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开课让我成长

 长青小学雨林铃 2018-12-26

读《教师在研究中成长15种秘法》心得体会

长青小学    林艳芬

一个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公开课的锤炼,这次有幸读了《教师在研究中成长15种秘法》这本书,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公开课的重要作用。回想起执教公开课的经历,有很多的体会和感受。

记得刚毕业任教时,我和大家一样热情高涨,备一节课至少要一个晚上的时间。但一个学期后,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症结在哪里呢?于是我就虚心听取老师们的课,尤其是学校和地市举行的各类公开课。听完后我总要反复揣摩,撰写听课感悟,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反思,接下来的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后来,只要学校、地市举行公开课、优质课比赛我都会积极报名参加,当时对于我来说准备这样的一堂课要付出大量的精力:请教、查阅资料、观摩录像、试讲等,讲完后我还会虚心请经验丰富的教师提意见,然后一一记录下来,最后再反复揣摩改进。每经过一次这样的活动,我总感觉自己能提高一些,心里就会增加几分喜悦。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我总会自然不自然地有所感悟,同时也意识到了公开课是提高教学水平的最佳捷径。

当然,对于公开课很多老师持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公开是就是“作秀课”,的确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记得我的第一堂公开课,提前跟学生做了周密的安排,唯恐出点闪失,一堂课下来感觉天衣无缝,结果老师们提出了诸多质疑。以后的公开课,我就彻底改变了这种做法,力争做到公开课“三部曲”,即课前精心打磨、课中生态自然和课后调研反思。

课前精心打磨。其实一堂真正意义上的“好”公开课,工夫全在课外。教师必然要全身心的投入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方法、研究教育理论外,还要精心制作教具、课件,预测课堂可能出现的情况,多次试教,同时还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和板书等环节。打磨的过程中,就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越来越深刻,对教学内容的处理越来越灵活,对教学过程的设计越来越科学。所以课前准备需要教师用心去研究,不断地否定自我、超越自我、感动自我,这也是一个学会反思,追求完美的过程。精心打磨能让执教者的教学观从片面、模糊,走向整体、清晰。

课中生态自然。课堂教师不要过分关注观摩者的反应,要关注学生的真实体验和现场问题的生成,不要呆板地根据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打消只准成功不许失败的观念。执教教师应该放下包袱,顺应学生发展的需要,以开放的态度组织教学,把它当作一次研究、尝试的机会,当作自我专业成长的过程。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力求使自己的教学语言风趣幽默、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努力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轻松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让每个学生都能集中精力地参与教学的各环节,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课后调研反思。讲完公开课后,要对自己的课堂进行反思。首先要问一下自己,新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全面?新课的导入是否新颖?教学环节的过渡是否自然?学生课堂达标的效果怎样?有没有给听课老师留下一点值得回味的地方?自己的收获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哪些?等等;然后找几位经验丰富的教师给予点评,找部分学生进行座谈;最后通过笔记或博客把自己的感悟和反思记录下来,作为自己教学生涯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总之,公开课是教师课堂模式的集中概括,是教师研讨交流的舞台,是校本教研有效的形式,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公开课的锤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