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选择

 我的教育人生 2023-04-05 发布于北京

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选择

作者:李广生

最近一段时间,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的巨大突破引发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一个崭新的时代似乎已经来临。教育将何去何从?作为一名老教研,我有如下思考:

一、免于孩子像机器一样思考

人工智能的目标是让机器像人一样思考,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这个目标正在实现。ChatGpt横空出世让人们更加信心满满,但也因此充满恐慌和迷惑。既然机器都能够像人一样思考了,教育的价值何在?

如何免于孩子像机器一样思考——这才是教育者最需要面对的问题。

大量的背诵、记忆,机械的练习、刷题,反复的考试、测验,正是工程师训练人工智能的方式,不也正是有些学校教育孩子的方式吗?人们担心大语言模型下人工智能“涌现”出意识而变成“人”,其实人们更应该担心在同样的模型下孩子的意识被扼杀而变成“机器”。

“深度学习”已经成功跨界从人工智能领域进入到教育领域,但我们似乎还没有真正理解“深度”。对机器学习而言“深度”是人工神经网络的层级,对人类学习来说“深度”意味着什么?如果跳不出“知识的深度”这一固化思维,人类终将败给机器,就像围棋大师李世石败给AlphaGo一样。

为什么教和学、教什么、学什么、怎么教、怎么学、怎样才算教好和学好,等教学的基本问题,是时候好好琢磨一下了。说不定我们辛辛苦苦做的很多的事,用以证明自己敬业和专业的事,不是好事而是坏事,不是诲人而是毁人……

二、免于孩子像我们一样焦虑

随着人工智能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美好的前景带给人们巨大的焦虑。但也有人选择逃避,假装看不见、不理会。乐观与悲观、迷茫和焦虑被一款软件搅动起来、交织在一起。得到自媒体的加持,而甚嚣尘上。

对于焦虑,教育者并不陌生。教育,包括与之相关的各个群体——家长、学生、教师,无不挣扎在焦虑的漩涡中。资本敏锐的嗅到机会,利用焦虑并创造和放大焦虑,以获取丰厚的回报。不可否认的是,教育者也在制作、利用和放大焦虑。

教育者用以激励或是强迫孩子拼命学习的“大好前程”,正在被人工智能解构;我们教的那些知识,曾让我们引以为傲的并因此得到学生尊重的“资本”,在人工智能面前简直就是小儿科,教的意义何在?

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来临,我们还要用焦虑控制孩子,把他们桎梏于正在消失的“大好前程”中吗?这才是更值得思考的问题。技术的价值在于解放,教育不要反其道而行之。

这就意味着我们有责任教会孩子:利用工具而不是被工具所利用、拥抱时代而不是逃避时代、理解工作的意义而不是只想找个好工作……

三、免于孩子像白领一样失业

未来将有大量工作,特别是一些入职门槛比较高、收入不菲、地位骄人的白领工作,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就目前发展趋势来看,本次技术革命革的主要是高级岗位的命。初级职业和体力劳动受到的冲击并不大。

学校可谓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在这个星球上也只有人类才采取这种方式教育后代,或许这也是人类能够独霸这个星球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即便过去没有学校,人类也会在今天发明出学校。由此可见,学校所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承载着人类的共同福祉。

如果继续坚持成绩至上的观念,人工智能的强大实力足以让学校消亡、所有教师失业。

毫无疑问,二十一世纪最贵的是人才。但是,何谓人才,正在被蓬勃发展的人工智能重新定义。学校的使命也正在发生变化,但考验着教育者对既得利益的态度。特别是那些标榜自己为了孩子美好未来的教育者要注意了,未来已来,你给他们的那张旧船票,可能登不上时代的大船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