坏了,现在也不得而知,若是可以复原的话,那该有多精美啊。

图片

只是很可惜,如今看到的是存放经书的抽屉和下部的装饰都已损坏无存了。

图片

下期介绍被康有为先生称为“隋碑第一”的龙藏寺碑。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