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堤下逮鸟

 东营微文化_ 2023-04-08 发布于山东

摄影丨刘文明

村南大堤下,有一个小树林,散乱的十几棵杨柳,还有两株野桃树。春风吹软了柳枝吹绽了桃花的时候,引来了数不清的各色鸟雀儿,在这儿起起落落,不断发出“扑楞楞”的振翅声。这声音在春日里显得分外清晰,像无线电波一样在空中传播,逗引得我们坐立不安,一放学就背了藏有鸟夹子的书包,一溜烟似的向大堤方向跑去。
跑到大堤上,见了堤坡上那层绿毡似的草皮,索性躺了上去,撒着欢儿滚下坡底。沾一身草屑尘土,踩着林间松软的草地,在红白野花点缀的土坎旁边,各自选好有利地形,扒个小土坑,把鸟夹子埋下去。
鸟夹子是粗铁丝做的,我们叫它“夹梆子”,上下两个半圆形的铁圈儿,下边的半圆连接了个“V”形的把柄,柄上栓一根签子。上边的半圆任意开合,两端有个弹簧镖儿,固定在中间的铁丝横梁上。横梁上两股细线穿了个稻米粒大的一节豆秸杆儿,这是一个最灵动的部件,我们叫它“鼻器儿”,用它来固定捕鸟的诱饵。
捕鸟的诱饵是钻进高粱及玉米秸秆里过冬的一种虫子,鲜活晶莹,像枚去掉钉帽的小螺丝钉,大伙叫它面虫子。小伙伴们都有收藏这种虫子的嗜好,平日里见秫秸垛就爬,挑选带虫眼的梃杆,剖开梃杆捉出虫子来,放进空墨水瓶里去,等逮鸟时再派用场。面虫子不吃不喝,肌立卷连的能活很多日子,见了它们就想到满天飞翔的鸟雀儿,心里会连续涌动起许多奇思妙想。
埋设“夹梆子”有很多诀窍,掌握不好分寸,就会“打挑了”,空欢喜一场。栓竹签那根细绳的长短,决定着夹子的角度,逮“算算鸡”那样的大鸟,要把细绳缠短些,用上双镖儿;逮小鸟就把细绳放长些,用单镖儿就成。你想逮活鸟儿,就要在细绳的长短和镖儿的松紧上做文章。“夹梆子”的埋法也很讲究,要避开竹签顶端挑起的“鼻器儿”,慢慢地向下撒掺了草屑的细土。一不小心碰了“鼻器儿”,就会“啪”一下把手指夹住。
埋好“夹梆子”以后,还需吹净“鼻器儿”周围的草屑,让那个被栓了尾巴的小虫儿,不停的伸展翻滚,鲜活灵动的等鸟儿来啄它。
伙伴们把现场收拾好,就四下散开,在二十步开外的树下隐藏起来,趴在草丛中,沉着气稳住神儿,静静地听黄河里的浪涛声,仔细分辨各种鸟儿在空中飞翔的动静,耐心地等待鸟儿的到来。
绵绵不尽的期待,强烈持久的渴望,让我们眼中的情景,都闪烁着奇妙迷人的光彩。一丛野花,会成为童心的全部寄托,一只鸟儿,也会让我们看做整个世界。时下没有任何力量,能够转移树下那一双双神情专注的炯炯目光。
 “腾楞儿”一声,落下来一只大鸟。这是个黑白两色的精灵,叫白脸鹡鸰,圆头尖嘴,一条长长的尾巴不停的上下摆动,迈着细长的腿儿在草地上荡骀,那悠然自得的神态,让我们羡慕不已。眼光跟着他不停转动,恨不得也长出翅膀,和他一起飞到天上。这种鸟形单影只,很少见他带着伙伴儿,总是一副飘然欲仙的样子,常常无缘无故的一飞冲天,渺然而去。我们从不奢望能把他逮住,他和那些漂亮的“蓝靛颏儿”一样,机灵无比,一直和我的“夹梆子”无缘(我有时觉得古人“他、她、它”不分更能表达情愫)。
树上树下,还有各种各样的一些鸟儿。有一种核桃大的小鸟儿,常在粉红色的桃花丛里欢叫跳跃,我们叫它“小枣核儿”。像麻雀样的一种肚皮鲜黄的鸟儿,呆痴痴一对大眼,见虫就啄,很容易上圈套,就叫“大眼瞪”。那喜欢在枝头跳跃不止,叫个不停的短嘴小雀儿,让我们命名为“叽叽罐儿”。还有一种大如鸽子的鸟儿,在地上摇摇晃晃,像在那里琢磨什么似的,我们就叫它“算算鸡”,要能逮住这么一只“鸡”,那可是一顿令人难忘的美餐。
白脸鹡鸰飞走了,“扑楞楞”一阵响动,飞下来一群麻雀,纠纠地摆动着脑袋,不停地啄食儿。伙伴们不约而同地站起来,嘴里吹出“嘘嘘”的哨音,蹑手蹑脚地向前挪动,开始了“趁”鸟的行动,模仿着鸟儿的动作和声音,那天真无邪的童子灵魂也就融进了鸟群中,驱赶着鸟儿随了我们的意愿行动,缓缓地向埋设“夹梆子”的方位靠近。
麻雀贪食儿,对我们设置的圈套浑然不知,很容易让我们“趁”到布满机关的阵地上,犹然叽叽喳喳的啄食不止。这种时刻,大家都必须按捺下冲动的心情,再次无声无息地作个大字状平卧于地上,更加小心地隐蔽起自己来。
眼瞅着几只鸟跳到我的“夹梆子”旁边,我听到自己心跳的“咚咚”声,张开嘴巴,大气不敢喘,激动万分地闭上了眼睛。
随着群鸟惊飞的“扑楞”声,我们欢叫着跳起来向前奔去。果然有一只鸟儿,在我的“夹梆子”上拼命扑打翅膀。
我疾忙掰开夹子,把吱吱叫的鸟儿轻轻地攥在手心里,仔细一看,激动得我全身颤抖:手中的鸟儿不是麻雀,竟是一只头上眉纹洁白、项下羽毛亮蓝的“蓝靛颏儿”!
抚摸着这种可爱鸟儿脑袋上的栗色绒毛,看着它闪闪烁烁惊恐的眼神,我很茫然,恍惚间觉得小小的自己,竟让一个有鲜活生命艳丽无比的小精灵这样恐惧,也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我用左手食指轻轻抹着她那栗色绒毛,把嘴唇凑了上去,向受伤的“蓝靛颏儿”喃喃细语:“别怕,别怕,我会给你好食儿吃呀。”

 ——选自散文集《跟着黄河走》

作者简介:

曲德胜,字任之,一九五〇年生于利津县南岭村。少小贫苦,而学文革,读书不成,务农十余载。一直喜好文学创作,写有不少散文小说,偶或见之报刊。而冠三年进北岭文化站,得闲辄读书写作。而立五年转干,参加《利津县文化志》编写,有《清代金石家李佐贤及其年表》等作品发表,不久调县政府办公室。不惑二年筹建中行利津支行,天命之年调东营。越五年内退,无所事事。疏于写作二十年,复击键码字,再雕章镂句。先后著散文集《跟着黄河走》、长篇小说《五家湾》,获黄河口文学奖。此后多年,对方志及谱牒常有研读,连续撰写《英贤辈出的李布政世家》《伟抱匡时赵长龄》等文,受各方关注,被聘为市政协文史专员、东营市作家协会顾问、《山东区域文化通览(东营卷)》副主编。自此写作不辍,多为文史随笔,作品皆存网络日志,搜新浪“微波龙鳞”博客可见。其中《“渠展之盐”说略》《鲁北沿海地区的明初移民》等文章在国内报刊发表后,对本地文史研究有一定影响。

《东营微文化》投稿要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