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可夫不认可毛主席的战略,65年后的一场战争,证明毛主席更高明

 dawn的图书馆 2023-04-07 发布于贵州

早在抗美援朝爆发的时候,毛主席就曾在新华日报上发表过一篇令中外震惊的文章,毛主席当时对全世界说道:“中国的国防政策是积极防御,绝不会抢先进攻,也不会采取任何先发制人的办法!”

文章图片1

毛主席视察某部队的照片

这句话蕴含着毛主席伟大军事思想的精髓,但是当时世界上一众军事学者纷纷表示不能理解毛泽东的话,就连苏联名将朱可夫也对这句话提出了质疑。朱可夫认为,随着各国先进武器逐渐崭露头角,核武器的威慑力逐步增大,现代战争中再提积极防御已经过时了,朱可夫还认为,想要扼制住他国对本国的侵略,就必须采取积极进攻的战略,将对方的侵略意图扼杀在摇篮里。

关于朱可夫的观点,当时毛主席并未做出任何评价,他老人家只是笑着说道:“就让时间去证明谁对谁错吧!”

2022年,俄罗斯的一场军事行动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乌克兰和美国勾结,并提出要加入北约,甚至宣称让美国在乌克兰本土建立军事基地,乌克兰的言行举止让俄罗斯感觉到极大的危机,随后俄罗斯的20万大军浩浩荡荡向乌克兰开去,战争打响后的第一个月,俄罗斯大军势如破竹,快速拿下了乌克兰多个重要城市,当世人皆以为乌克兰将在这场大战中彻底失败时,乌克兰吹向了反攻的号角,俄军竟然开始节节败退,这让所有人大跌眼镜。

俄罗斯呈现出的颓势证明其已经被乌克兰拉入了战争的泥潭,直到2023年新年前俄罗斯才逐渐稳住战争局势,接下来的战事演变成为两国之间的拉锯战。

现在再回过头来咀嚼毛主席当时的话语,这场65年后的俄苏大战早已证明毛主席的观点更高明!

1955年,彭德怀和陈赓等人出访苏联,当时的苏联军事力量十分强大,彭德怀的出访是为了和苏联缔结中苏友好战略关系,在苏联彭德怀见到了赫鲁晓夫和朱可夫,此时的朱可夫从几年前被调离后再次回到苏联中央,他深得赫鲁晓夫的信任。

就在彭德怀和赫鲁晓夫、朱可夫谈话期间,朱可夫再次表示自己对毛主席的积极防御战略持有保留意见,彭德怀微微一笑便和朱可夫展开了一场讨论,然而谁也没能说服谁。

1957年,毛主席亲自访问苏联,赫鲁晓夫当着毛主席的面再次提到这个话题,此时的朱可夫已经被赫鲁晓夫免职,他无缘和毛主席当面讨论,当赫鲁晓夫说道:“苏联旨在举全国之力发展军事,面对西方国家潜在的威胁,我们不会手软,必要时会采取主动出击的战略,我们两国如果联合起来,世界上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国家!”

毛主席对赫鲁晓夫的话没有进行正面回答,他只是说道:“如果真的有别的国家侵略苏联,我认为你们大可以往后撤退,积极防御就可以战胜敌人,在必要时我们会出手帮忙!”

很明显,赫鲁晓夫对毛主席的话并不上心,他的本意是想和中国结成军事联盟,但是毛主席的回答基本已经拒绝了他,这使得赫鲁晓夫有点尴尬,他后来在接受几家媒体访问的时候,也提到自己认为积极防御已经过时了的个人看法。

实际上毛主席对赫鲁晓夫说的这段话大有深意,只是赫鲁晓夫无法体味其中深意而已,早在延安的时候,毛主席就提出过“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的十六字方针,

在毛主席看来,美国及其西方国家的实力依然很强大,想要以弱胜强,采取主动进攻,硬碰硬的办法是万万不行的,大国的博弈应该充分调动本国的有利资源,比如大纵深的土地优势,诱敌深入,再以大纵深包围夹击的战术就能永绝后患。

文章图片2

俄乌战争的真实照片

事实证明毛主席的这一战略思想永远不会过时,简单举几个例子,早在延安反围剿时期,这一战术就已经在战场上取得奇效,1931年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发起第二次围攻,何应钦率领20万反动派敌人兵分四路向中央苏区发起进攻,按照何应钦的部署,反动派采取严密包围,梯次进军的办法,企图逐步缩小包围圈,对红军主力进行围困,逼迫红军主力决战。

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毛主席立刻召开了一次紧急军事会议,当时毛主席还是红一方面军的总政治委员,他和朱德总司令召集了红一方面军主要军事指挥员,在大会上毛主席慷慨陈词,他激动地说着:“很多同志不怕牺牲,一直高喊着和敌人拼命的口号,我想拼命肯定是要拼的,但是不是硬拼,也不是胡拼乱拼,我们要诱敌深入,利用我们大纵深的特点打乱敌人的部署,再找合适的时机和敌人拼命,到时拼掉的只有敌人的命!

毛主席的一番话定下了第二次反围剿的基调:“诱敌深入,适时反击!”事实证明毛主席制定的战略方针无比英明,何应钦的四路人马被红军主力牵着鼻子走,我军一路撤退,将地盘拱手相让,何应钦每占据一个地方就要分兵驻守,敌人到手的地盘越多,他们的兵力就越分散,我军在集结主力部队专打敌人的痛处,不以收复地盘为目的,而是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

最终的结果就是,我军分头出击,往往以优势兵力合击敌人一部,一时间处处有战事,全部以我军以多胜少而结束,最终统计出来的战果也是让很多红军指战员大吃一惊,我军多场战斗累计消灭了3万多敌人。

在毛主席的军事生涯中,像这样的胜仗数不胜数,毛主席向赫鲁晓夫所建议的积极防御,意思是以空间换取时间,以空间换取战机,在合适的机会发起反攻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

从抗战到解放战争,再到抗美援朝,毛主席的这一思想精髓总能克敌制胜。就拿解放战争来举例吧,1945年,胡宗南的30万大军开赴大西北,当时整个西北野战军的全部人马不足四万人,毛主席以自身安危为诱饵,迫使胡宗南制定了各种闪击计划,其中就有著名的闪击延安的行动,后来的结果大家肯定都知道。

胡宗南洋洋得意占据了延安这座空城,又分兵向榆林、沙家店等地进发,毛主席利用大西北土地的纵深诱使胡宗南慢慢分兵,在陕北三战三捷后,我军在沙家店开始了反攻,一战之下粉碎了胡宗南的重点进攻,也歼灭了他的重点兵力,从此西北野战军在西北地区转入战略反攻阶段,胡宗南的几十万人马也一步步掉进万劫不复的深渊。

这又是一次实证,是毛主席以空间换取时间和战机的又一次伟大胜利。胡宗南兵败台湾后,有一次和白崇禧聊起在西北的战事,他问白崇禧:“我以十倍于彭德怀的兵力步步为营,尽管中途有失误之处,但为何最终会全军覆没呢?”

白崇禧没有正面回答胡宗南的问题,他只是讲了一个故事:“自古能完成大一统的帝王,无一不是天纵英才,他们用兵有一共同特点,绝不在乎一时成败,绝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都是以天下版图为用兵实地,无一例外都是采取战略大纵深取得最终胜利,比如成吉思汗,比如朱元璋,只不过毛泽东采用的战略大包围是由北往南,以山东、河南为战略支撑点去实施的而已!”

白崇禧不愧被称为“小诸葛”,他的话可谓是一语道破了胡宗南失败的原因。

从赫鲁晓夫开始,苏联的历任领导人都实施了积极进攻的国防政策,苏联真的得到了想要的军事利益吗?答案是否定的!

文章图片3

俄乌战争

所谓的积极进攻战略,其内涵并不是体现在直接的军事行动上,而是要保持自己在军事上的优势,不惜一切代价缩小自己和美国以及西方国家的差距,苏联就是这么干的,他们牺牲了经济发展,牺牲了农业基础,砸锅卖铁也要发展军事力量,最多地就是体现在和美国的军事竞赛。

这样做导致的严重后果是可以预见的,毛主席曾经点评过东西方在总体实力上的差别,毛主席说道:“东方在整体资源上是不弱于西方的,但是提取资源和利用资源的办法不如西方,所以总体上西方的实力还是比较强,在和西方的角逐中,谁冒进,不顾实际,很容易自取灭亡!”

这样的观点实在是太有先见之明了,一口吃不成大胖子,苏联将自己吃成了大胖子,最终陷入了西方世界的陷阱,两只脚身陷泥潭拔不出来了。

仅仅军事强大就能支撑一个大国不断向前发展吗?答案也是否定的!苏联时期,他们对阿富汗的军事行动就证明了这一点,1979年,因为种种政治因素,苏联先期派出8万人马进军阿富汗,这场战争的根源首先因为苏联失败的外交政策,这里不去详细展开。

苏联的大军前期也是势如破竹,打得阿富汗右翼党派的部队抬不起头来,情况像极了如今俄乌战争的开端,但是随着苏联部队慢慢深入到阿富汗本土纵深时,很多问题开始出现了。

在那个时代,如果光看武器装备,兵力配置,苏联的实力绝不在美国之下,但是现代战争打得不仅仅是这两方面,苏联攻入阿富汗本土后,整条战线上最先出问题的便是后勤补给,当时的苏联并未建立现代化的后勤体系,加上阿富汗的游击队不断袭击苏联的后方,致使苏联军队的饮用水和食物无法运到前线,然后便出现了奇葩的一面,苏联军方在阿富汗民间高价购买补给,一桶饮用水的价格贵得离谱。

除此之外,苏联攻打阿富汗的军事行动虽然是主动进攻战略,但这场战争从本质上来讲属于“非正义战争”,世界各国大多数站在了阿富汗这边,阿富汗国内的民众更是同仇敌忾,军民一体,利用阿富汗土地上的纵深将苏联兵力搅得四零八落,随后又吹响反攻的号角,苏联被迫后撤,进入战略防御阶段。

这两个方面的不足,让苏联在阿富汗吃了大亏。另外,苏联国内的经济并不发达,加上西方世界对其进行贸易封锁,苏联面对这场军事行动的军费压力十分巨大,就连苏联的民众也无法忍受这样的局面,民间反战的呼声逐渐响彻起来。

这场持续了十年的苏阿战争将苏联拉入了一个深不见底的泥潭,十年间苏联陆续派出12万士兵进攻阿富汗本土,耗费的军费保守估计达到了210亿美元,从数字来看,现代战争打得是国力和财力,这十年也成为苏联发展最慢的十年,这场战争让苏联这个庞大的国家每天都在为之流血。

文章图片4

苏阿战争

正如毛主席所预料的那样,赫鲁晓夫和朱可夫提出的积极进攻的战略根本不适合当时的苏联,苏联大力发展军事力量,却忽略了其他方面,这种不平衡的发展局面让苏联不能充分挖掘和调动国内资源,最终的结果就是,尽管苏联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拥有足够多的士兵,却无法真正在战争中取得优势和胜利。

后世很多人分析苏阿战争的时候,会将这场战争和日后苏联解体联系起来,不可否认的是,苏联进行的积极进攻的战略确实影响了苏联整体发展的步伐,因战争导致的巨大财政漏洞无法填补,因为支持战争导致苏联国内各类资源出现了匮乏的状态,这些问题累加在一起确实也成为后来苏联解体的因素之一,但肯定不会是主要因素。

再回头看看毛主席在1950年做出的抗美援朝的伟大决定,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采取的战术根本其实还是积极防御,就像前面解释的那样,积极防御是为了争取时间,营造战机,寻找最合适的时机吹响反攻的号角。更何况,朝鲜半岛被“三八线”一分为二,土地有限,战略纵深的程度还不够高,就在这些有限的条件下,我们依旧靠着毛主席制定的完美战略击败了不可一世的美帝国主义以及他的附庸者。

朝鲜战场上,无论是一开始的对手麦克阿瑟,还是到后来的李奇微,再到最后的美军总指挥克拉克,这三位号称美国本土名将的人物谁也没有办法破解毛主席的战略,从第一次战役打到夏秋季反击战,美军在志愿军精妙的战术下屡屡吃亏,最后美国的一位军官为这次大战做了一个总结:“谁要是和中国军人打仗,那么他的脑袋肯定出了毛病!”而麦克阿瑟更是绝望地表示:“这场战争就算让上帝来指挥也赢不了!”

可是仔细回顾朝鲜战争,这本身就是一场实力悬殊太大的战争,美国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全军上下机械化武装到了牙齿,拥有源源不断的重武器和空中力量,一场战役下来美军可以动用450万吨以上的炮弹,他们还拥有当时世界上最为现代化的后勤保障系统,结果还是一败涂地。

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利用到极致,这是毛主席独有的智慧,从星星之火的起步阶段,到能够干翻美帝国主义这样的庞然大物,没有毛主席的军事思想作为支撑的话,那是万万做不到的。

文章图片5

苏阿战争

毛主席曾对赫鲁晓夫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如果苏联真的遭到入侵,苏联的军队大可以退守到乌拉尔山,那个时候中国一定会出手相助。”

毛主席的这句话是站在很高的战略层面出发的,然而赫鲁晓夫一辈子也没有理解这句话蕴含的深意。乌拉尔山脉绵延2000多公里,是亚欧大陆的分界线,这里群山高耸,地势险要,同时还居高临下,是极为重要的战略纵深所在,苏联如果依托这样的地形采取积极防御的战略,美国也好,西方国家也好,想要进军苏联都要付出极为惨痛的代价,因为没有哪场战争会在一朝一夕就结束。

再说说资源方面的问题,谁都明白资源的支撑对一场战争的重要性有多大,当初的朝鲜战争,毛主席曾给彭德怀下达过一条严令:“我军可以拉长进攻距离,但是尽量不要打过'三八线’!”

毛主席的这条规定起初同样让很多人不能理解,随着朝鲜战争的发展,大家这才对毛主席超前的预判佩服不已。首先,毛主席不让打过“三八线”是为了向全世界展现我军始终希望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的决心,另外从军事角度出发,我军如果打过“三八线”,深入南朝鲜的腹地会面临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我们在南朝鲜没有群众基础,很难稳固到手的土地,第二方面,我们的后勤补给本就艰难,一旦将战线拉得太长,不但兵力不容易聚拢,补给也成为致命的问题。

很多人此时可能会想,俄罗斯发展到今天,他们难道还没有能力支撑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吗?实际上,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和西方国家以往的军事行动有本质上的区别,俄罗斯属于被逼无奈,而美国和西方国家在现代发动的战争都是以利益为导向的,美国攻打阿富汗和伊拉克,在战争中所获得的收益远远大于战争本身的损耗,两者无法同日而语。

一场现代战争究竟要投入多少人力和物力,这恐怕不仅仅是金钱去衡量这么简单,而是要看一个国家对资源的利用是否足够,资源的供给是否完善。

文章图片6

毛主席的照片

从1957年至今,时间已经过去了65年,如果还有人质疑毛主席的军事思想,那这个人肯定没有记住历史的教训。毛主席的军事思想无论到哪天都会熠熠生辉,始终指引着我们战胜一切外来之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