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费雪-怎样选择成长股(上)

 eln 2023-04-05 发布于陕西

原书作者及其简介

1928年,菲利普 A. 费雪开始证券分析师的事业生涯,1931年创立投资公司Fisher & Company, 被视为现代投资理论的先驱。菲利普 A. 费雪是最具影响力的投资家,广受尊敬和钦佩。他的投资哲学在50多年前提出,不仅被今天的金融专家学习和应用,并且几乎被当做真理。本书记录了他的投资哲学,该书于1958年首次出版,影响巨大。

本文是我自己的读书笔记加以思考整理,以便理解。受个人认识局限,难免谬误,仅供参考。

本书是费雪大师经典之作,本文的主体结构完全按照原书章节,只是限于篇幅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以方便阅读。

第一章:成长股值得买入的历史线索。

1、时代不断进步,使得企业的研究机构和工程实验室不断发展。商业周刊的一份报告指出,1953年私人企业的研究发展经费大约是37亿美元,1957年这个数字达到了73亿美元。这种趋势让部分企业获得了不断高速成长的能力。(其实还有广告、新媒体等不断加强的市场宣传能力。)

2、长期看股票似乎总是比债券更值得投资。经济景气,企业表现良好,股票优于债券经济衰退,尽管债券的表现会暂时好于股票,但是为了恢复经济政府大量制造赤字,随之而来的通货膨胀会导致债券投资的真实购买力大幅下降。而那些盈利能力能长期好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企业,总是能够穿越周期,最终获得很好的回报。

A、1946-1956年间自由世界的16个主要国家,从瑞士到智利,几乎每个国家都出现货币价值显著的下降,美元的年化贬值率为3.4%,加拿大是4.2%。也就是说这段时间高等级固定收益证券的持有人每年都要承受1%以上的负利率。

B、通货膨胀的机制在于信贷的大规模的扩张,而后者又因为政府庞大的赤字使得信用体系的货币供给量大幅增加。长期看似乎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太可能运用政治力量去扭转这种趋势。

结论:运气特别好或者观察力特别敏锐的人,偶尔能找到一家多年来营业额和盈余成长率远超行业整体平均水平的公司,从而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而且过去的研究强烈地暗示我们,这样的公司不见得必须是年轻的或者规模小的,确切的说,不管公司规模如何,真正重要的是管理层不但有决心推动公司业务获得长远的大幅增长,而且拥有相关能力把计划落地执行,同时依然对日常事务保持高效的经营。

第二章:费雪独门绝技:“闲聊”:了解投资标的的一种好方法。

对竞争对手、客户、供应商、前雇员、公司高管的“闲聊”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调研手段。

所谓闲聊就是找上述人员进行聊天沟通(可能是琐碎的沟通),通过闲聊从不同角度的信息相互验证,相互比较,从而得出最接近真相的拼图

第三章:寻找优良股票的十五个原则(划重点)

原则一、这家公司是否具有良好的市场潜力的产品或服务,使得公司的销售额至少在几年内能都大幅增长。

1、对那些销售额长期没有增长的公司,也有可能在某个时候出现盈利的大幅上升,比如成本变动,市场供需突然失衡等,但这就机会是偶然的,不确定的,这样的公司并不算一个特别好的投资机会

2、处于产业发展早起的公司会出现一段时间(可能是几年)的爆发式增长,早期的投资者收获颇丰。但也会因为渗透率的提升而逐渐增长放缓,最终降低吸引力。

3、即使最出色的公司也不会保持每年的稳定增长。企业的成长并不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来衡量的。增长是一种趋势,可能是以几年为单位的一种趋势。

4、数十年保持高速成长的公司一般有两类。1、是幸运且能干。2、能干所以幸运。无论是哪种类型,杰出的管理都是必须的。例如:

美国铝业:幸运且能干。前瞻性的预测到了铝制品的广阔前景;

杜邦公司:能干所以幸运。从最初的生产炸药开始,不断吸收学习新工艺技术,开拓新产品,在市场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功。

美国运输公司:能干所以幸运。当铁路设备行业逐渐饱和缓慢增长时,该公司通过创新力和足智多谋,使得收益保持了相当稳定的增长,甚至通过不断的外延式的学习,将业务成功拓展到了新的行业。

摩托罗拉:能干所以幸运。二次增长曲线,从夕阳到朝阳。当传统的收音机,电视机趋于饱和,公司运用在电子行业积累的技能,成功进入在通信和自动化设备等领域,这些工业电子产品及军工类产品有望保持很多年的稳定增长。开辟了新的二次增长曲线,在晶体管半导体、立体音响、助听器器材、手机、高端电视机都颇有建树。

康宁公司:1947年在处于电视机爆发前的萌芽期,在竞争激烈的电视制造商中,作为细分领域的玻璃真空管是缺货最严重的零部件,康宁公司作为该领域的龙头十年增长超过10倍。

当我们在分析一家公司未来的销售额增长曲线时,要关注那些有优秀管理层的公司,而且整个行业将出现在技术上发生重大变革,公司的研发技术也在稳步前进,那么精明的投资者就要紧密关注了,留意管理者能否妥善把握机会并有足够能力落地,为公司创造出理想中的销售额增长曲线。这是选择出色投资对象的第一步。

原则二、当公司现有的最佳产品的增长潜力已经被挖掘的差不多时,管理层是不是有决心继续开发新产品或者新工艺,以便进一步提高总销售额,制造出新的利润增长点。

1、一部分公司因为预期公司未来几年成长非常好,于是并没有对产品进行升级开发的长期计划或者政策,那么眼下的利润很有可能也是暂时的。

2、围绕主要核心业务,不断拓展升级,就像一棵树围绕主干不断长出新的枝丫,这种发展模式对投资者而言会比哪些从事几个毫不相关的领域多元化企业要好得多。

3、原则一的重点是关注一家企业主要产品的市场前景,原则二更多的是侧重管理层对待长期发展的态度问题。是否拥有这种持续升级,开拓相关新领域的决心,哪怕当下主要业务正处于最好的阶段。

原则三、考虑到企业的规模,这家公司在研发方面做出的努力取得了多大的成果。

1、比如在长达10年的期限内,公司研发部门有哪些贡献,产生了多少收益。

2、不仅仅要知道研发费用率相对于行业平均的情况,更要关注研发投入的产出情况。通常低研发效率和高研发效率的之间的差距会超过2倍。研发效率越高的企业未来价值可能会越大。

3、目前的股价中,包含了多少研发费用。

4、通过参加政府或者其他合作方的项目,而获得了新的技术,并合法的将这些技术应用于自身主要业务领域中。这种情况下尽管企业账面没有显示任何研发费用,但实际上公司获得了免费的研发投入(因为合作方承担了费用)。这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特殊情况。通常出现在一些军工和国防企业中。

原则四、这家公司有没有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销售团队

1、任何生意最基本的业务就是销售。公司基于客户满意度而获得重复性业务收入,是公司经营成功与否的第一个判断标准。

2、一般而言那些事后被证明是良好的投资对象的企业都要一支积极进取和不断提升的销售团队。例如陶氏化学:除了研发成果斐然外,其对销售和分销的工作高度重视,尤其重视对新销售人员的选拔和培训。IBM:销售人员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公司培训,以便跟上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

原则五、这家公司有没有足够高的利润率

1、边缘型公司的定义:在业界利润率较低的小公司。

2、销售额只有在能够导致利润增加的情况下才有价值。当然不是说只看一年的情况。但是如果一个公司多年来的收入增长没有带来利润的增长,就真的值得投资者警惕了。

3、投资边缘型公司是无法获得长期最佳的投资收益的,除非有明确的的迹象表明其经营质量正在显著改善,进而出现可持续的利润率的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当因为经济上行而出现的利润提升并非属于上述情形。边缘型公司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获得高于业界大公司的利润增幅,但其可持续性值得怀疑。

4、从历史上来看,能真正让投资者获丰厚回报的历史悠久且规模较大的公司往往具有行业内最高的利润率。但是有些时候,公司为了进一步的实现规模扩张,会加大研发、营销,促销等方面的开支从而降低利润率,这种情况下有时反而会是好事。需要关注的是那些用于提升规模的开支是否足够有效。

原则六、这家公司做了哪些举措以维持或提高利润率

1、因为行业的周期性供需失衡,而导致产品价格上涨所带来的高利润率对长期投资而言并非好事。因为这种上涨是不可持续的,还有可能因为极端价格对市场造成长久伤害。

2、关键在于能否观察到企业通过产品创新,附加价值挖掘等手段,有效的提高了利润率

原则七、这家公司是否具有良好的劳资关系

1、良好的劳资关系是企业持续创造价值的基本条件之一。良好的关系并不意味着只要没有罢工就行,更要关注这种关系是否来自于员工对企业的信任和归属感。

2、高于业界平均水平的薪资和高于业界平均水平的利润两者同时出现,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但如果一家企业的靠压低薪酬总额来获得高于业绩的利润水平,并非是一件值得赞颂的事情。投资者最好远离这样的企业。

原则八、公司高管直接关系是否融洽

1、高管对董事长和总裁充满信心

2、公司优先提拔内部管理人员,只有在内部实在无法填补的管理岗位上才选择外聘人员。这种情况下公司内部高管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程度都会更高

3、根据工作业绩,主动定期加薪,而不是每次等到高管主动提及才被动作为。

4、较少的办公室政治。经营丰富的管理者都会明白,只要有团队就会有一定程度的派系和争执,这些都是正常的,但是对破坏团结不愿意合作的人应该清除出去。不让政治因素主导管理决策。

原则九:公司管理是否很有层次?(企业管理人才的梯队建设能力)

1、一家公司迟早会遇到成长瓶颈,除非它有一种能不断培养优秀管理者的能力,否则很难保持持续增长。

2、为什么培养管理者的能力如此重要呢?源于两个方面原因:1、最高管理者精力是有限的,随着规模的增长,精力不会随之增长。2、事必躬亲的领导,让下属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因此难以实现有效的人才梯队。

3、如果一家企业的管理不善于授权,那么在其内的优秀管理者便如同生龙活虎的动物被关进了牢笼,无法发挥才能。

4、判断一家企业是否有件事管理者梯队的能力时,可以关注一个细节:公司的高管是否普遍有谦虚的心态听取不同意见。如果管理者骄傲自大,不能及时采纳如黄金般宝贵的新思想,这样的企业不应该被投资者看好。

原则十:公司的成本记录和会计记录做的如何?

1、管理者是否了解经营成本的所有细节。

2、了解成本的重要性在于熟知利润提升的重点是什么?广告,促销、价格策略、开支的合理界限在哪?

3、对外部投资者而言管理者对公司业务成本的掌握程度很难了解全貌,但可以做出大概判断。管理者在主观意识上是否重视,在其他经营能力上是否超越同行。

原则十一:公司在业务其他关键方面是否拥有某些特别竞争力,以至于相比行业内其他同行形成显著优势。并为投资者辨识这样卓越的企业提供有效线索。

不同行业所需要具备的关键能力差别巨大。这个原则的定义主要侧重点是除了常规的利润,收入,成本等绝对指标之外的一些具有行业特色的分析指标,这些指标往往容易被人忽略,或者不够重视,但是对判断其是否具有长期竞争力非常重要。举例来讲:在零售业中,评估店铺等租赁物性价比就极为重要。比如租赁费和收入的比值,租赁费在成本中的比值,或者租赁面积的平均产值等。在保险行业中,总保险成本占总收入的比值,如果一家保险公司该比值比行业平均低35%,就值得引起关注了。

在不同的行业中,专利权也将扮演不同的关键作用。拥有高壁垒的专利保护通常使得企业能维持更高的利润率。但有些行业中,尽管专利能带来一些好处,却不是具有决定性影响的,总有人会不断抄袭,尤其是大公司对小公司,因此如果是小规模企业,其在产品的研发设计方面保持领先地位反而会比专利保护更有用。

原则十二:这家公司对利润有没有短期或长期的展望。

有些公司的目标是短期利润的最大化,从而尽可能缩减一切短期内不能产生效益的成本费用。

而有些公司则常常刻意的抑制利润,以保持市场声誉,维持高品质的产品,甚至在需求骤然变大时宁可给供应商加价来保持关键原料的品质稳定;在老客户遇到麻烦时乐意给与帮助,通过观察公司对关键员工、供应商、客户的微妙态度差异,我们总能发现很多线索。而能给投资者带来最大收益的公司,更多可能是属于后者

原则十三:在可预见的将来,这家公司是否会通过大量发行股票来获取足够的资金以利公司发展,而现有股东会不会因为这样的增发蒙受大幅损失?

1、公司目前的现金存量及创造能力,是否能满足其未来既定的发展需要。如果不能,在满足其他十四个条件的前提下,其是否愿意最大限度的利用其借贷能力来支持其发展。如果是这样,投资者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可以不用那么担心了。因为即是在未来公司用增发股票募集资金,届时其股价因持续的发展也已经更高了,投资者获益颇丰,对于百分之十几的摊薄损失也不会影响太大。

2、如果企业贷款能力不足,那么为了支撑发展就必须靠增发股票,这时聪明的投资者就要仔细核算利弊了。增发的价格是否会造成投资者的损失。如果造成了损失,该增发计划带来的收益是否已足够覆盖前者损失。但实际上这些计算都太不确定,精明的投资者还是暂时远离比较好。这样的企业管理者在财务方面的规划很可能是糟糕而不值得信任的。

3、如果企业满足了其他十四个标准,那么投资者不就能因为仅仅在财务的不足而轻易放弃(特别糟糕的情况除外)。如果企业不满足其他十四个条件(当然也应该包含本条原则),那么即是这个企业的财务很强大,长期利润出众,投资者也不应该将这样的公司作为投资目标。

本书始终秉持这样的信念:杰出的投资者不应该仅因为股价便宜而购买股票,而只在它有望为你在将来带来回报时才考虑购买。

原则十四:管理层是不是向投资者报喜不报忧?业务顺利时口若悬河,而出现问题时三缄其口?

1、一些公司年复一年地致力于技术研究,一直尝试新产品新工艺,那么它就有可能为投资者带来客观的回报。但是不断地创新也也意味着有更多时候面对临时的失败,比如寄予厚望的新产品无人问津,从而带来了可能很大的损失。这些始料不及的额外成本,会让最谨慎的利润预测都落空。但是投资者应该明白,即使最成功的企业也无法避免类似的令人失望的事情,这些过程中的失败只是最后的成功的必然代价之一。这种现象往往是公司实力的象征,而非弱势的表现。

2、但问题的关键在于,管理层在面对创新失败时的态度,是坦然面对,开诚布公,还是试图掩盖隐藏。如果是后者,那么投资者应该擦亮眼睛。

原则十五:这家公司的管理层是否具备毋庸置疑的诚信和正直的态度。

公司的管理层总是有很多种方法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在公司中公权私用,中饱私囊。比如安排亲属工作并赋予其特权,关联交易输送利益,滥用期权奖励甚至安排皮包公司偷走企业利润等等。这些事情总是可以做的神不知鬼不觉。

精明的投资者应该只投资于那些拥有对公司股东有着强烈责任感,高度诚信的管理层的公司。

厨房里不会只有一只蟑螂,一旦发现诚信问题,不要抱有幻想,及早离去为好。

第四章:应该买什么样的股票?

一、天平的两端(值得关注的两类,这让我想到塔勒布的“哑铃策略”):

1、大型公司:长期竞争中的获胜者,有着根深蒂固的经济优势,耳熟能详的品牌,坚如磐石的财务,悠久的企业历史。例如陶氏化学、杜邦公司、IBM。这类股票会有较高的股利,稳健的盈利能力,就算遇到熊市造成的损失也是暂时的。缺点是这类企业长期而言难有太高的回报,适合追求稳健增值的投资者。但总的来说这类公司也是非常值得的投资对象,关键看投资者自身的需求。

2、小型公司: 公司往往比较年轻,收入规模不大或者刚刚起步。但是其产品颇具创意,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创始团队非常优秀,积累或者掌握了诸多高壁垒资源或技术。且满足上一章提及的十五个原则。比如在1953年的安培斯公司。投资此类公司会有更大的风险及不确定性,但这类公司最有可能让投资者获得最大的利润,有时甚至在10年内上涨幅度可以达到10倍之多。但缺点在于这类公司一旦投资失误,投资者极有可能蒙受永久大部分投资本金。

二、投资策略大体上在于将处于天平两端的投资对象进行不同程度的组合。

1、任何投资策略的成功主要取决于两点:上述十五个原则运用的熟练程度和运气的好坏。运气在投资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相对小资金投资者,中等及大资金的投资者可以将资金投资于几家精心挑选的公司而非压注一家,这样运气好坏大致可以相互抵消。所以资金规模会带来一定的相对优势。

2、在过去的35年的无数研究种基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长期投资于高股利的企业的收益会远远小于投资于低股利但是注重增长和资本再投资的企业的收益。据我所知,所有研究都表明了这一趋势:在未来5-10里,成型股票的资本增值幅度要高得多。而且成长型股票会逐步提高股利,尽管提高的股利比起上涨的股价来说依然微薄,但是和最初买入价相比已经非常可观,也就是说长期投资来看,成长型公司不但在资本增值方面具有优势,在股利汇报方便也有着优异表现。这一点是很容易被大多数人忽略的事实。

对于小额投资者来说,最重要的是慎重使用杠杆进行投资,甚至最好使用闲置资金。股市的变化捉摸不定,如果不是闲置资金,很容易在波动中造成永久性的损失。这一点是很难通过任何技巧来进行规避的。波动是任何成功投资必须经历的代价。

三、低估值投资和成长型投资

1、低估值投资获利原理就是在50元的时候买入价值100元的股票,从而在等待其从50元恢复至100元时收获100%的收益。好处是大幅打折后永久损失的风险较低,均值回归的概率大。坏处是:均值回归后持续增值潜力不足,为了持续获得高回报,投资需要不断搜寻新的标的。或者接受平均水平的回报。

2、成长型投资获利原理就是在100元的时候买入价值100元的股票,从而等待其从100元增长到200元时收获100%的收益。好处是一旦投资成功,这类企业会提供更长久的资本增值回报,投资收益潜力将数倍于低估值保守型标的。而且不用频繁搜寻新标的。坏处是失败的概率会更大,而且一旦判断不准确容易造成永久性损失。同时对投资的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这类企业很可能是低知名度,产品亦是未被广泛普及和教育的。

3、简单的说,前者是低赔率高胜率的赌注,后者是高赔率低胜率的赌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