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五线城市的新能源渗透率,为啥涨不动了?

 童济仁汽车评论 2023-04-07 发布于上海

一线城市一半新车都是新能源,就意味着中国新能源渗透率可以实现快速增长吗?答案当然没那么简单。中国各线级、各区域市场的巨大差异远超想象,每一类市场的增长瓶颈也各不相同。今天这期节目,我们就来聊聊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平行世界。




如果从2020年6月中国新能源市场中止了连续同比下滑的时间点开始算起,中国新能源市场差不多经历了30个月的黄金发展期。在这30个月里,特斯拉国产化、比亚迪崛起、五菱开拓新细分市场、新势力与传统新创品牌雨后春笋一般发展,种种因素的叠加,让中国新能源渗透率从不足5%快速提升至超过30%。

2021年3月,中国新能源渗透率首次超过10%,仅仅8个月后渗透率即突破20%,再用时4个月,也就是2022年3月,渗透率就达到了30%。


但是,一年后的今天,中国新能源的渗透率仍然在30%左右徘徊。因中低线级城市,遭遇了自身新能源渗透率的增长瓶颈——二三线城市30%、四线城市25%、五线城市20%。

在此前的高速发展期,一线城市的新能源渗透率大约领先新一线城市一年,新一线城市领先二三线城市半年,二三线城市再领先四五线城市半年。也就是说,一年城市的新能源渗透率会在两年左右的时间里,普及到全国的城市。


但如今当进入了增长的瓶颈期后,我们更应该去看一看各线级城市的新能源消费结构,从中去寻找潜在的新能源渗透率增长突破口。

在这一点上,纯电动市场和插电混动市场有着很强的割裂。

一二线城市卖得最好的电动车,有特斯拉、有蔚来、有极氪,还有比亚迪主流尺寸的车型,排名第一的都是特斯拉Model Y。但是从三线城市开始,热销的纯电动车型,一半都是小微尺寸的代步车型,包括宏光MINIEV、海豚、长安Lumin、QQ冰淇淋等,排名第一的都是宏光MINIEV。


但反观插电混动市场,不同线级城市的热销车型却有着高度的一致性。

宋PLUS占据了所有线级城市插电混动销量榜的第一名,其后宋Pro、秦PLUS、唐、汉、驱逐舰05、护卫舰07等比亚迪插混车型也几乎出现在每一个线级城市的热销榜单中。高线级城市中,还会有理想L系、腾势D9等高端插混车型。


此时,我们可以从供需两端,去回答中国新能源渗透率增长瓶颈的问题。

从需求端来看,中低线级城市有两类主要新增消费群体——小镇青年和有代步需求的普通用户。前者事实上和高线级城市的年轻人需求没有太大区别,尺寸配置主流、价格合适的插电混动车型,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产品。而后者对于一辆价格不贵、好开好听的日常通勤代步车,也有相对稳定的需求。


而从供给端来看,插电混动如今已基本能做到油电同价,但是在十几万元主流价位中,一辆尺寸、空间、续航、配置都能和燃油车差不多的纯电动车型,仍然鲜有优质选项。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这个细分市场最为均衡的元PLUS,现在可以稳定贡献月均16,000辆以上的销量水平。


所以,结论就很清晰了。无论是在哪个线级城市,主流插电混动对于燃油车的替代,都是提升新能源渗透率的最佳路径。如果放在冬季寒冷的北方地区,插电混动应当比纯电动有更高的渗透率。比如今年1-2月,中国东北地区纯电动和插电混动的销量比例是0.86:1,西北地区的比例则是0.68:1,在这些纯电动使用上还有诸多不便的区域,插电混动有更大的潜力。


今年是新能源国家补贴全面退出的一年,同时今年的电池原材料价格也在快速回落,汽车市场已经全面进入了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之间的竞争。当传统燃油车和纯电动依然有相互不可替代之处时,作为中间路线并将长期存在的插电混动,事实上扮演了“新时代的燃油车”角色,也将是中国新能源渗透率再次突破瓶颈的主要动力。



如果你也和我们一样,对汽车行业的变革式发展满怀憧憬,欢迎大家到B站关注《童济仁汽车情报所》,我们会在每周五与探讨一个你可能感兴趣的新话题。大家有任何意见与建议,也欢迎留言与我们交流。



入驻媒体平台

商务联系人:Maggie
Tel:135-6413-6455
E-Mail:maggie@neuesmedia.com
版权声明:本文为《童济仁汽车评论》独家稿件欢迎任何形式的转载,但须注明出处为《童济仁汽车评论》和撰写作者。如有任何侵权行为,侵权者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