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思考,就发笑

 咔咔同学 2023-04-08 发布于上海

一周了,回来了。归来又是一条好汉。

这一周经历了手术,恢复,出院后几天的无所事事,坐吃山空。本以为是梦寐以求的gap time,是放空放松,调整状态的好时机。然而整个人反倒是蔫蔫的,感觉脱离社会,有些惶恐。默默感慨一下:人无欲则废。

上月底企图做年终复盘,把自身分成了个人(知识,能力,素质),职业,身体,心理四个模块。复盘的框架搭好后就迟迟未细化,活生生一个烂尾楼工程。

索性推翻重来,重新站在第三方视角审视自我。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借鉴一下汇丰商学院陈玮教授的五大领域成长框架,和Serge Faguet的“生物黑客”理论,做一个小小的复盘和自我剖析。也算是我在26岁末的关卡当口,进入奥德赛时期的缓冲区。

复盘的五大版块分别为:身体(physical)、认知(cognitive)、情续(emotional)、社会关系(social)、灵魂(spiritual)。希望以此找到更快实现目标的方法,以及失败或者提升缓慢的原因,从而进行修正和改进。并借以提升智力水平,变得更聪明。

证明我们聪明的一个标志是,我们能做到5-8小时完全专注、真正深入、不间断的工作,而不是在拖延。

同时,还有时间和精力去健身、联系朋友、旅行、听音乐、睡眠、冥想等,我们都可以全副身心投入其中。这也是我的目标。

智力

什么是智力?引用麻省理工学院马克斯·特格马克教授在新书《Life 3.0》的解释,智力是完成复杂目标的能力。

这里提到两点:目标,和能力。目标且不赘述,人生目标讲起来太虚无,长远目标说起来太情怀。所以主要从能力来剖析拆解。

智力的本质应是应用型的和多维度的。可以划分为四个层面:CI,AI,SI,DI:

经典智力(Classical Intelligence):逻辑、问题解决、创造力、策略。

应用智力(Applied Intelligence):精力、专注、意志力、情绪控制。

社交智力(Social Intelligence):说服力、同理心、“社交技能”。

动力智力(Dynamic Intelligence):学习、记忆、求知的能力。

一. 身体(physical)

讲起来可笑,我穿着病号服,躺在病床上,反思审视自己的身体状况。身体生理部分,且分为饮食,锻炼,睡眠,休息几个部分来分析。

饮食

戒酒,事实上因为术后需要服药,所以没选择反而成为了最好的选择。茶和咖啡,因为含有茶多酚和咖啡因,就适当减少,适度克制。

饮食方法,减糖,降碳水,且偏向以地中海饮食为主,也是美国新闻网颁布的2020年的最佳饮食排名首位的饮食方法。地中海饮食强调以植物来源食物为主、饱和脂肪含量低。

全谷物、蔬菜水果、豆类构成了地中海饮食的主要部分。每餐都有这些食物的基础上,一周吃至少2次鱼类和海鲜,每日适量地加入奶制品,每周可以酌情吃一点禽蛋类食物。红肉和甜点尽量少吃。

增强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不饱和脂肪酸在有益心血管健康的同时,对认知功能减退包括阿尔茨海默病,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蔬菜水果的摄入也有保持肠道功能、提高免疫力、预防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等好处。

生物黑客里提到间歇性断食,可以让身体有个自我修复平衡的过程。因为断食状态下,细胞的自噬反应(autophagy)会提高200%,这种反应可以帮助细胞清除代谢的废物,从而达到修复细胞的目的。目前看下来可行性较高的是16:8进食法: 每日八小时进食时间,可以选择9-17,10-18,12-20等方案来进行。

锻炼

一直企图培养自己每日锻炼的习惯,屡次未遂。现在好了,半年之内不能正常运动了。

不过“培养每日”的决心还在,所以先从可持续性和可操作性最高的方法进行:瑜伽和一万步。

锻炼对于智力提升的好处是,改善睡眠,从而提升注意力集中。而有规律的锻炼对于增强神经元的可塑性,从提高社交智力(比如增强说服力)也有正向增强。

睡眠

前一段时间熬夜成瘾,一边叫着人间不值得,一边畅快的享受深夜的思想放松遨游。

睡眠质量的好坏带来的直接影响是注意力和社交智力的下降,当然还有皮肤,代谢等一系列生理特征走下坡。

那如何改善?睡眠需要把控的两个关键点:固定睡眠时间和稳定睡眠时长。我最近几天意图刻意训练在23:30睡觉,7:30起床。控制糖和碳水的摄入也有益于睡眠质量的提高,睡前冥想,确保安静和黑暗(为此买了滤波器耳塞和3D眼罩),都有助于深度睡眠时长的增加。

总之就是,规律睡眠,不要熬夜。

休息

正念练习(mindfulness),是有意识地专注于当下,并且不对体验展开任何评判的能力。

如果无法改变或影响某件事,那么担心它的未来走向则毫无意义。所以正念提供了一种具体的方法,可以注意力转移到更有意义的当下。

当我们通过生理的觉察,升级到心理甚至精神层面的觉察,我们就有可能调整并控制自己的注意力,让自己更加关注那些必须关注的事情。

冥想,属于锻炼正念的方式之一。两种比较有用的冥想方法:专注冥想和开放监控。

对于专注冥想来说,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世界上的一个特殊物体,或是身体上的一个特定部位上。在整个过程中,需要通过呼吸来调整自己。目标是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当下的每一个吸气和呼气上,于我而言,专注冥想适合在睡前进行,也是摆脱各种数码设备的好机会。

开放监控,需要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当下所产生的任何想法、感觉或体验上。比如在洗澡时,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水撞击背部的地方;在吃饭时,把注意力集中在食物质地上。 整个练习过程中,不需要预测或者控制任何事,也无需对此作出任何反应。

二. 认知(cognitive)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我理解为这里说的就是认知结构的重要性。认知层面,包含知识,技能,思维方式几个层面。

技能

目标是需要每日至少用一小时,学习新技能:平面设计,编程,语言,乐器等。事实上学习新技能带来的好处可能远大于技能本身。

技能的拓宽一方面带来了掌握新技能新事物能够给予的愉悦感,另一方面,在学习不同领域技能的时候也可以思考是否可以触类旁通。这也是智力提升的重要表现之一。

当然,每学习不同技能就可以认识不同领域的人,从而产生新的交流和思维碰撞,这本身也是个认知升级的过程。

知识

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说,他每三年都要学一个新的东西,每三个月要在一个领域的知识上下功夫。

之前分享过查理芒格的百个思维模型,脑子里面一定要装一百多个模型,这个模型可能来自生物学、量子力学,或来自经济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地。

这些学科虽然一直比较感兴趣,之前也分享过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比如太阳黑子活动和经济周期是否有关联的推断。但始终是泛而不精,像是猴子掰玉米一般看到哪里有趣就飞奔过去。

所以今年计划先在两个领域深入钻研一下,一个是市场营销学,一个是传统三教,儒释道的学习研究。

思维方式

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爱因斯坦说:未经思考的知识不是知识。

前一段时间一直和朋友们说,到处都在贩卖焦虑,信息爆炸,但是一天忙下来,又很难记录下有价值的进展。

然而我发现,我们愚蠢的明显标志是,不读新书、不关心健康、很少与朋友进行深入交谈,不学习新技能,不去思考,因为我们太忙了。这种没有价值的忙,就是用战术勤奋弥补战略懒惰。

最近在听李善友老师的课,印象深刻一句话“人类要学习了学习的方法后才能成为高手。”如何找到方法? 创建模型,刻意练习,及时反馈。成功=核心算法*大量重复动作。

三. 情续(emotional)

大部分人的一生都是在正能量和负能量的交织中展开并向前推进的。

“意识层级”这一模型是一位医生和学者David Hawkins提出来的。他根据研究把人所感受到的意识分成等级并打上分数。

200分以下产生负能量的情感或意识,大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而200分以上的情感或意识的产生,是开始去关注周围的世界和人。

我经常的担忧大多来自于我自己对某些结果的预测,而这些结果要么就没有预测的那么糟糕,要么就根本没有发生。相比于这种胡思乱想,我的时间显然更应该花在我的实际生活中。

礼记大学中很早就提出“诚意、正心”之说。所谓诚意就是不装,心口如一;所谓正心就是聚精会神活在当下,不要”听耳不闻、视而不见、食而不知其味“。

我们在情绪和情感管理方面要持续成长。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王阳明所说的“此心不动,随机而动”。现世的挑战,对人情绪情感的要求太高了。没有足够的韧劲,是根本玩不下去的。那如何管理好情绪?

今天学到一个新单词:serendipity,意指

发现美好事物的能力。我感觉刻意培养serendipity对于情绪控制有很大帮助,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确幸,可以激励自己走下去,富有创造力地挖掘自己。

另外就是正念练习,聚焦当下、活在当下,感知自身 向心而生。

四. 社会关系(social)

《小窗幽记》里有句话,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同理,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

于我而言,良好高质的关系,都是建立在独立人格,和互利互助的基础之上的。可持续且良性循环的关系,才算是真正有实际意义的关系。

梁宁老师说,关系有四个阶段,分别是理想阶段、冲突阶段、协同创作阶段、整合阶段。

为什么会有冲突?是因为理想化预期与实际关系不符,你会发现现实跟你想象的不一样,这时候冲突就开始了,而冲突的表现形式其实就两个词,一个是指责,一个是内疚。

指责是对方的行为和自己内心的预期不一致,内疚是自己的行为没有达到对方的预期。

问题的本质就是差距,我们说一个人有问题,对方就会感受到被指责和评判。但是让对方产生这种感觉和内疚没有任何意义,反而会激化冲突。

如果我们一起评估差距,去看看这个差距和预期之间到底还差了什么,然后一起想办法看看能一起做点什么去弥补这个差距,把差距缩小一点,就可以解决问题。

《原则》那本书里有这么一句话:“人和人的疏远,是从一个人向另一个人隐瞒错误开始的”。所以社会关系的好坏,可以影响到工作质量,生活质量各个方面。

社会关系的持续成长如何把握?

首先要提升同理心,接纳多元化。这个世界的存在本就是多维度的,带来了世界的丰富,促进了创新,但也增加了很多管理复杂性和成本。尊重万事万物存在的合理性。

主动扩展,主动进攻。任何社会关系是需要经营和建设的。

遵循互惠原则,在朋友关系相处的阶段我一直告诉自己“先利他,后利己”,事实上这个原则也为我带来了更大的正向回报。

五. 灵魂(spiritual)

前几天看人类简史,发现随书的思维导图上有句话:历史开始于人创造神。

人之所以为人,区别于动物。是因为心智,因为灵修,因为精神追求。就好像,我们一直在思考,“人生意义何在?”。

王阳明说,此心光明,夫复何言。能一辈子保持内心光明,做到问心无愧,就是实现了人生的目的。

生物黑客文章最后,作者说:我希望生活在一个后人类的未来中,这个未来与我的价值观所匹配:知识、科学、技术、自由、进步、权力、富足、纯粹的精英管理、乐观主义。而部落主义、宗教、传统、民族国家、非理性情绪、保守主义、社会主义、人文主义、以及当代生物学本身,都被收归到博物馆,化为乌有。

虽然前面关于智力水平的分析看得我酣畅淋漓,但是这段话看到后还是有些毛骨悚然。 难道人文,传统,非理性情绪,美,哲学,这些不是作为有灵魂内核血肉之躯,存在的痕迹吗?

这世间充斥了太多的胜负心,人情冷漠,逐利与暗斗,但我们始终向往的还是“在易变之中,依然相信有些事情能永存不朽”。还是有很多人,用一个人的长期主义,对冲全世界的不确定性。

席慕容在《写给幸福》写过这样一段话:

在年轻的时候,在那些充满了阳光的长长的下午,我无所事事,也无所惧怕,只因为我知道,在我的生命里有一种永远的等待。

我知道,挫折会来,也会过去,热泪会流下,也会收起。

就这样吧,过好自己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