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值得期待的王树秋书法作品展开幕在即 大尺幅魏碑作品震撼来袭先睹为快

 艺趣看点 2023-04-06 发布于天津

本网从天津书法家协会、天津美术馆获悉,由天津书法家协会、天津美术馆共同主办的“师魏传薪——王树秋书法艺术展”4月15日上午10时将在市文化中心天津美术馆拉开帷幕,届时,将展出王树秋先生近期创作的204件书法精品力作。

为了配合展览,让更多的人了解魏碑、认识魏碑,主办方特刊行《师魏传薪——王树秋作品》册页形式的作品集一涵,收录王树秋先生入展本次展览的新作近四十幅。本网将选刊王树秋先生部分作品以享网友,供大家先睹为快。

王树秋、刘宝顺夫妇与恩师孙伯翔在“对话魏碑——王树秋书法艺术展”上 (2017年11月)

王树秋,字子丰。天津市人,1960年生,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美术学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楷书委员会副主任。2008年被中国文联,中国书协授予“全国书法十杰”荣誉称号。王先生幼年之时即爱书法,以魏碑开笔学书,拜师于著名书法家孙伯翔先生,为入室弟子,出入先生门下,受其亲传。以行楷见长,作品注重开掘意境,抒发感情,讲究用笔及韵味的变化。作品既能表现以画入书,以书入画之气,又能抒发淋漓痛快、奔放激越之情,书能展而不散,紧而不拘,刚柔相济,飘逸俏丽,逐渐形成自家风格。作品入选全国首届行草书大展、第三届全国获奖书家提名展、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百家书法精品展、全国千人千作书法大展、当代书坛名家系统工程“五百人书法精品展”等重要展览。


左起:王树秋、姜维群、齐珏:对话魏碑(2023年2月)

魏碑的“笔画峻厚”需要方笔笔法纯正

王树秋

乃见书学之示入门者,执笔既各有主张,姑置勿论。而运笔之法,多语焉不详, 初学者无从领悟;高论者,则又超超玄箸,或穷年而不得其解。——祝嘉《中国书学史·自序》

碑学兴盛两百多年来,历经几代人的探索与努力,形成了今天的局面。但回顾这段历史,当前对于魏碑书体贡献最大的便是孙伯翔对魏碑笔法的重塑。孙伯翔找到并且塑造了方笔笔法。我特别强调重新塑造,因为孙老师风格样式的形成,自身面目的建立,不仅仅是始平公笔法,而是融汇了魏碑各种笔法元素,并最终形成了自身的笔法特征。

另外,孙老师之前的书家,如赵之谦、康有为这一批碑学书家,包括沙孟海、启功等先生,使用写帖的方法写碑。而就魏碑的传承来看,魏碑书法是直接从篆隶的笔法延续过来的。虽然经历魏晋两朝,但从书法角度来看,魏碑并没有受到东晋“二王”书法的影响。也可以说“二王”帖学根本没有影响到魏碑的笔法。

从地域上看,东晋“二王”所处的当时的“中原汉文圈”与北方的“五胡十六国”并存,两个文化圈存在地域阻隔,因此“二王”的书法对魏碑书法的影响有待商榷。

而北方鲜卑族的文化与汉文化碰撞融合后,反映到书法艺术上,对魏碑的书法艺术的影响更为明显也更为强烈。孙过庭在《书谱》中提到“古质而今妍”,“今妍”是对“二王”书法特征的总结,“古质”则是讲的汉隶书法的特征。魏碑书法中更多继承了“古质”,魏碑中保存的是汉隶的艺术精神。

魏碑没有受到“二王”帖学的影响,在当下却要以“二王”帖学的方法去临习或评价,简直是南辕北辙。二者没有任何关联,如果非要用“二王”笔法写魏碑,则仅是从形式上的模仿。对于追溯魏碑笔法法源来讲,是彻底的失败。今人在理论上推崇沙孟海、启功二位先生,把他们关于帖学笔法的理论强加于魏碑笔法理论之上,对魏碑进行诠释,是不合适的。

孙伯翔老师在谈方笔的时候,特别指出:“我郑重地告诉大家,魏碑方笔就是写的,不是刻出来的。”孙伯翔与赵之谦的方法是不同的,赵之谦是“帖骨碑面”,孙老师是“碑骨碑面”。因为方法的不同,对魏碑方笔本源的追溯是大相径庭的。

所以说,孙伯翔还原了魏碑方笔笔法,对魏碑笔法的重塑是孙伯翔的最大贡献。

就魏碑方笔笔法来说,我认为如果把赵之谦等作为第一阶段碑学书家代表人物, 那么孙伯翔应该作为第二阶段代表人物,其区别于第一代书家的标志就是笔法重塑,建立了方笔笔法体系。但还没有得到当代人所关注,相信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古质”追求强悍、博大、雄浑,“今妍”则追求柔美、妍美、秀美。隋和唐之后,因为帝王的倡导以及对儒学的推崇,倡导文雅、中庸、中和之美,“二王”帖学书法的地位陡升,而曾经的大漠孤烟之美、粗犷的少数民族的彪悍的金石气息慢慢被边缘化了,真实真朴的大朴之美被排除在主流审美之外了,自唐至清,中国书法史实际是一部帖学史,理论研究也同样是围绕帖学展开的,魏碑受到排挤也是一定历史时期发展的必然。

赵之谦等人的作品风格是“帖碑结合”的成果,他们受到汉碑、秦碑的影响,但出于历史的局限,被称作“碑学大家”是当之无愧的,但他们这种用写帖的方法写魏碑书体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虽然不准确,但也无可厚非。

沙孟海非常赞赏赵之谦的书法,曾评价赵之谦是“把森严方朴的北碑,用婉转流利的笔子行所无事地写出来,这要算赵之谦第一副本领了。”“婉转流利”和“行所无事”是写行书的用笔和心态,这是无法体现出魏碑的笔势和气势的。试问,用婉转流利的行笔能写出钢打铁铸、金石质感般的线条吗?用行所无事的心态能写出茂密雄强、阳刚浑朴的精神气象吗?但由于沙孟海的推崇,使这种写碑方法受到很多人的关注和追随,但不可否认的是,魏碑的方笔笔法本质特征长期以来却被湮泯了。

王树秋、姜维群、齐珏为读者签名《对话魏碑》(2023年2月)

姜维群、齐珏评点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将北碑做了“十美”的定评,至今依然被书法界奉为圭臬。其言:“古今之书,惟南碑与北魏可宗。可宗为何?曰有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跃,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 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况摩崖丰碑,皆书丹刻石,典型尚在;北朝墓志,久藏地下。出土如新,无异真迹,最为可学。学书者得此,可谓五岳归来,唐以后书皆近丘陵矣。”

 “点画峻厚”,正是北碑在笔体上的一个优长,没有点画的峻利厚重,就没有“骨法洞达,血肉丰美”的美。所以,王树秋的通篇论述,其要旨在兹; 王树秋强调方笔的笔法之源,是魏碑不可含混,不可一笔带过的关键点,宜详察之。(节选自姜维群、齐珏 《对话魏碑:王树秋霍扬碑访谈》)


师魏传薪——王树秋作品























著名书法家王树秋携手文化学者姜维群、齐珏与读者畅谈魏碑书法文化

《对话魏碑:王树秋霍扬碑访谈》书艺品鉴分享2月18日举行

对话魏碑-王树秋书法艺术展11月19日在西洋美术馆开幕-天津美术网

“2020·苦履宽怀——王树秋书法作品展”在山东云龙美术馆开幕

师魏传薪手中笔 奋力书写新时代——孙伯翔、王树秋师生书法作品展在茂名开幕
“苦履宽怀—王树秋书法作品展”在山东云龙美术馆开展
对话魏碑-王树秋书法艺术展11月19日在西洋美术馆开幕
姜维群:王树秋开启一个魏碑新时代
《对话魏碑》:王树秋积卅年之功唱出霍扬第一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