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记我的一节公开课

 滕大卫 2023-04-06 发布于河南

(一)备课——精心备课有期待

我的课堂除了有声有色,还必须有有滋有味。我想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真正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而不是在表演,这是我对课堂教学的基本态度。这是我在备课时一直都在努力的方向。

从上午六点半坐在电脑前开始一直到中午十二点吃饭的时间,一直在埋头制作明天毕业班示导课的导学案。从我正式接到上课的通知开始算起,我的备课时间只有不到两天的时间。而全部能用来投入备课的时间恐怕只有清明节这一天的时间。

教学过程的设计从语篇的核心词汇入手作为深入学习语篇的基础,这是课前预习布置的任务。我的预期计划是不需要花费时间,但是要确保所有人都要参与即使是程度最差的学生。

接着就是研读和学习语篇,我设置了泛读和精读两个环节,分别编制了对应的不同层次的选择题到简答题。并且在预习单右侧的学法指导一栏中,给出了必要的提醒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学有所法学有所获。

这是一篇记述梦境的文本阅读,也是一篇记叙文。通过这个语篇的研读与学习,我必须引领学生学会记叙文的框架结构与行文逻辑,并能够迁移创新从而记述自己的梦境。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讲述故事虽然简单,但是作为英语老师我必须努力使学生通过英语来讲述故事。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是交流与沟通的工具,这正是课标中关于英语具有双重属性的体现。

在几次挖掘文本之后,我发现文本中的梦境与文中主人公的奔跑、跌倒是超越文本的一个重要切口,我为这个小小的发现兴奋不已,有那种孔子所说的朝问道夕死可矣的痛快感。所以,我必须要抓住这个切入点,我一直相信学生除了要学习考试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外,还需要树立自己的梦想并敢于去追求自己的梦想,而不是被小小的跌倒所打败。这是一节完整的生命课堂了。如果我能够领着我的学生们完美实现这个目标,并对我的学生们产生一点点的影响,我会因此而感到幸福。

让学生学会总结和反思,是对学习策略的渗透,也是提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下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并结合班级每日三问的链接点,进一步突出学会反思的重要性。

午饭后的午休时间,公开课的导学案还有最后一点收尾工程,而课件也还没有最终定稿。还怎么完善课件呢?如何让课件、导学案还有教材有机融合在一起呢?我现在被这样的问题所困扰。

直到晚上我在教室里进行无生试讲的时候我才打通这些问题。如果我们以学生为主体地位,我们就必须站在学生的立场进行教学。所以我选择课件与教学过程向导学案靠近。导学案上有我精心设计的学法指导与学习建议,只要指导得当,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鉴于是阅读语篇的学习,我将前不久在线上听到的一场有关阅读专题讲座的核心理论落实到了课堂实践之中。将沿袭已久的3P模式转变为5R模式,这并不只是名称的变更,更是具体教学实践的更新与完善。从教学结构上来说,5R教学模式更具指导性,突出实践性。

从学校返回后,我再次对预习单与教学过程进行了梳理,最后对教学结构再次进行了微调:将泛读问答题的处理与词汇学习对换了位次,因为这样做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也符合怀特海提出的认知规律即从浪漫到精确再到综合的认知过程。

晚上九点多,学科组长黄老师与我对接了明天公开课的相关事宜,并对我的导学案提出了两点具体的建议,很是感谢。组长给了我很大的鼓励,也是组长将这次机会给了我,但其实我还是没有信心能够上好这一节课,我回复说我一定尽力上好这一节课。

现在又是晚上十点半了,我有点困了。往常这个时候我正在奋笔疾书写我的教育随笔,但是今天我决定不写了。我需要早点休息,现在头昏脑涨,昨天晚上睡得有点晚,中午午休也没有睡好,如果今天再休息不好,明天的课就要打折扣了,我付出的努力也要流逝了。

我相信只要我做得足够精彩,我书写的文字也就不会平凡。现在我有很多话要说,但是还不能够全部说出来,如果非要总结一句,我现在想到了这句话: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就是在成长,所谓事上磨就是这个道理,尤其是当我们做喜欢的事情时就更是如此,所以我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可以培养,但是相比较而言习惯更好培养。用好的习惯掌控生活,人生的意义就不会消失。

2023.04.05

(二)评课——直面评课有失落

现在,我是怀着沉重的心情写下这后续的教学反思。开诚布公的点评会让我们看到更真实的自己,而不是那个自以为是的自己。

听完各位教研室领导以及同组老师们对我的这一节课的真实点评,我受益匪浅。首先感谢他们对于我本节课中一些优点的肯定和对我个人的一点鼓励。但是,说心里话,我更愿意接受他们提出的一些建议和不足,尽管这些建议和不足听起来有些刺耳。我知道,正是这些抛开面子的话才是我继续成长的方向,而不是迷失在自以为是的森林中失去了方向和目标。

现在结合各位同伴以及教研室领导老师们的点评,我再次对自己的这一节课堂进行回顾与梳理。我要求我的学生每天要进行学习反思,我自己就得必须身先士卒进行表率。

如果不是这次示导课,我或许还不能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貌似成功的,但是教学目标在教学环节中没能全部落实到位,教学活动大都漂浮在表层,导致了精确的教学目标在整个活的贯穿中偏离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这是一篇阅读与写作课,无疑是一节大容量快节奏的课堂,环节紧紧相扣,但是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力图平均用力,导致核心任务或者重点环节没有得到充分的落实,学生的展示环节单一,教师的示范或者引导做得不到位,这是本节课最大的败笔之一。

例如,任务一是让学生找到文中所使用的动词过去式,我的处理既费时又低效。如果我让学生听语篇的过程中边听边画或者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完成,效果一定比我简单的处理要好得多。

阅读教学就应该让阅读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既然是使用5R教学策略就必须让读贯穿始终,在读中完成任务性教学。而不是仅仅只读两次或者齐读一遍就草草结束,也不是不管学生的实际理解水平强行推进既定的教学流程。这就必然会导致语言实践活动的弱化,教学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这显然存在比较严重的思维假定即学生能跟上老师的节奏,也是我们常常存在的专家盲点(教师讲得越多学生学得就越好)。这样一来,阅读语篇的核心环节阅读失去了该有的地位,并没有带领学生沉浸式地阅读和感受。这一点在我结束公开课的那一刻我就立刻意识到了,但是我已经没有时间挽回了。

在读后的写作环节中,我处理得也不够理想。我只是找了个别学生(主动分享者)进行口头表达与分享,忽略了绝大部分学生的听力水平以及理解能力,我也没有及时进行复述,而是简单一笔带过,并没有给予分享者指导性的评价和反馈。我应该将写作目标细化,比如在字数、在内容上提供一定的指导,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尝试写作,为学生写作搭建支架。学生在写完之后,要有一个展示的环节,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这样的写作教学才能实现以评促写、以评促学的效果。

在最后的总结与反思环节,也犯了一个错误:不是老师代替学生去完成,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总结与反思。如果学生做得不到位或者不理想,这个时候老师再站出来给予帮助是最好的处理方式。我在想,是不是因为平时我都是这样做的才导致了这样的一个很浅显的错误呢。

教学过程中没有板书就是体现了没有课堂生成性的过程,而课前板书的智慧树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就容易形成了一种外在的装饰。

现在就做一个最后的总结性的复盘吧:

首先、课堂教学贪多——教学活动肤浅——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多即是少,少即是多。少讲并且讲透一定好过浮光掠影的多讲。一定要再次提醒自己这是课堂教学的大忌,必须正视这个问题并要有意识地逐步改进。

最后、既定的课堂教学目标和活动环节必须建立在真实的学情之上而不是老师认为的学情之上。教师要努力做到依据课堂的生成随时调节自己的教学环节,完善既定的课堂教学目标。这一点很难,但是要有意识地去提升。

2023.04.06

(三)期待失落有成长

从备课过程中的期待到评课过程中的失落仅仅只有一天的时间,这中间的情绪波动很难用一句话说清楚。

但是,我还是尽力让自己更冷静下来。我作为本次公开课的作课教师,从备课到上课再到评课,我是整个活动参与者,如果我愿意虚心接受意见,我就是整个活动的最大受益者,所以我说我很乐意接受建议和批评。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通过这次示导课,我清晰地看到了自己在学科教学中的不足和短板,而这将是我接下来需要努力提升的地方。在点评完课之后,我回到教室里对学生们说了这节课的失败,但是我接着说了以后努力要做出的改变。

承担任务即是成长,而我当初主动争取这次机会正是因为我深信如果我用心承担我就会获得成长,无论结果是好是坏。因此

我很坦然地接受这个结果,也因此我尽量客观地写下了这些文字。

此文以本次公开课为主线,记录下课前课后的点点滴滴,是为成长笔记,亦为教学反思。总之,感谢经历,感谢遇见。

全文:3522字

2023.04.06

滕大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