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经止血药:艾叶

 文炳春秋 2023-04-08 发布于浙江

古人在野外行军打仗需找水的时候,就在这个地方燃烧大量的艾叶,比如沙漠里面燃烧大量的艾草派哨兵出去走到10公里20公里以外的地方看哪个地方冒烟,就在那个地方去挖,就肯定有水。因为艾叶燃烧产生的热量热力先从地上往地下渗透,然后就在找地下水,然后从另外一个地方出来。

艾叶之名首见于《名医别录》。因药用其叶“此草可乂疾,久而弥善,故字从乂,而名艾”。又名艾蒿,医草、蕲艾,黄草,家艾,甜艾。

中医

中药艾叶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主产于山东、安徽、湖北、河北,传统以湖北蕲州产者为佳,称“蕲艾”。夏季花未开时采摘,除去杂质,晒干。本品气清香,味苦。以叶片大,叶背灰白色、绒毛多、香气浓者为佳。生用或炒炭用。

中药艾叶性味辛、苦,温;有小毒。归肝、脾、肾经。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调经,安胎;外用祛湿止痒的功效。

注意:凡阴虚血热者慎用。

中药艾叶分为生艾叶、艾绒、鲜艾叶、炒艾叶、艾叶炭等多种。艾叶性温芳香,暖血温经,行气止痛,用于妇人气血寒滞之证效佳;艾绒多用烧灸,温煦气血,疏经活络,药效似艾叶而更优;鲜艾叶平温少燥,宁血和经,配凉血止血药同用可用于血热出血、便血衄血等症;炒艾叶性偏温热,强于散寒,适宜于宫寒不孕、腹冷痛经;艾叶炭擅入血分,温经止血,宜于崩漏下血、月经过多等出血证。

《本草乘雅半偈》

艾叶。气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作煎,止吐血下利,下部慝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作煎,勿令见风。

【核曰】生山谷田野间,蕲州者最贵,四明者亦佳。春时宿根再发,布地生苗,如蒿作丛,茎直上,高四五尺。叶四布,具五尖、九尖者胜,桠上复有小尖,面青背白。八月叶间复出穗,细花结实,累累盈枝,中有细子,霜后始枯,蓍草类也。修治:拣摘净叶,扬去尘屑,入石臼内,木杵捣熟,罗去渣滓,再捣如绵,则灸火得力。如入丸散,将茯苓作片同碾,即时可作细末,亦一异也。苦酒、香附为之使。

【参曰】蓍艾同类,但分老少耳。五十曰艾,千百曰蓍。艾即少艾,有生息、止息二义。霜后始枯,所谓大劳已艾,言其止也。望春再发,所谓更历美艾,言其生也。蓍则更历年久,气味和平。艾则方生锐气,气味宣发。灸百病者,陷下则灸之,火郁则发之也。所陈诸证,悉属火郁于下而无散大之令,及阴气承阳,致血衄妄行也。生肌肉者,艾以气胜。使有子者,亦生息之义也。勿令见风,恐气散耳。

《本经疏证》

艾叶。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可作煎止下利,吐血,下部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一名冰台,一名医草。生田野。三月三日采,曝干。作煎勿令见风。

艾二月宿根生苗成丛,其茎直生白色,高四五尺,叶四布,状如蒿,分为五尖,桠上复有小尖,面青背白,有茸而柔厚,七八月叶间出穗如车前,细花结实累累盈枝中,有细子,霜后始枯,五月五日连茎刈取,曝干收叶。(《纲目》)

张茂先曰:积艾三年后烧之,津液下流成铅锡,夫是之谓藉阳通阴。又曰削冰令圆,举以向日,艾承其影则有火,夫是之谓隔阴化阳。藉阳通阴,以艾灸病之法也。隔阴化阳,以艾入汤之例也。《异法方宜论》曰:脏寒生满病者,其治宜炙;病生于内者,其治宜毒药。仲景于阴壅阳微者每用灸法,而汤中入艾必夹寒剂。《伤寒论》《金匮要略》可循其绪而推之也。曰脉浮热盛,反灸之,此为实,实以虚治,必咽燥唾血。曰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此可见灸之为法,能治阳虚阴蔽,而追虚逐实行血脉中者也。

不良反应

中药艾叶的挥发油对皮肤有轻度刺激作用,可引起发热、潮红等。其口服对胃肠道可产生刺激性,吸收后经门静脉到达肝脏,可引起肝细胞的代谢障碍,发生中毒性黄疸型肝炎。艾叶的挥发油‬叶也‬可使中枢神经过度兴奋,导致惊厥。一般一次服用艾叶20~30g即可引起中毒。艾叶中毒后先出现咽喉部干燥、胃肠不适、疼痛、恶心、呕吐等刺激症状,续而全身无力、头晕、耳鸣、四肢震颤,随后局部乃至全身痉挛、肌肉弛缓,多次发作后异致谵妄、惊厥、瘫痪。数日后出现肝大、黄疸、胆红素尿、尿胆原增多等现象。慢性中毒表现为感觉过敏、共济失调、神经炎、癫痫样惊厥等。孕妇可发生子宫出血及流产。

现代药理

中药艾叶具有止血、镇痛、抗炎等作用。生艾叶水提物灌胃能缩短小鼠出血和凝血时间,增加小鼠血小板数。醋艾叶炭水提物灌胃能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疼痛反应有抑制作用,并能提高小鼠热板痛阈值。另外,还具有抗过敏、镇咳、平喘等作用。

版本:v1.0

时间:20230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