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为硕导推荐的博导就稳了?踩坑大盘点......

 湖经松哥 2023-04-06 发布于湖北
图片
Hello!
这是你与「大学生科研竞赛」的第 969 次相遇。

笔者的博士申请并不是一战上岸的,在没有通过第一次博士申请的那一年经历了很长时间的低谷、迷茫与焦虑。我在第一次和第二次申请博士都踩了哪些“坑”呢?今天就来一一列举一下。

01

硬性条件科研成果没达标









如果你的硬性条件科研成果没达标,不管有多少老师愿意要你,你都“回天乏术”!

申请博士,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至关重要。目前大部分的高校都采取“申请-审核”制,那么能不能过初审第一关,你的材料决定了一切。

如果一篇期刊论文都拿不出来,就算有出色的教育背景(比如你是排名靠前的985),你的初审也不一定稳妥。

但是大家去“知乎”、“豆瓣”等网站搜索:“读博条件”,会有很多人告诉你,没有论文也可以申请(图1)。

图片
图1 知乎关于申博要求的回答

确实是这样,目前各大高校的博士招生都是“申请-审核制”,在博士报考条件中,大部分院校没有明文要求必须有学术论文。但也有部分院校有明文规定(如图2)。

图片
图2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博士申请要求:
http://www.chm.fudan.edu.cn/78/07/c11431a423943/page.htm

事实上,就我个人经历而言,硕士期间由于本人的导师在评教授,因此需要积攒一定数量的一作SCI。可这件事苦了我们硕士生,我被要求一定要发一篇顶刊SCI。

一篇顶刊SCI难度很高,花费了我许多精力,我没有其他精力准备更多的论文。且SCI的投稿过程十分艰辛,我被拒稿了大约7到8次。直到最后毕业的时候,因为没有小论文,我差点没有拿到学位证。

第一年就是因为学术论文还没有被录用,赶不上博士申请的日期。最终初审成绩较差落榜了。同年,另外一个学科的同学,没有学术论文申请到了梦校。

因此,申请博士对于论文的要求:一、看学校;二、看学科。如果不要求特别优秀的学校或学科,那么没有学术论文,申请上的概率也是有的,甚至蛮大。

但对于一些热门学科或者学科内部就很卷论文(比如某学科人手一篇SCI)的学科。没有论文就像宫中没有子嗣的妃嫔,博士学位是申不上的。

图片
来源:unsplash

除了论文数量,论文质量也很重要。博士“申请-审核制”的一大特点就是“积分制”。一篇SCI加十分,一篇核心加五分,一篇普刊加一分(院校的积分制度不一样,此处仅作参考)。

因此,手握三四篇普刊的同学,不要以为自己“稳了”,你手握SCI和“核心”的对手可以轻轻松松超过你。

在第一次申请的时候,导师看了我的正在投稿的论文,认可我的研究方向符合教研室的方向,表示非常愿意要我。但事与愿违,初审分数因为没有科研成果十分低,第一次申博以失败告终。

第二次的博士申请,因为有了两篇SCI“相助”,我的申请之路可算是坦途。初审高分过线,复试认真准备之后,也得到了较好的分数。

当年硕士写论文熬的夜,被拒留的泪水,在这一刻都得到了回报!
   
02

英语出岔子









对于英语水平的要求,大部分院校会要求你出示证明英文水平的证书,如大学英语四级、六级、雅思、托福等。如果在申请博士时,连英语四级都没有通过,那很可能给导师们一个很不好的印象。

业界大佬们都是需要阅读国际期刊、参加国际会议的。一个英语不好的博士生,无法获取行业内顶尖信息。同时,没有英文证明,初审在某些院校可能无法过关。

图片
图3 复旦大学招生简章

至于复试英语,现在管控措施放开,复试不再采用线上形式,恢复了线下考试。英语大部分分为笔试和面试(口语+听力)。那么英语成绩不过关,复试就很有可能失败。

所以,同学们不要放松英语的学习啊!
   
03

联系导师邮件不重视









联系导师是申博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第一封套磁邮件是你跟博导建立联系的基础,也关系到导师是否决定回复邮件以及给你竞争的机会!

如果邮件的内容安排和呈现方式不到位,多半不会得到导师的积极回复。很多小伙伴没有得到博导的进一步回复,石沉大海的原因往往因为没有在邮件中很好地体现出你的个人优势和价值。

这里小竞建议大家在联系导师的时候一定把主要材料作为邮件附件一同发给导师,以便导师更好地了解和考虑你。

图片
来源:unsplash

当时小竞在第一次申请博士的时候,就没有制作自己的简历。导致老师发邮件过来询问是否有简历。给导师造成不好的印象。

邮件的格式一般如下:

  • 教育背景;
  • 科研成果;
  • 科研项目经历;
  • 与拟报考导师研究方向的相似性。

邮件主要阐释两个主题,一个是“why me”,一个是“why you”。

“why me”就是“为什么选择我”,让导师了解你的能力,给导师选择你的理由。

“why you”就是“为什么选择你”,阐释你为什么选择这个院校和导师,主要写你与导师研究的相似性,描述你的规划、理想、抱负与学院的“培养”有相似性。

04

研究计划内容有问题









这个问题大概是所有申博生最容易犯的错误。小竞第一次写的《博士研究计划》只有6页。导师后来给了我一份研究计划模板,这份模板整整有32页(现在想想导师的脾气真地很好了,没有批评我)。

国内许多院校把《博士研究计划》作为博士初审的考核项目,计入初审分数。因此,《博士研究计划》的质量十分重要,它的内容和质量应该和你的硕士开题报告不相上下。

要记住,导师是这个方向的大佬,只需看一眼的《博士研究计划》就会知道你的水平和态度。导师可以通过研究计划看出你的学术视野、对前沿学术问题的把握以及研究的知识储备(研究方案设计是否扎实以及可行性等)。

图片
来源:unsplash

切不可泛泛而谈,假大空,你的研究应该是一个“真的科学问题”,同时研究方案也尽量详实具体,一目了然。

05

盲目迷信硕导推荐的博导









有的同学觉得硕导推荐,自己只要努力就稳了。

现在全球范围内,申请博士都是非常“卷”的,硕导推荐其实并不是“金字招牌”。以下是小竞同学的真实经历。

同学A的硕导是系主任,小A的硕导和另一所院校的博导B有一些相识,帮忙联系了Top2的“大佬”导师B。这位导师在业内的名气非常大,在该方向是“权威”的存在。

加了微信之后,导师也很热情,表示要面谈。但面谈中,话里话外都在委婉地表示:“你的科研成果不够,我的候选人中有许多比你优秀的。如果你想做我的博士生,可以先攒两年成果。或者做我的研究助理,陪跑两年可以保证稳妥地读上我的博士。”

图片
来源:unsplash

作为学生很容易“迷信”导师的能力,但其实导师的世界也是人情社会。导师也许会考虑你的推荐人的“几分薄面”,但这“几分薄面”是他们最后考虑的因素,第一决定要素还是你本身的科研硬实力。

而且,如果推荐的人本身水平不够,导师拒绝接受也是学术界普遍认可的常事,并不存在“驳我导师面子”的情况哦!

06

盲目迷信自己联系的博导









自以为关系很好(比如博导经常和自己交流,博导让自己重度参与课题,博导让自己编书(实则是养鱼))这个小竞太有发言权了!

小竞在联系导师的时候,有一位高校的导师约我线下面谈。

在长达两个小时的面谈快要结束的时候,这位导师说:“我的工作也是很多的,最近XX协会就在邀请我为他们写一个XX导则。这个方向也是我很感兴趣,希望你来做的(已经开始画博士的饼了)。你先写写看,也是考验你能力的机会!”

当时小竞是真地觉得:“这次稳了,这个老师肯定是很想要我!不然怎么会给我布置任务呢?”

图片
来源:unsplash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