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苏”之苏洵:27岁开始奋发向上,大器晚成

 新用户40828904 2023-04-08 发布于福建

公元1056年,苏洵再次踏入京城,不过这一次他不是为了自己考科举,而是带着苏轼和苏辙这两个儿子进京赶考。

文章图片1

第二年开考,放榜那日,苏洵终于迎来了人生中最扬眉吐气的一件事。那就是两个儿子竟都一起考中进士。这一年,大儿子苏轼22岁;二儿子苏辙19岁。

与一举登科的儿子们比,老父亲苏洵一生数次参加科举都未中进士。他曾为此事写下这样的打油诗:“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莫道登科难,小儿如拾芥。”

文章图片2

苏洵

并且,苏洵也是唐宋八大家中唯一一个没有进士功名的文学家。那么,一生都未曾中过进士的苏洵是如何跻身唐宋八大家的呢?毕竟,进士不仅仅是可以做官的代表,还是检验一个人文章功底的重要指标。

这就要从苏洵27岁那一年说起了。

苏洵出身于四川眉山当地的一个名门之家。上面有一个哥哥苏澹,下面有一个弟弟苏涣。比起哥哥弟弟们一心走传统读书考科举的路子,苏洵本人就显得比较与众不同。他纵情山水,喜好在外游历。所以他人生的前二十几年都过得很是洒脱自由。

这期间他也曾跑去京城参加科举,只是不中他也不曾太放在心上,毕竟那时候他还非常年轻,不中也没什么。于是就离开京城继续玩耍继续享受山水之乐去了。

直到27岁那一年,苏洵母亲去世,他赶回家乡料理母亲的丧事。事后,哥哥说他在外游历多年,所见所闻不同凡响,请他写几篇赞美山川美景的文章。苏洵一口应下,但等到真的去下笔的时候却不知该从何处着手。零散写了一些也总是不满意。哥哥又请他为苏家编写族谱,翻阅苏家祖上的事迹,比照当下自己的成就,不由十分羞愧。

再加上,此时自己的哥哥和弟弟都已经考中的进士,苏洵不认为自己不如兄弟们。

更让人吃惊的是,回到家的苏洵,面对妻子和年幼的孩子,一考校,发现苏轼和苏辙这俩小朋友真是不得了,他们在妻子程氏的教导下学问上已经很厉害了。

这下,青年苏洵意识到自己现在是上不如老,下不如小

于是,这一年,27岁的苏洵终于沉心静气,发愤忘食,开始了他为期10年的苦修。这期间,有次,他翻看到自己以前写过的文章,一篇篇看过去没有一份满意的。羞愤尴尬之下,他将那些书稿抱出去放地上一把火烧掉。可谓是“悟已往之不鉴,知来者之可追”。

这次,他一定要学出个名堂来。苏洵觉得当下的风气文章不足以细究深学,要想做学问,还是要效仿古圣先贤。就这样,苏洵苦读《孟子》《论语》这些名作盛典,研究圣人的思想。

可惜的是,纵然苏洵天资聪慧,又下了苦工,只是当时的北宋还不到流行韩愈提倡“古文运动”的时候,苏洵与韩愈的那一套在当时的科场并不受欢迎。

于是,苏洵在27到37岁这期间前后参加科举三次都未曾考中。一气之下,苏洵干脆不考了。

毕竟苏洵的才华是实打实的,直到他46岁那一年,经过举荐介绍,他结交了欧阳修。

文章图片3

欧阳修对他非常欣赏,大加夸赞。与此同时,苏洵还带着苏轼苏辙这两个来京备考的儿子。未曾考试前,欧阳修就很欣赏苏家父子。等到考完试,苏家两个儿子榜上有名。

一时之间,三苏在京城风靡一时,众学子纷纷拜读苏洵他们的文章。苏洵终于扬名天下了。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苏洵虽然没有取得进士的功名,但他取得了极高的文学成就。他写的散文能针砭时弊,又思通古今。且他培养的儿子也优秀,苏轼的大名无人不知,苏辙更是不仅文章写的好,还一度做官至丞相。

少时纵情游乐,青年发奋读书,壮年名利双收,老年子孙前程万里。一定程度上,苏洵算是美满人生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