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焦家遗址考古出土陶器

 荣纳堂 2023-04-05 发布于天津
国博之礼出东方 焦家遗址考古-陶器
  • 红陶鬶

  • 大汶口文化,距今约5300-4600年

  • 口径9.3,腹径16.2,高20.5厘米

  • 山东济南章丘焦家出土


有把手、带三足和开放式流口的器具,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是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代表器形之一。陶鬶是远古时期人们用来烧水或温酒的容器,有红陶、黑陶、灰陶和白陶等不同质地,根据腿足的差别还可以分为实足鬶和空袋足鬶等形式。
灰陶瓶
灰陶瓶

大汶口文化

灰陶镂孔豆
褐陶盉
红陶鼎
白陶鬶
高26.2,腹径 14.3厘米。

呈灰白色,鸟喙形流口,斜向伸展于器身前部。顶部有圆环形提梁,上联颈部,下接器身,表面按压成绞索状。腹部略呈扁圆形球状,腰部有一周横向附加堆纹,表面压印成花边形的装饰。三个肥大的空袋足,呈鼎立形式均匀分布于腹部下方。

陶背壶
陶器
彩陶杯

口径10,高15厘米

泥质灰陶,直口,筒形腹,下腹内收,平底,腹部一侧有桥形耳。口沿、器身、下腹及底部边缘饰红彩条,上腹部中央饰一组连续的彩绘旋涡涡纹带,边底部刻划双线波浪纹图案。

彩陶罐

腹径20,高20厘米

泥质黑陶,侈口,折腹,小平底,折腹上方等距离分布三组红色圆形及山峰形彩绘图案,圆形成山形交替分布,绕身一周。泥条盘筑,慢轮修整,折腹以上打磨光滑,以下有刮抹痕迹。焦家遗址存在彩陶和彩绘陶两种施彩方式,彩陶的花纹图案于入窑烧制前绘画而成,多为黑彩,烧成后与陶胎融为一体,形式较稳定不易脱落,而彩绘陶的花纹图案均为陶器入窑烧制完成后再进行绘画,多为红彩,也有白彩,颜料附着于陶胎表面,容易脱落,因此发现时多残缺不全,彩绘陶的图案与彩陶相比更为鲜艳。这件陶罐造型简单,与焦家出土的多数陶罐无异,但周身装饰的红色大圆点极富特征,在折腹线的衬托下,其情形犹如火红的旭日从地平线初升起来时的状态,显得非常威严而神秘,表明这样精心装饰的陶器在当时也可能是一件礼仪用具。

彩陶罐

腹径20,高20厘米

泥质灰陶,侈口,折沿,鼓腹,口沿内侧呈凹槽状,底部有喇叭形矮圈足。手制,器表磨光。上腹部有一周彩绘,以红、黄两种颜色的圆点和弧线条组成颇具动感的旋涡纹彩色装饰带,涡纹带上下边缘和罐口处加饰红彩带

彩陶鼎

腹径15,高15厘米

夹砂褐陶,敛口,鼓腹,圜底,短锥形。上腹部饰红彩的宽条折线纹带。
彩陶壶

腹径20,高20厘米

泥质红陶,直口,长颈,圆腹,小平底器表通体磨光,外壁及口沿内侧施红陶衣。口唇部位饰黑彩条,颈部正中饰多个黑彩圆圈纹。壶腹部以黑彩作底色,用白色绘制出多道横向纹饰带。上部为双道弦纹与尖三角形纹,中部与下部为两行十字菱形纹,中、下两行菱形纹横向穿插,纵向位置错落,排列井然有序。腹部近底处素面无纹。

彩陶壶

腹径20,高20厘米

泥质红陶,直口,短颈,圆垂腹,下腹部明显内收,小平底。器表通体磨光,外壁及口沿内侧施红陶衣。口唇部位饰黑彩条,颈部饰多道黑彩平行线纹。器身腹部上下遍施由平行条纹和内填斜线的三角纹组合而成的纹饰带,下腹部空白。

彩陶壶

腹径20,高30厘米

泥质红陶,侈口,短颈,圆腹,平底。手制,腹部磨光,颈部经刮抹。上腹部及肩部饰两层纹饰带,红陶衣作底色,上层7组垂弧纹,下层11组垂弧纹上下层之间以两根横向条纹相分隔,俯视犹如正在绽放的重瓣的大花朵。远古时期先民的器具多置于地面,低于人的视线高度,因此从顶部俯视,这些纹饰绘于上腹部或口部的彩陶图案,最能体现器物的美感。

红陶壶
  • 口径8.1,腹径13,底径5.4,高13.5厘米

泥质红褐陶,直口,长斜颈,圆腹,小底,颈部偏上处对称分布一对半圆形耳,耳中部有圆形小穿孔,外壁磨光涂有陶衣,口沿内侧见一周黑彩三角形纹案,外侧饰窄黑彩条。手制,口沿不平整。

黑陶带盖圆腹罐

口径7.1,腹径9.7,底径3.9,通高9.6厘米

夹云母黑陶,器身敛口,鼓腹,小平底,内壁有三周凸棱,口沿外侧均匀分布三个勾状凸钮,罐顶部有覆碟形盖子,以子母口与罐身相扣合。器盖为覆碟形,有圆形钮,内壁轮旋痕迹明显器身通体素面磨光,造型与工艺与该墓内共同出土的带盖红陶罐极为相似,应为当时专门成对随葬的用具。

黑陶高柄杯
  • 口径8.6,底径7.5,高20.2厘米

泥质黑陶,杯身侈口,束腰,折腹,底部接纺锤形细高柄和圆盘状圈足。器表磨光,柄部有交替分布的圆形与三角形镂孔。器身规整周正,造型修长挺拔,杯身、高柄、圈足浑然一体,器壁也较普通陶器更薄,加工技术水平已经达到相当的高度。龙山时期,这种黑陶高柄杯得到延用和发展,制作水平更高,已经可以制作出杯身更精细,厚度不足一毫米的蛋壳黑陶,达到中国古代制陶技术的颠峰。

鸟喙足灰陶罐形鼎
  • 龙山文化(距今约4600-4000年)

  • 山东日照两城镇出土

  • 通高16.5、口径19厘米

夹砂黑陶,敞口,内折窄平沿,口部外侧等距分布四个横耳,直壁,深腹,平底,腹部饰四周凸棱。鸟喙形足,中线起脊,两侧圈状圆眼。口沿边缘、腹部凸棱、足部脊线等部位有戳印纹,足部中央的脊线压制出缺口,状如禽类头部的肉冠,凸显了陶器特征中的鸟类形象,是大汶口文化先民尚鸟习俗的体现。

白陶鬶
白陶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