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历共享】原生家庭的冲突与和解 || 渡过

 长沙7喜 2023-04-05 发布于广东
月亮之上/文     张进/图
 

01

前言

————

 
 每一个罹患抑郁、双相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糟糕的原生家庭——这几乎是大家默认的一个普遍的、基础性的认识。
 
如果说抑郁是一条“黑狗”,那么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则更像个“黑色的幽灵”——你很难辨认出它具体造成了什么影响,但你知道,在你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个黑色的幽灵时不时地浮现,告诉你,你从未逃脱它的掌握。


02

糟糕的父母

———— 

更多的孩子甚至没有办法“成年”,就“夭折”在这种影响之下。原生家庭对他们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他们甚至没有办法完成学业。他们的人生被按下了“暂停键”,甚至是“快退键”;他们以惊人的速度失去着,与正常的生活渐行渐远;他们休学、住院,他们失去了过去、现在与未来。
 
2017年,我错过了高考,学校甚至没有给我休学和复读的机会。从此,我开始了“失去的两年”。

我完全中断了学业,更无法自学。我被卡在了高中和大学的衔接点。我思维迟缓、记忆下降,由于奥氮平的作用,我暴增四十斤。我穿不下以前的裙子,害怕出门,害怕照镜子。这是地狱般的生活。
 
刚开始,所有人都告诉你,“加油啊,你有希望的”“一切会好起来的”。但你一次次以为好转,又一次次跌回原来的状态——这几乎是双相的常态。

到后来,即使是最亲近的父母也好像不再抱有希望。自责、内疚和完全看不到好转,让他们几乎要一并陷入抑郁的泥潭。他们的心理也开始脆弱,愈发无法照顾到更加脆弱的你。一切都在恶性循环,而所有人包括医生都对此无能为力。
 
这是我与父母的状态,也是很大部分患病的孩子与父母的状态。在湘雅的封闭病房里,我甚至看到了更多极端的例子。遭受痛苦的孩子已经活得不像人样。
 
这样的打击哪怕放到一个成年人身上也无法承受,更何况是一个脆弱的、未成熟的孩子呢?而这样的糟糕的一切,又如何能让孩子对影响最大原生家庭原谅、释然呢?
 
“长大后,我一定不会成为你”,一定不会这样对待我的孩子,一定不让他/她经历像我这样的童年,遭受像我这样的痛苦。这几乎是每个孩子心里想的事情。


03

失败的协同行动

———— 

不论是抑郁还是双相,这样的经历都是常见的——在家人的鼓励下,在同学老师的支持下,在各种心理学文章、书籍的帮助下决心要振作,要站起来,让一切好转,但又再一次被各种状况击倒。一次又一次。这真的令人绝望。
 
大部分的父母也在这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懊悔和愧疚中疯狂地找寻解决的方法。有些父母能立刻行动,成功地在孩子面前撑起一把伞,但有些父母却没有这样的能力。他们在过去的十几年没有成为一个很好的父母,在这样短的时间,他们无法立刻成长,无法立刻满足孩子的期望。
 
这时,冲突再次产生。痛苦的孩子希望寻得父母迟到的关心和帮助,但父母也许十分关心,但由于各种原因无法给到孩子真正的帮助。

父母开始寻找专业的医生的帮助,但来自父母的稳定而持续的心理支持却始终缺席。他们总是不理解,他们总是说错话,他们总是无视孩子的痛苦,他们甚至还把自己的压力转移到孩子的身上......
 
父母和孩子本该协同行动,但孩子的不满和病态的影响,父母的能力的缺失和焦虑的作用,使这样的协同变得极度困难。

很大一部分的父母首先卡在了经济关上。经济和家庭的双重焦虑让他们有时变得不可理喻。亲子关系再度恶化。
 
从孩子的视角看,父母简直是罪恶的源泉;但从父母的角度看,他们也有太多未诉诸于口的无奈。

按照“原生家庭理论”,每个糟糕的小孩背后都有一对糟糕的父母;那么同样,每个糟糕的父母背后也都有一个不完美的原生家庭。父母的父母也是不完美的父母,而如此“憎恨”父母的孩子,也不一定就能让他的孩子“不憎恨”他。没有一个人是故意要去做坏人的,更没有一个父母是故意要和自己的孩子过不去。父母有父母的局限,正如孩子也有孩子的脆弱一样。
 
对孩子而言,应该要认识到父母是个普通人;对父母而言,也应该要认识到孩子是一个普通人。亲子之间太多的失望和不理解,都是因为期望的落差。

孟母三迁是教子的典范,但如果孩子总希望父母是“孟母”级别的父母,父母总希望孩子是“孟子”级别的孩子,产生落差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04

如何去爱

———— 

从“术”的层面而言,解决这种落差与冲突需要沟通、倾听、理解、包容等种种技巧。而从“道”的层面来说,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于改变他们对“爱”的根本认识和看法。
 
一部分文学作品常常倾向于将“爱”神圣化、“去日常化”。在他们的语境下,“爱”是火花,是纯粹的灵魂交融,是极致的欲望满足,而唯独不是技术性的、需要经营爱惜的情感。

这样的认知陷阱在亲情更加普遍。人们常认为亲情是人伦自然,但首先,我们就不能把亲情视为天然存在的东西。血缘关系是天然存在的,但亲情,或者说是健康的亲子关系却不是天然存在的,它需要亲子双方的共同努力。浪漫化、天然化亲子关系只会增加双方的期望,并降低双方对于沟通等技巧等重视和努力。

这是事实——你不可能用一句“因为他是我爸”“因为他是我儿子”解决所有的问题。如果这么简单,那么就不会有这么多彼此不能理解、互相指责的孩子和父母了。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说:“多数人宁愿把爱当成被爱的问题,而不愿当成爱的问题。对他们来说,爱就是如何被爱,如何惹人爱。”从孩子的视角来看,有时孩子思索“如何被爱”,于是把爱归结到对象的选择上,认为:“父母是糟糕的父母,所以不能给我足够的爱,如果换个父母,问题就解决了”;

有时候孩子思索“如何惹人爱”,于是把爱归结到自己的能力上,认为:“我是个糟糕的孩子,因为我不够优秀,不够“惹人爱”,所以我无法得到爱”。

这两者看似不同,实际上都是从“被爱”出发,认为只要满足了某种条件,就能像召唤神兽一样召唤爱。只强调父母或孩子单方面做出努力,都是不讲道理的论调。

爱是交互,是主动爱与被动爱的双重作用,而想要达成这种交互,则需要沟通、倾听等技巧的帮助。你必须先认识到它的作用,才能接受它,学习它。潜意识中哪怕一丝一毫的不认,可都会阻碍你在改善关系上的前进。


05

写在最后

————

孩子和父母间有太多诉求、期望与不理解。

孩子索取一个完美父母,父母索取一个天才孩子;孩子觉得父母欠他一个完整童年,父母觉得孩子欠他十几年养育之恩。

亲兄弟能明算帐,而父母与子女之间,无论是经济还是感情的牵扯,早已无从算起,更无法算清。这是一笔彻头彻尾的糊涂账。

虽然每次吵架的时候都会被提溜出来,几乎要打开手机计算器算一算,但每个妈妈做的早餐、每次爸爸接的放学、每个孩子绽放的笑颜,都曾让父母和孩子感到真挚而纯粹的幸福和感动。原生家庭是“万恶之源”,原生家庭也是最初的摇篮和最坚实的支撑。
 
学会爱,相互爱。
 
别忘了,他/她是世界上离你最近的人啊!

——————————————

渡过心理测评量表服务:

该程序涵盖了抑郁、焦虑等医院会用到的大部分量表,比如:SCL90症状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明尼苏达个性测验等近100个量表,在完成自测后可自动查看对应测评报告,帮助患者及时对自身状态进行辅助监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