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桂枝甘草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苓桂术甘汤芍药甘草附子汤茯苓四逆汤五苓散茯苓甘草汤桅子类汤真武汤

 美行佳人 2023-04-08 发布于江苏

63: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之。

麻杏石甘汤:  麻黄4   杏仁4   石膏8   炙草2

64: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桂枝甘草汤:  桂枝4   炙草2

65: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茯苓8   桂枝4   炙草2   大枣15

64条桂枝甘草汤发汗发太多的,一定是麻黄汤。麻黄汤把胸腔的水都发汗发掉了。

并使肚脐下面下焦的水往上冲。冲上来的力量太大的时候,病人就感觉到心下悸。

为什么叉手自冒心?就是很难过想压下去,所以就是心下悸,按着就比较舒服。

第64条和第65条都是汗太过后遗症。但是发汗的力量不一样。第64条桂枝甘草汤是麻黄汤发汗以后胸阳没了所以感到心下悸。第65条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是桂枝汤发汗发太多,肠胃的津液没了,水不够。肚脐的地方就开始跳,就准备发奔豚了。

中医的心下悸,并不是临床上看到的心脏在慌。而是「中脘」的地方在跳动。

因为天阳在上面干掉了,把水硬往上吸,所以堵在中脘这个地方,这时候桂枝甘草汤。

诸位要有一个概念,肚脐中间属脾,肚脐上方属心,肚脐以下属肾,肚脐左边属肝。

肚脐右边属肺;举例来说,如果肚脐上方有动悸,就要从心脏下手去治疗;依此类推。

64: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桂枝甘草汤:  桂枝4   炙草2    

桂枝如果四钱炙草就用二钱桂枝是炙草的两倍。因为汗发太过炙草把胃的津液补足。

为什么只用桂枝不用白芍?为什么动悸?平常喝水下去的时候胃很热水到胃里面的时候是气化上来的。是成蒸气不是水。今水停在中脘,桂枝很热。桂枝下去会蒸发水往上走。

心脏的外膜,有很多神经血脉在横膈膜。血管里面的是血,在神经淋巴系统的是「水」。

桂枝下去让心脏喷射的力量很强。把停在心下的水很快的就气化了。会动悸就是因为原本应该是水气上来就好了,结果是水上来,这个水是冷水,所以会动悸。

桂枝甘草下去马上把水气化打到四肢上去症状就会去掉。这和小青龙汤证的心下悸很像。小青龙汤证的心下有水气一定有咳喘。今天这个桂枝甘草汤剂没有咳症。

所以桂枝甘草汤是心下动悸的时候用的。因为汗发太多是阳虚。所以阳虚产生的心悸就是桂枝甘草汤。桂枝可以降冲逆。桂枝加桂汤,也是利用桂枝降冲逆的效果。

64: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桂枝甘草汤:  桂枝4   炙草2    

65: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茯苓8   桂枝4   炙草2   大枣15

桂枝和甘草如果再加上了茯苓和大枣就是更进一层了。汗透发的时候,把肠胃津液都发出去了,下焦的水又往上冲。结果就是脐下悸。奔豚的力量很强,都是水的问题。

水在下焦靠茯苓把水排出去。再靠大枣把肠胃津液补回去。所以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是桂枝汤吃太多了。

平常不会有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这种现象。大部份是下焦有停饮的人水气比较重停在下焦的人才会有。

桂枝甘草汤会发生在如果吃麻黄汤太过,把肺中的津液伤到,就会产生心下悸。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会发生在桂枝汤太过把肠胃津液伤到了,就会有脐下悸的现象。

65: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茯苓8   桂枝4   炙草2   大枣15    

66: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厚朴8   生姜8   半夏8   炙草2   党参1

有两种情形腹胀满,一种是虚胀,一种是实胀。虚胀的病人感觉是喜按,实胀是拒按。

我们可以按天枢穴,实胀就是大便堵到了。虚胀是肠子的瓦斯气在里面,就是肠气很多。

所以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病人吃下去后病人会一直放屁,然后肚子就消掉了。所以虚胀的时候是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如果是实胀的时候就是承气汤证。

第一种人是平常大便就不太好,发汗发太过的时候,肚子真的大便干掉了就是实胀。

第二种就是肠胃虚弱平常就不爱吃。津液一发肠胃津液都空掉都是肠气在里面,就是虚胀。

小便淡白是虚胀;小便很黄是实胀。实胀一放屁大便就下来了。虚胀就不会,虚胀会一直在放屁,让肠气从放屁排出来;因为病人本来就太虚了,一发表,脾的功能就弱掉了。虚胀为什么加厚朴?因为厚朴能够宽肠降逆除气。所以病人会放屁。厚朴入脾,能健脾,能去脾的湿。但是厚朴去脾湿没有白朮强。厚朴去脾湿的时候能利用脾湿来润肠。不像白朮让脾脏的湿干掉了。所以肠如果干掉了,厚朴可以润肠。可以增加肠里的黏液,让肠子蠕动。生姜让胃很快恢复。人参炙草把肠胃津液补回去。半夏降逆不加半夏的话气冲不出来。后面全部都是降逆开胃健脾药;老年人常常肚子很大放屁很多。可以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如果是实胀就用承气汤攻出来。承气汤证还有两种特别情形:

一种是大便球状。因为大肠的内壁被燥屎遮蔽住了,所以大肠不吸收水分,因此下利。但是这种病人天枢穴会拒按,而且下利臭秽。大承气汤。

另一种,大便如鞭状,那是因为大肠的通道被燥屎给堵住了,只剩下一个很小的通道,因此大便从很小的通道挤出来,所以像一条长长的鞭子一样。小承气汤。

66: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厚朴8   生姜8   半夏8   炙草2   党参1    

厚朴用三四钱,就不得了啦。生姜开三片就好了。生半夏胖子开三钱,普通开二钱。害他的话,半夏拿掉;人参一钱;平常炙草不开多,一二钱就够了。后面的炙甘草汤开到五钱一两都有,那是需要,这里不用开太重,因为炙甘草很甜,会增腻。

66: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厚朴8   生姜8   半夏8   炙草2   党参1  

67: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汤主之。苓桂术甘汤:茯苓4 桂枝3 白术2炙草2

伤寒,如果吐了又大下,肠胃就伤到了,结果心下逆满,就是胃的地方感觉到胀满。

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为什么会这样子?

这人平素就有水饮,水停在横膈膜。一种是平常喝水喝太快,慢慢累积在这里;

还有一种是思。思能伤脾造成脾不好。

结果水的运化不好,土生金的时候。一部份会气化上来,一部份会停在这横膈膜上。横膈膜像海绵一样,里面都是水。被吐被下了以后,上下的水都没有了,这水就开始要动起来。

这水不在胃里面。如果在胃的里面,胃就会把它气化掉。这水停在胃的旁边。病人一动的时候,这水就开始晃了,头就昏了。西医说这是中耳不平衡,因为头在晕眩,和贫血不一样。贫血是眼前发黑。苓桂术甘汤是天旋地转。

苓桂朮甘汤把这水排掉就好了。所以起则头眩移动或站起来的时候会晕眩,就是苓桂朮甘汤证;如果躺在床上不动会晕眩,就不是苓桂朮甘汤证,后面会提到真武汤的时候,再说明。

白朮就是因为湿太盛而用的。健脾整胃最好的药就是茯苓白朮。白朮能去湿。茯苓能把水利掉。桂枝甘草在中膈。如果在脐下就加茯苓大枣。所以这是桂枝甘草汤演变出来的。

先是桂枝甘草汤。再来是桂枝甘草加茯苓大枣汤。再来是苓桂朮甘汤。所以苓桂朮甘汤专门去中膈的水。    

伤寒,若吐若下后被吐被下后,水饮就跑出来了。平常水饮不会跑出来的。结果心下逆满,胃里面胀满得很难过,然后气往上冲,因为这水没能气化上来,是水停在这里,当然感觉气下不去,呼吸的时候,气会往回逆。一般来说,横膈膜会下降,气才会充满。吐气的时候,横膈膜会上升。结果横膈膜都是水,它根本不下降,一吸它就满了。满了就会有气逆的现象。

起则头眩,脉沉紧,沉代表病在里。紧就是寒。水就是寒的。因为水在中膈,没有在皮肤表面上。一发汗会动经。因为身体的血脉经络、肌肉,都要靠我们的水份来滋养。

一发汗就没有水份了,他就抽筋。所以身为振振摇,就是晃来晃去的,就中膈的水在晃。就用苓桂朮甘汤。临床上晕眩得很厉害时会吐的,就可用苓桂朮甘汤里面再加半夏。

67: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汤主之。苓桂术甘汤:茯苓4 桂枝3 白术2炙草2

苓桂朮甘汤治疗水饮。因为水太多造成水患所以一定重用茯苓。再来是桂枝,再来是白朮。    

【勿误药室方函口诀】本方条曰:足或腰仍动剧者,卧时则脊骨仍战动。或一身体中经脉跳动,有耳鸣逆上之候者,都可以用此方。平常感觉肌肉跳两下,面皮在跳,这是因为水饮。这时候就可以用苓桂朮甘汤,因为脾主肌肉,也主四肢。

67: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汤主之。苓桂术甘汤:茯苓4 桂枝3 白术2炙草2

68: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芍药甘草附子汤:  芍药3    炙草3   炮附1   

芍药甘草附子汤大多用在素虚的人,平常身体虚缺血的人会用到。平常用白芍两钱,炙草两钱,炮附四钱。临床用来治疗静脉瘤的时候,芍药用一两,炙草也是一两。如果静脉瘤有改善,但还不够快的时候,继续加重白芍,但炙甘草保持二两就好。如果脚是冷的,就加重炮附子。如此同时可以预防心脏病;如果是单纯的脚没有力,原来的芍药甘草附子汤就好了。

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这恶寒的现象,和麻黄汤的现象不一样。麻黄汤是摸病人的身体很烫,但是病人感觉冷,脉很浮。芍药甘草附子汤的这个恶寒是摸病人身体冷的。病人还怕冷。人在很虚的时候,血不足的时候都会怕冷。这时候用炮附去壮肾阳。

阳就是人身上的津液。阴就是血。阳占了百分之六十。阴占了百分之四十。所以发汗发太多的时候,阳虚了,水不足了。水不够了,血量也就少了。所以用炮附壮肾。因为肾主水。芍药让血流回心脏的力量加速。炙草把肠胃的津液补足。

临床上用在脚无力的时候,年纪大的人,常常把炮附加在里面。附子用三钱。除非寒很盛,寒很盛的时候,三钱四钱加重上去。如果是膝盖的问题,就可用芍药甘草附子汤,此汤亦名「去杖汤」。勿误药室方函口诀】本方条曰:此方不仅治发汗后之恶寒。且治芍药甘草汤证而属于阴位者。

又以附子代草鸟头,善治虫积痛。又活用于治疝或痛风鹤膝风等。自痛风以至鹤膝等,有所谓以绵包足之冷者,皆有效。凡下部之冷专在腰者,用「苓姜朮甘」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治之。其专在脚者,用此方治之。腰部和脚的不一样,湿在中焦和腰部用茯苓白朮。所以带脉证,就是带脉腰酸,下针下临泣,处方就是「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一般性的用生姜,寒比较盛的用干姜。中焦的湿堵在腰间,就用利水的利掉。如果腰好了,膝盖脚踝还有痛,就用芍药甘草附子汤。所以单在脚部用芍药甘草汤就可以了。

本方可治腰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关节强直等。此方也可以用在腰椎上,要注意在腰部以上要加茯苓白朮。在腿部要重芍药和炙甘草。此方不是用在痛风,是脚冰冷的,血液循环不是很好。妇人平常脚冰冷的很多,月经来的时候肚子痛,就是标准的芍药甘草附子汤证。芍药甘草附子汤下去,重用芍药不但止她的腹痛。再加附子还让她血从脚底下热超来。

68: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芍药甘草附子汤:  芍药3    炙草3   炮附1   

69:发汗若下之 病仍不解,烦躁四逆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茯苓四逆汤:  茯苓4   党参1  干姜1   炙草2   生附1  

干姜、炙草、生附。这三味是四逆汤。四逆汤加茯苓和人参就是「茯苓四逆汤」。

发汗或汗下,有使其阴虚者,有使其阳虚者,有使其阴阳两虚者。阴虚者可任其自复。阳虚者用干姜附子汤。阴阳两虚者,用人参四逆汤。阴阳两虚还加上烦躁者,用茯苓四逆汤。

发汗以后,表阳很足而里面津液不足的时候,就慢慢等他恢复。伤寒经方家开的是阳药。很少用补阴的药。如果阴虚阳足的,就是肠胃功能很好,就慢慢等它恢复就好了。

如果阳虚用干姜附子汤。如果阴阳两虚人参四逆汤。发汗以后手脚冰冷脉微弱的就用四逆汤。如果病人有烦躁的现象,就是水气往上冲了,人身体虚了,虚热在上面。上焦太热了,津液没有了,下焦的水往上冒,身体又不受。所以就用人参四逆汤加茯苓。把水往下消导,小便排掉就可以了。

经方中用药常常补泻兼施,例如金匮肾气丸也是如此;所以张仲景在用四逆汤救逆的时候,病人只要阳在,就不会有事。阳足代表身体肠胃功能还好,吃一吃就补回来了。

阳虚了就很危险,阳不足就代表脏腑的吸收功能不行了。这时候就要用药去控制他。阴阳两虚的时候开四逆加人参汤。阴阳两虚还烦躁者开茯苓四逆汤。

本草上写茯苓能够利水除烦健脾。常常吃茯苓的话,寿过百岁。用到茯苓四逆汤的时候,病人的手脚都是冰冷的。手冰冷的部位从手指到手肘,脚冰冷的部位从脚指到膝盖,这才叫四逆。如果只冷到手腕与脚踝,只能算是手足冷还不算四逆;脉都快要断掉了,吐出来的气都是冷的,就是标准的四逆汤证。看嘴巴,嘴巴津液还很足,四逆汤就好了。嘴巴干掉了,人参四逆汤。嘴巴干掉了人还很烦躁的才是茯苓四逆汤。    

四逆汤证,汗出而烦躁不止者,非此方不能救。如果没有烦躁,就是「人参四逆汤证」。

69:发汗若下之 病仍不解,烦躁四逆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茯苓四逆汤:  茯苓4   党参1  干姜1   炙草2   生附1   

70: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    大黄4     炙草2     芒硝1

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汗发太多后,身体虚掉了。这恶寒是表的恶寒。人身体虚掉了就会有怕冷的现象。这种人用温药,桂枝加附子都可以。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发汗了以后,如果不恶寒,很热,这是实证。所以如果发汗以后身体怕冷代表是虚证。

发了汗以后,寒还在的,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寒没有发透。一种是人虚掉了。人虚掉时看得出来的。人会没有力气讲话。就不可以再发汗。还有一种是身体素壮的人,发了汗以后津液没了。但热不寒。就是进入了阳明证。阳明证是看不到寒证的。

阳明证的时候,看到病人两眼很亮因为阳气很旺这就是实证实就是东西堵到。因为桂枝汤发汗了以后,胃的津液没了,堵在胃里面。所以当和胃气,这时候用调胃承气汤。    

只热不恶寒者,产热机能亢进也。烦渴者,为白虎证;见腹满者,为小承气汤证。见腹满而谵语者,为大承气汤;祇见热而不烦,为本方调胃承气汤证。以病虽在阳明尚不为重, 故不曰下而曰和。

「阳明」指肠胃:仲师言胃,肠亦包括在内。人的胃,平常都有囤积食物在里面。

在胃和十二指肠这一段,在下脘穴与建里穴有压痛,这就是所谓的调胃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是承气汤里面最轻的一种。如果食物堵在小肠里的时候,会少腹满,压小肠募穴关元会很痛,平常大便很少。屁放得很多,就是堵在小肠里面,就是小承气汤证。

小肠是经九转后出来,大肠很宽的,从升结肠到横结肠到降结肠到直肠。

如果堵在大肠,就不会放屁了,天枢穴会有压痛,这时候就用「大承气汤」。    

70: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    大黄4     炙草2     芒硝1

71: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水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五苓散:  泽泻6   猪苓3   茯苓3   白术3   桂枝2

张仲景的胃就是肠。汗的来源就是肠胃的津液。为什么烦躁不得眠?

因为胃中干。只是胃里面比较干燥而已。并没有大便结实到。喝一点点水就好了。

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如果大量灌下去就成水饮了。

因为发汗了,肠胃的力量没有那么大了。如果只喝一点点刚好蒸发掉。

如果大量的水下去,在肠胃的功能很衰弱的时候,胃阳热力不够把水化掉。

会堵在中间就变成水饮,就变成「苓桂朮甘汤证」了,头会昏眩。    

平常针灸在治疗便秘的时候,下「支沟」、「照海」,「支沟」、「照海」是通便的。

奇穴用「肠关」,「肠关」不管是大便不通或下利,都可以用。

如果病人没有下利,用「葛根汤」就去掉了,如果有下利就用「葛芩连汤」。

「葛根汤」证没有治好,化热转到里面去就变成「葛芩连汤证」。

下利的时候,肚脐上灸一灸也可以。如果是寒实,肠胃功能没有蠕动,如果舌头里面津液很多,舌苔白白的。这时候可以灸「天枢」,大肠的募穴。如果舌头干燥,舌苔黄黄的,就是热实。这时候就不能灸,用下针的,一般来说大约下针后,三到四个小时,大便就出来了。    

当病人吃下发汗剂,如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发汗的时候,汗一发到表面。就是我们的白血球免疫系统把病毒排到表面。这废水在中医来讲是「病邪」,邪已经出表了。邪出表后,正的好的津液,自然会顺着三焦油网回到身体里面来,这是正常的。

如果病人的身体不是很好,结果药一下去后,水跑掉了,感冒也去掉了。

但是病人产生了一种新的病的现象;脉浮,小便不利,五苓散主之。

照理说麻黄汤吃下去,有的发汗,有的小便会比较多,都是一种排解的功能。

浮脉并不是真正有表邪,而是这水到表面以后,没有力量回来了。

会遇到这种情形就是这是本来体虚之人。这身体就是讲肠胃。消化系统比较虚弱的人就会有这种现象。水停在皮肤表面以后,病人感觉肠胃的元气还是没有恢复。

病人自然口渴。所谓消渴就是喝水喝很多,还是不能止渴。脾胃功能差,胃里面胃阳化水的力量不够。喝再多的水,还是口渴。喝下去的只是水并没有经过脾胃的经脉。

水如果正常经过脾胃经脉,会从舌的下方慢慢生出津液。这里这个病人喝了好多水下去,并没有经过脾胃,并没有变成津液。因此水喝下去消渴,不能止渴。

实际上是肠胃的津液没有回头。没有回头的时候,水就停在皮肤表面上。其它的水停在中焦。如果喝得太多,会从大肠排掉,并没有完全吸收,所以小便量自然减少了。

为什么病人会有微热的感觉?因为全身上下肠胃的地方是最热的,跟炭炉一样。所以水喝下去,马上就气化掉了。当胃热不够的时候,这热跑到哪去了?前面发汗的药把它都带到皮肤表面上去了。胃的热跑到皮肤表面上去了以后,所以病人感觉到微热。

所以开了发汗药后,病人发汗发到表后,水回头的力量没有了,这现象就是五苓散证。

小便不利,张仲景想把皮肤表面的水拉回来,让它从小便排掉。有两种状况:

一种是皮肤水肿。上半身水肿时,有些妈妈们早上起来手脚都肿,就是「五苓散」证。摸他的脉很虚弱。「五苓散」吃下去,让表面的水从小便排掉。「五苓散」证就退了;

还有一种是很扎实的,脉很强很足的,把水肿去掉的是用汗法,肚脐以上的用发汗;

如果体虚得津液不够的就不可以用发汗的。这时候就要把津液带回到胃里面。

然后气化出来,由小便出来,所以「五苓散」也是利尿剂。    

泽泻本身是很苦寒的药。最主要的功能是利尿利水。全身上下的水都可以用泽泻去利。泽泻本身入肝经。所以它通利的力量很强。临床上有病人光吃一味药泽泻,西医叫脂肪肝,就好了,都清利出来了。所以在处理肝病的时候,像肝积水,用泽泻把小便利出来。全身上中下表面都可以用泽泻来利水。所有苦寒的药,都是消炎的药。所以肝炎可以用泽泻。小便黄黄很粘稠的也可以用泽泻。泽泻不但可以清肝。还可以把肝里面的病毒清出身体外面。同时把脏的废水排掉,把新的营养留在里面。

茯苓利中焦,猪苓利下焦。猪苓专门利下焦的水。中药一般的利尿剂有「五苓散」和「猪苓汤」。下焦的用猪苓汤。会用到猪苓汤的大多是膀胱结石肾结石。

茯苓利中焦的水。茯苓和白朮并用的时候,可以健脾整肠。让肠胃的功能马上恢复。最后加桂枝桂枝不要加太多。因为不是用来发表。这几味药做成散剂吃到肚子的时候靠桂枝的力量把泽泻带到皮肤表面上去。

泽泻和麻黄刚好相反。麻黄往外走。泽泻是往里带。把所有的表水都带回来。

带回到中焦肠胃后,靠茯苓把它利到下焦。再靠猪苓把它从小便排出去。    

五苓散:   泽泻6    猪苓3    茯苓3    白术3    桂枝2

剂量的时候, 泽泻六钱,猪苓三钱,茯苓三钱,白朮三钱, 桂枝二钱。所以猪苓、茯苓、白朮的剂量是一样的。为什么重用泽泻?因为其它的药,都没有办法把皮肤表面最高的水清出来。为什么会有这现象?因为病人素体虚。最重要的是他的脾脏是虚的,且湿很重。

如果病人是桂枝汤证,开发表药的时候,要再看舌苔。如果舌苔是白白厚厚的,湿的,就知道脾脏是素湿的。这时候如果桂枝汤下去如果没有加茯苓白朮的话,一发就会变成五苓散证。

糖尿病虚胖有水肿现象的病人五苓散就可以解决掉;泽泻苦寒能生津止渴利小便。猪苓可以利下焦的水。茯苓可以除烦利中焦的水。桂枝能把泽泻带到表面上。所以五苓散如果没有桂枝利尿效果就不会很好。小便可以解但皮肤水肿还是在里面。

所以年纪大的人,早上起来,脸手都肿,问他有没有口渴?有,不能止渴,就是五苓散证。

「五苓散」证的消渴还算不严重。如果口很渴,并没有小便不利,皮肤上并没有肿。「五苓散」就去不掉了,大部份是白虎汤或承气汤,「五苓散」没那么强。

五苓散在过去是出门在外随身携带的药,用来预防疫病,也就是瘟疫。如果遇到病人有表证,但是又不能用发汗来解的时候,病人已经胃中干烦躁不得眠。这种不能发汗的情况,就要想到五苓散,把病毒从小便排出。五苓散的主证是小便不利而且口渴。

小孩脑积水也是靠「五苓散」来利水。西医讲的视网膜有停水,水在上焦,湿疹,都必须用「五苓散」来利掉的。晕车的时候,横隔膜的积水,用五苓散也很好用。与苓桂朮甘汤主要的不同:是五苓散没有炙甘草。而且一个用散剂,一个是用汤剂。

所以过去「五苓散」用在瘟疟,水土不服就是因为脾脏太湿了。所以身体运化系统受到影响。如果吃当地产的东西,就不会水土不服。

巳未年,京师大疫,汗之死,下之死,服五苓散遂愈。此无它,温疫也。又:五苓散治伏暑饮热,暑气流入经络,壅溢发衄。或胃气虚,血渗入胃,停饮不散,吐出一二升许。    

71: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水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五苓散:  泽泻6   猪苓3   茯苓3   白术3   桂枝2

72: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汗发了以后,病人口渴,脉浮数。

病人就是「五苓散」证,因为水都在皮肤表面上,中焦没有水了,所以病人会烦躁。

73:「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而心下悸者。茯苓甘草汤主之。茯苓甘草汤:     茯苓2     桂枝2      炙草1     生姜3

所以在病人感觉很渴而且脉浮的时候,就要想到「五苓散」。

如果渴而且壮热,午后潮热,那是白虎汤证。平常看到渴很容易误解为阳明证。

不渴而心下悸,中焦有饮会动悸的。动悸时用茯苓把水利掉,所以用茯苓甘草汤。

以「茯苓」治悸,「桂枝」降冲,「桂、苓」化水,「生姜」温胃,「甘草」缓中。

桂枝降逆最主要的逆是冲脉。心脏的血往下从子宫出来就是月经。如果心脏血下行力量不够或心脏需要的血量不够。土生金,血变成乳汁,血停在上焦就会燥热。

怀孕或喂母乳的时候比较燥热。退奶的时候用桂枝让冲脉的力量加强往下走。桂枝可以通利冲脉。让心血往下导到子宫。桂枝不仅可以走肌肉解表还有降逆功能。桂枝与茯苓等量来把水利掉。然后借着生姜与炙甘草把肠胃的津液补回来。  

病人口不渴。用汗吐下的方法以后口渴了。代表病邪已去。我们给水让病人少少饮之就好。但是如果津液已经伤到,或是发汗以后,因病人体虚导致还有部分的水还停留在皮肤表面,有脉浮数、汗出、烦渴、小便不利的时候,就想到五苓散。

73:「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而心下悸者。茯苓甘草汤主之。茯苓甘草汤:     茯苓2     桂枝2      炙草1     生姜3

74: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胃里的水发表到表面后阳往上冲。阳发到皮肤上去阳就居上居外。下面的水就往上吸。下焦的水应该小便小掉的,结果虹吸原理被往回头走。这样就有间隙有表里证。喝水就吐出来了。下面的水往上走胃没有办法蒸掉。喝进来的水就不能受用。所以用猪苓茯苓泽泻把下焦水利掉。又健脾整胃恢复脾胃功能所以用五苓散。

临床常看到有些病人因为喝水喝得太多太快,结果水停在中膈,也变成五苓散证。

五苓散里用到少量的桂枝,配伍非常精妙,桂枝有温阳化水的功能,这温化的功能是温胃,如果五苓散少了桂枝,像温病派那样不敢用桂枝,那么效果就差多了。

74: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75:未持脉时,病人叉手自冒心,师因教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发汗后,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消化系统里,平常食物里面的水,被胃吸收了以后,进入脾脏,水一部份进入上焦。

一部份进入肾脏的下焦黏膜,一部份进入脑,一部份再进入肺到全身四肢上去。

重发汗。医生发汗太过了。津液伤到了。到脑部去的津液就伤到了。结果脑没有收到营养,病人就耳聋了。耳聋是因为肾脏虚掉了。肾主脑。脑为髓海。津虚即阴虚。阴虚则为脑转耳鸣或耳聋矣。所以津液虚掉就是阴虚。阴虚就要把津液补足。

张仲景在补虚的时候:轻补用生姜、炙草、大枣。中补用白芍生姜、炙草、大枣。

重补用人参、白芍、生姜、炙草、大枣。如此而已不会滥用厚腻滋阴补药来补虚。    

内经精脱者耳聋。盖即此理总观此条叉手自冒心为阳虚水停心下作悸可桂枝甘草汤治之。

耳聋无闻为重汗阴虚,宜「附子汤」或「苓桂朮甘汤」治之。加附子就能把肾阳壮起来,让肾的功能很快恢复。所以年纪大的人,「耳背」就是肾阳不足了,这就是「附子证」。

75:未持脉时,病人叉手自冒心,师因教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闻也。

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发汗后,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汗发太过伤到胃阳。所以喝水少少与之就好。喝太多胃阳没有办法把水消化掉。

水停在中焦,肺气就没有办法下降。正常的津液应该要自肺下到五脏六腑。

但是中焦堵到了,水气下不去,就会喘。如果遇到这种情形用「五苓散」来解。    

柯韵伯曰:未发汗因风寒而喘,是「麻黄证」。下后微喘者,「桂枝加厚朴杏仁证」。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证」。此汗后津液不足,饮水多而喘者,是「五苓散」。

平常感冒药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剂量如果开得很好,刚好把病毒赶出去。病毒并没有进入身体。然后让好的津液留着。如果开的剂量不足,汗发出去四分之三的病毒发出去了。发汗之后津液还会回胃中。四分之一的病毒随着津液进入肠胃,结果变成肠胃发炎下利。用葛根黄芩黄连汤下去解利。津液不足,用葛根把津液补足。

75:未持脉时,病人叉手自冒心,师因教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闻也。

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发汗后,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76: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发汗吐下后 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桅子豉汤:      桅子5    香豉5

桅子甘草豉汤:  桅子5    炙草2    香豉5

桅子生姜豉汤:  桅子5    生姜5    香豉5   

发汗以后,肠胃的津液发光了,肠胃整个虚掉,胃阳不足了,胃的功能就停住了。煮药喝汤他不受。若再给他吃发汗的药,胃里面的东西会吐出来更严重。这是提醒发汗的药不要开太过了。病人的胃整个干掉了,好像几天没吃东西一样。整个胃黏在一起,药一下去就吐掉。

栀子。是一个温柔的解表药。这药专门用来给身体不好的病人来解表。桅子能去上焦热。上焦就是讲肺和心。栀子去上焦的热和石膏不同:石膏去的是实热。栀子去的是虚热。

实热虚热病人都会感觉烦躁。虚热的舌苔是淡黄。实热的舌苔黄且干燥。还有看脉的力量:如果比较无力重按不见就是虚热。病人黄疸的时候看到的都是虚热。现代的急性肝炎也可能用到栀子。豆豉这药本身也会发汗。但是没有桂枝麻黄那么强。是介于补药和发表中间的药。

76: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发汗吐下后 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桅子豉汤:      桅子5    香豉5

桅子甘草豉汤:  桅子5    炙草2    香豉5

桅子生姜豉汤:  桅子5    生姜5    香豉5   

发汗吐下病人一定有表证。汗吐下就是水已经去掉。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水去掉的同时病人身体很虚弱。因为津液伤到。如果半夜津液慢慢回来胃口开了吃东西就好了就不用管他了。

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有的人没有办法恢复。就变成虚烦不得眠。如果严重的时候就会反复颠倒。就是在床上睡不着,翻来覆去,心中很懊侬,就是心中很烦闷,胃里面怪怪的。所以栀子豉汤,这个药是病后调理的药。

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少气就是四肢没有力量手脚的力量不够。

加炙甘草进去。炙甘草能健脾胃,能解百毒,除去胃中坏死的食物。

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若呕者,加生姜。生姜本来就是除烦止呕的。

为什么不加半夏?因为这剂药是调理的。半夏是治病的。不需用半夏那么强的药。

因为胃中没有停水。发汗吐下后,津液才刚回来,还不是很足。用了半夏又会把津液去掉。所以只用生姜。孕妇吐水不止就一定要用到生半夏。临床上用栀子豉汤一个礼拜,急性肝炎的指数就退掉了。还有更好的药在后面。这只是最初期的。

虚烦不得眠心中懊侬小便黄黄东西吃不下去手脚没有力、恶心、想吐。都是肝炎的症状。

因为血虚,常常晚上睡不着的时候,灸灸「三毛」。睡不着虚烦的时候,魂在眼睛上面,「三毛」刚好在肝经脾经交会的地方,因为脾是生血的,肝是藏血的,灸它的时候,血马上就进入肝,魂就归肝,自然就睡了。   

76: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发汗吐下后 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桅子豉汤:      桅子5    香豉5

桅子甘草豉汤:  桅子5    炙草2    香豉5

桅子生姜豉汤:  桅子5    生姜5    香豉5   

栀子豆豉两者皆属苦寒之品。苦可清心除烦。寒可消炎退热。且「栀子」能降血压,使脑神经宁静。豆豉能生水液,以滋胃阴。两者合用,成为清心宁神之良方。

虚烦不眠,大多起于热病之后,余热未清,正气未复之时,「栀子豉汤」实有特效。「栀子豉汤」,为温病汗吐下后余热未尽之佳方。凡温病最容易耗散阴液。

阴液既伤,虽经汗或吐或下后,病邪虽解,残余之热毒往往不净,成为午后潮热或五心烦热失眠心烦等证;所以这个证是发汗吐下以后才会有的。没有发汗吐下的话,就看不到桅子豉汤这个证。还有一种情形就是服用发表药以后,如果吃肉食所产生的虚热也会出现这种症状。

如果下利这汤剂就没有效了应该用葛芩连汤。一般来说上吐下泻一定是热证,也就发炎了。

【千金方】本方条曰:「栀子甘草豉汤方」,治食宿饭、陈羹、臭肉、宿菜而发者。

76: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发汗吐下后 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桅子豉汤:      桅子5    香豉5

桅子甘草豉汤:  桅子5    炙草2    香豉5

桅子生姜豉汤:  桅子5    生姜5    香豉5   

77: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    

发汗,被攻了以后,感觉烦热,胸中窒者就是呼吸呼不过来,就是栀子豉汤。

78: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

都是余热未去攻下后造成的。心中结痛者不是心脏痛是胃里面难过。也就是胃痛。

79:「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枳实汤」主之。

桅子厚朴汤:  桅子5    厚朴4    枳实4

此条和第66条: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作比较: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只是发汗以后造成的腹胀。只是胀满。脾胃虚弱胀满。

通常实症的大便堵到时有承气汤剂。虚满的时候有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79条是伤寒攻下以后的心烦腹满。和承气汤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不一样。

七十九条桅子厚朴枳实汤:除了心烦,腹满,还有卧起不安。

心中躁烦,就是上焦心肺的地方。用栀子来除烦,除掉虚烦产生的虚热。腹胀满的时候用厚朴厚朴把脾脏的湿移到肠间。厚朴还可以排气。厚朴能把所有的肠气通通排出来。

枳实去结实。结实就是东西结成一块。实际上枳实并不是把它打散,也不是把它排出来。因为肠子里面已经有干燥的大便,大便干了跟肠壁黏在一起了,遇到这种情形要靠枳实。枳实可以把肠子打开来,肠一宽起来,让肠壁的黏液增加,燥屎就会分离开来。枳实的功能在这里。所以大小承气汤都有用到枳实。枳实除了能把肠的结毒去掉以外。连胸腔的结毒也可以去。所以枳实不单单是打开肠壁。身体里面的管道状的东西都可以用枳实。

枳实这药一片一片一圈一圈的切出来像肠壁一样。连血管胆管也可以扩张起来。所以心脏病时会用到枳实。枳实专门打开通道。去除管子里面的脏东西。本草写枳实去结毒。结就是有东西。在胸闷、胸痛、胸满时张仲景一律去白芍用枳实。枳实长得像心脏,能把心脏通到小肠的血管打开,如此大肠小肠的蠕动就会增加。   

栀子厚朴枳实汤没用到大黄。因为并不是大便结到,它只是一部份结到小小的一点点结到所以吃药也是从大便排出来,因为没有大黄,所以不会拉肚子,只是大便上很好而已。    

79:「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枳实汤」主之。

桅子厚朴汤:  桅子5    厚朴4    枳实4  

栀子用五六钱,枳实用四钱,厚朴也用四钱。本方的主证是虚烦腹满。还有卧起不安。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和「承气汤」是表里,一个是虚满,一个是实满;

79:「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枳实汤」主之。

桅子厚朴汤:  桅子5    厚朴4    枳实4

80:「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豉汤」主之。

桅子干姜汤:  桅子5    干姜2   这是治疗虚证,病后虚烦主要的处方。

医生一定是看到病人有承气汤证,譬如午后潮热或大便不通的情形,才会用攻下的药;攻下了以后,把大便都清掉,病人的身热并没有完全去掉,反而造成微烦。

身热不去,微烦者。代表身体里面虚掉了。通大便的药都是寒凉药,寒凉的药一下去排东西以后,身热还没有去。代表里面本来就是寒很盛。再用寒药下去,虚寒就更严重了。这寒一定在肠子里面,所以在病后要让他恢复,加干姜就好了。

开这处方的时候,病人舌苔一定很薄白,脉一定是很微很弱。平常脉不管是浮中沉摸到一息四至时代表是胃的脉。结果脉虽然是四至,但是脉形很细,很弱,弹起来没有力量,就知道胃寒很盛了。这时候知道寒在胃上面,单纯是胃寒而己,所以加干姜在里面。

当上焦与中焦有虚寒的时候,我们会用到干姜;如果是下焦虚寒,就会用到附子。

80:「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豉汤」主之。

桅子干姜汤:  桅子5    干姜2   这是治疗虚证,病后虚烦主要的处方。

81:凡用栀子汤,病人旧微溏者,不可与服之。   

凡用栀子豉汤其病人旧有肠胃虚寒大便微溏者不可与服之。溏就是很稀像泥巴浆一样拉出来有水的。大便溏的人,大多是寒湿。病人本身身体里面有寒湿。栀子是寒凉药。遇到这种寒湿的病人,再开寒凉的药,寒湿会下陷下去,跑到更深的地方。病人就会更虚。

大部份有这种症状时,加点干姜进去,或加白朮去里湿,加茯苓让湿从小便排掉。加在栀子豆豉汤里面无所谓。所以中医在看病的时候,是以寒热为主。

81:凡用栀子汤,病人旧微溏者,不可与服之。  

8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润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真武汤:  茯苓3  芍药3  生姜3  白术2  炮附1

病人本身就是素虚,医生不知道。桂枝麻黄葛根等解表汤一下去汗没有好。造成病人发热,心下悸、头眩、身润动。发汗的药吃到胃里面去的时候,所有发出来的力量,从肠胃脏腑都会动。动的时候,肾脏三焦的水全部往外走去发汗,这是很好的正常人的体格。

但是如果病人素虚的,里面寒湿很盛的人,汗一发掉以后,病证没有解。

成为寒湿兼有发热。这发热不是伤风感冒的热,是虚热。

发汗就是刺激免疫系统让它发出来。所以一发汗的时候,脏腑的能源通通跑到外面了,里面是空的。但还有一部份的水在底下,没有完全发掉,这时候会心下悸。

水要往上走,就是寒在里面。发汗后胃阳功能没有了水没有办法化掉,水就动悸在这边。

头眩为什么会头眩?因为水在中膈,就像苓桂朮甘汤证一样昏眩。振振欲擗地者就是头重脚轻的现象。为什么会昏眩,头重脚轻?人身上有阴有阳。阳虚就是比正常的阳少很多的时候。阳本身性很轻,阴比较重。阴阳混在一起才能停在中膈下膈。

一发汗,阴阳分开来,阳就往上冲,冲上去的阳,中医就叫作浮阳。头会很重。阳气在上面下不来了。这种症状大多是少阴证,少阴讲的是肾。肾虚的病人身上就可以看到真武汤症。平常如果不注意到有肾虚,或不知道,一发汗就有这现象。

肾虚病人吃完解表药后有头重脚轻的感觉。又心下悸常常昏昏沉沉的就是真武汤证。为什么身润动?本来身体虚就是津液不足的现象。筋和肌肉靠津液来滋养的,津液不够就会润动跳动。

8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润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真武汤:  茯苓3  芍药3  生姜3  白术2  炮附1

桂枝汤喝下去,能够壮脾阳。加上白朮能够健脾去湿。附子能够壮肾阳。附子

能够壮肾阳同时收它的浮阳。阳浮在表面上,要收它的浮阳靠附子,让阳归根。

病人用到四逆汤的时候是很危急的。人都冰冷掉了快绝了身体的动能快没了。附子一下去能把它全收回来附子就是这功能。所以脑中风头部脑出血的时候常常用到附子这药。

白朮能收敛让血跑回血管里面。附子能把血降下来。有时白朮附子两味在用这是发脓疡。如果脓疮生在皮肤表面上,把脓挤掉就好了;脓疮如果生在很里面,在淋巴结的下方很深的地方,如果不去掉它可能会扩散或烂上来。这时候的汤剂都会加白朮附子在里面。

白术附子这两味能把很深的脓发到表面上来。所以过去治疗癌症初期硬块,加白朮附子在里面,因为附子的力量很强,一吃我们的体能就会变得很强,把不干净的往皮肤表面上推,怕里面化脓发炎,所以利用白朮把湿去掉,露出来的只是一个头而已,不会扩散,伤口黏黏稠稠的会化脓,所以要加去湿的药,因此癌症的时候,常常用到白朮附子。    

8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润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真武汤:  茯苓3  芍药3  生姜3  白术2  炮附1

真武汤为什么用白芍?因为身润动的时候,肌肉四肢上面血的力量已经不够循环力量不够了没有办法完全滋润四肢肌肉。用白芍把血流回心脏。所以靠白芍把全身的血脉打通。

本草写白芍能通血痹,何谓通血痹?就是血液循环不好,靠白芍把它加强。所以妇人的腹痛月经痛都是用白芍,当归芍药散在经方里面很有名。真武汤是镇水用的,为什么叫真武?是个神明的名字,玄武就是真武,是镇水的名称。真武平常用在老人利尿,年龄大的人晚上小便次数多给西医检查说前列腺肥大所以老人夜尿多肾脏功能不足时可以用此汤方。    

8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润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真武汤:  茯苓3  芍药3  生姜3  白术2  炮附1

真武汤是利尿剂。茯苓要加重比白朮多才能把水排出去。平常茯苓白朮等量在用的。附子用炮附炮附温阳化水用来把水的温度增加。然后用芍药生姜来补虚。如此就能利尿。这里因为要排水所以不用炙草。治疗水肿病的时候,尽量不用炙草。

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汤所谓发汗则动经身振振而摇是也。主要用来治疗中焦胸膈间的水饮。

真武汤是表里上下俱虚之候,故与真武汤以复其阳以行其水也。这是上下表里通通虚掉了所以真武汤证在人很虚弱年纪大的人可以看到。仲师心法,阳虚者必先救阳。故以附子回阳,则振振欲擗地者可已。以茯苓化水,则心下悸头眩可已。以白朮助吸收水饮,协同茯苓化水气,协同附子以温中达四肢。以芍药生姜温通血痹则身润可已。

脑中风瘀血的时候,常常桂枝用三,芍药用到六,因为血离开了血脉,加重芍药的量让血马上回到心脏;所谓附子能收阳,就是附子能把血管的破洞愈合得很快。   

伤寒论凡不得眠者,皆为阳盛,切忌温药。惟汗吐下后,虚烦脉浮弱者,因津液内竭,则当从权,用真武汤温之。平常不得眠都不用热药,用寒凉的药,有的人是津液虚掉了,才可以用真武汤。易简方曰真武汤不惟阴证伤寒为当服。若虚劳之人,恶寒壮热,咳嗽下利,皆宜服之。    

露营的时候,晚上吹山风,又喝冷的,一下子剧冷,出来就是真武汤证。体能好的不会得到真武汤证。体虚的人早上起来,头很重,就是得到真武汤证。这时候阳虚掉了。

8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润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真武汤:  茯苓3  芍药3  生姜3  白术2  炮附1

大部分年轻人得到真武汤证都是房事太多之后冷浴又喝冷的又吹冷气第二天就变成真武汤证桂枝汤都来不及马上变成少阴证。平常看到的多是老年人体质素为中湿之人常自汗出常晕眩。

肌肉常润动也是用真武汤。此时用苓桂朮甘汤无法利水出去的,这时候也要用真武汤;遇到晕眩的人,如果只是中膈有水,用苓桂朮甘汤;遇到寒湿的人,就是用真武汤。

怎么知道病人有寒湿,脉比较细小而迟,口不渴没胃口。因为湿伤于下,所以脚冷而无力。而且膝盖骨可能会痛。我们由黄帝外经的骨阴论可知:膝盖骨、囱骨、耳后完骨都属于阴气所生。所以当湿伤于下的时候,下方的阴骨也就是膝盖骨会被伤到。

8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润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真武汤:  茯苓3  芍药3  生姜3  白术2  炮附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