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食药:莱菔子

 文炳春秋 2023-04-08 发布于浙江

中药莱菔子,属于药食同源中药材,卫生部2002年将其收载于《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中。民间使用莱菔子制作粥等药膳,中国植物志记载莱菔子榨油可作工业用及食用。饮片有莱菔子(净制)与炒莱菔子(清炒)两种。

关于莱菔子的命名,《本草纲目》:“莱菔乃根名,上古谓之芦萉,中古转为莱菔,后世讹为萝卜,陆佃乃言莱菔能制面毒,是来牟之所服,以菔音服,盖亦就文起义耳。”本品为莱菔的种子,故名莱菔子;亦称萝卜子。

中医

中药莱菔子为十字花科植物萝卜的干燥成熟种子。全国各地均产。夏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搓出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本品气微,味淡、微苦辛。以粒大、饱满、色红棕者为佳。生用或炒用,用时捣碎。

中药莱菔子性味辛、甘,平。归脾、胃、肺经。具有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的功效。

注意:1)本品辛散耗气,气虚及无食积、痰滞者慎用。2)非脾虚气滞者,不宜与人参同用。

生莱菔子能升能散,长于涌吐风痰。以本品为末,温水调服,可以宣吐风痰。莱菔子炒后变升为降,既缓和了药性,又利于粉碎和煎出。长于消食除胀,降气化痰。多用于食积腹胀,气喘咳嗽。

《本草乘雅半偈》

莱菔。气味辛甘,平,无毒。主下气,消谷,和中,去痰癖,肥健人,根汁尤良。

【核曰】莱菔,菘菜也,似蔓菁而稍大。旧说北种菘莱,初年半为蔓菁,二年菘种都绝,蔓菁南种亦然。盖菘之不宜于北,犹橘之不逾于淮,今则南北俱有矣。《尔雅》云:苞突,芦菔。孙炎注云:紫花菘也。南人呼秦菘,吴人呼楚菘,鲁人呼菈,秦人呼温菘。北人四呼之:春曰破地锥,夏曰夏里生,秋曰萝卜,冬曰地酥。杜诗曰土酥,蒙古曰笃鲁马,《唐本》曰莱菔。莱菔者,麳麰之所服,此亦就文取义耳。今尊《唐本》为正。性喜烧土,随地可植。夏末布种,秋末刈苗,冬末采根,春末抽薹。高五七尺,开紫碧色花。夏初结角子,如大麻实,圆长不等,色黄而赤,遂可布种。叶大者如蔓菁,细者如花芥,表里有茸毛。根色有红白,根形有大小长短、圆扁粗滑、上锐下尖、细腰巨腹、歧尾叉头、有须无须之别。小者如拇指,大者满一秤,重者十百斤。或因种变,或随水土。大率沙壤者肥甘而脆,瘠地者坚苦而辣。可生可熟,可俎可酱,可敊可醋,可磄可腊,可饭可羹,菜蔬之最有益者。与地黄同食,令人发白。多啖动气,姜能制之。伏硇砂、干铅汞。

【参曰】遍历四时,具备五气,有松之操,有芥之烈。三焦咸辅,五液并行,气中之用,血中之气也。其根白,其味辛,其皮革,禀从革之金象,故力服麳麰。

前人只说得个有松之操,更参出个有芥之烈,何等亲切。《唐本》只阐得个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更参出个三焦咸辅,五液并行,气中之用,血中之气,方才尽得个命名气味,主治功能的大意。古人用汁,今人用实,由此观之,汁胜实矣。

药品化义

萝卜子 属阳,体细而内润,色肉白皮黄,气炒香,味甘辛,性温而锐,能降,力下气,性气与味俱厚,入脾、胃二经。

萝卜子体细性锐,味辛能降,用之宽中满,解郁痞,除喘嗽,祛风痰,且气香和脾,助胃化食,治老幼之佳珍也。


莱菔子与山楂

莱菔子、山楂均有良好的消食化积之功,主治食积证。但山楂长于消积化滞,主治肉食积滞;而莱菔子尤善消食行气消胀,主治食积气滞证。

现代药理

莱菔子含莱菔素、芥子碱、脂肪油(油中含大量芥酸、亚油酸、亚麻酸)、β-谷甾醇、糖类及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等。莱菔子能增强离体兔回肠节律性收缩和抑制小鼠胃排空。还有祛痰、镇咳、平喘、改善排尿功能及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等作用。

版本:v1.0

时间:20230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