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融入社会的第三条道路

 无知一熊 2023-04-08 发布于广东

人心各异,即使一个人的人心也会不断变化,致使人生旅程千差万别,亘古不变。人生一孤旅,不同在人心奇妙的是,人类社会一直趋于融合,百年人生成就万世社会,也是亘古不变。“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恶人之异于己”(《庄子·在宥》),不可能改变自己以迎合他人,而一个人置身天、地、人的世界,真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又断无力以求诸人改变以同乎己,那么,人是如何融入社会或社会是如何融合发展呢?

人融入社会必有第三条道路,这条道路就是人人归心于道并执中而行。归心于道要求人人向第三方“道”看齐,而不是向甲方乙方看齐,认道不认人,消除了喜同恶异心理障碍;执中而行要求人人合乎常情,顾及彼此,既不急躁冒进,也不甘愿落后,消除了自命不凡和妄自菲薄心理障碍。归心于道让社会同向而行,执中而行让社会同步而行。社会实践历史证明,第三条道路正是社会融合之道,源自“人心惟危”和“允执厥中”(《尚书·虞书·大禹谟》),载于儒家经典“十六字诀”之中。

“人心惟危”,不是说人心坏或人本恶,而是指人面对三才之道如处危崖,须时时处处小心谨慎,努力掌握三才之道,适应三才世界,而成就真我人生。道是天、地、人之存在、运动和变化的客观规律,精妙幽微,变化莫测,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是人心可以轻易掌握的;然人欲实现人生规划,惟不惑不忧不惧,必须修得道心,力争做到知、仁、勇之三达德(《礼记·中庸》),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这是每个人必须破解的难题。

修得道心是知道和归心于道的统一,通过格物知道,通过格心养性,容万物于心中而使心归道。道心就是归道之心。因道惟微,故而“道心惟微”,修得道心须秉持“惟精惟一”,甚是不易。人要通过精心和一心地观察、体验、感悟、试验、思考,发现道、掌握道直至知道(认识道);然后,通过内观己心,以道反己,摒除杂念,使心归道而实现道与心的合一。知道须向心外看,心入物内,格物致知;归心于道须向心内看,物入心内,格心归正。心主性情,心主人生,修得道心方能走正道做真我。

理想情形是人人修得道心,而每个人的人生旅程都以道心为平衡支点,以求人间正义;即使如此,因个人品格差异而致人行为差异,亦可能导致社会无序、低效和不公。以道心为平衡支点尚且如此,以人心为平衡支点更可能还会导致邪恶。为避免此类社会乱象,需要人心归正于道且合乎世俗,“治必本于人情”(欧阳修《纵囚论》),个人要根据相关人群的整体道德和素质水平来调整自己的道心水平,执中而行,以使个人行为围绕世俗或人情而不忤于时世和时势。

古往今来,多少超世之才,归心于道,却因不知自我调整而被世俗湮没,这说明世俗对人生规划和人生旅程具有强大作用;反之,人生规划和人生旅程对社会进步亦有强大作用,正所谓时势造英雄而英雄领风骚,这便是人生规划和人生旅程之根本价值所在。世俗要求个人有所待忍,而个人欲成大事又不得一味待忍;这就提出了适度要求,入俗而不媚俗,当忍则忍,当反则反,敢于移风易俗,做个心怀众人的出众人而非众人之中的一随从;只有适度高标准的个人努力才能提高相关人群的整体道德和素质水平,而相关人群的整体道德和素质水平的提高反过来又保障个人成就更加辉煌,如此循环,才能促进社会融合进步。

历史证明,人与人的差异推动社会融合进步。一个人的力量有大有小,也许微不足道,但正是这一个个微不足道的个人力量推动了社会融合进步由此推定,人生规划不仅是个人事宜,也是社会发展的事宜。人总是要面对各色人等和各种事物;不管人事如何变化,应对之道总是以不变应万变,这个不变,除以人生规划为导向外,就是归心于道并执中而行。每个人要善作人生规划,时时持有小心道心精心和一心,坚持以人生规划为导向和归心于道并执中而行以求人生恰到好处和社会融合进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