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说杂论》

 求是1025 2023-04-08 发布于山东

作者叶小凤,即叶楚伧(1886~1946),初名宗源,字卓书,别署叶叶、单叶、小凤、老凤、湘君等,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同盟会会员,南社骨干。他早年为宣传革命进入报界,曾主《中华新报》《太平洋报》《民立报》《生活日报》《民国日报》等笔政,发表小说《金昌三月记》《如此京华》《古戍寒笳记》《蒙边鸣筑记》《壬癸风花梦》等。

《小说杂论》原载于1918年《民国日报》,后收入上海新民图书馆1919年出版的《小凤杂著》。《小说杂论》虽采用随笔性质的小说话形式,但不同于一般小说话重在评价具体作品或作家,而是侧重于理论探讨、现象分析,以求解决当时小说创作存在的一些问题。

首先,作者借鉴西方文学观念,对小说文体文学本位和审美独立性进行强调。《小说杂论》中明确指出“小说为文章之一”,不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街谈巷语;小说以文学性取胜,并非“狷薄少年”可以随便操觚;小说“为美术的文学”,“主要在文采意义之明丽隽永”,“全以己之绝妙题目、绝妙文章为本位”。这些见解在当时无疑是进步的。据此,叶小凤坚决反对清末民初盛行的对《红楼梦》作索隐式解读,声称:“我读《石头记》,只当作平常小说读,惟其只作小说读,乃见其有较他小说精妙处”。

其次,《小说杂论》比较充分地阐释了叶小凤兴味与教化相结合的小说观。他认为小说富有兴味才能为广大读者所欢迎,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教化大众。因此,他一方面追求小说的娱目快心和审美意味,一方面要求小说创作应当思想纯正和扬善惩恶。针对民初流行的言情小说,叶小凤定下了“守礼”与“纯情”的评判标准。通过艺术性与思想性的综合评定,他认为堕落的“黑幕小说”是应该严厉批判的。基于兴味与教化一体的小说观,叶小凤非常注重研究读者的阅读习惯与心理,体现出以读者为本位的创作意识,他希望在满足读者的心理、审美需要的同时将读者的阅读趣尚引入“教育的”“美术的”轨道。

最后,《小说杂论》比较系统化、理论性地讨论了对固有小说传统和传统小说杰作的继承学习问题。叶小凤认为章回小说形成了一个优良的创作传统,《水浒传》《三国演义》《花月痕》《官场现形记》《老残游记》《孽海花》等都有可取之处。他尤其推崇《水浒传》,认为“《水浒》之妙,在辞微义严”,“辞微义严者,必待善读者之探索”,指出其富含寓意的艺术特征。他称赞《水浒传》写人写景都有其他小说不可及之处,就连“水浒”作为小说标题都是“不衫不履,顾盼伟然之名”。他甚至还以《水浒传》为宗写出了他的代表作《古戍寒笳记》。他认为言情小说可向别创一格的《花月痕》学习,于白话中插入极高古精妙之文言,使其风流跌宕、顾盼生姿。而文言短篇小说创作则要向唐人小说学习。他指出时人写作文言小说要么“辞胜于意”,要么有西化倾向,最高明的亦不过奉《聊斋志异》《板桥杂记》为圭臬。他认为应该直接取法于唐人小说,以“畅发好恶,钩稽性情”。另外,《小说杂论》一方面特别强调小说家的“天才”及作品的独创性,要求不被成规所束缚;一方面又颇重视具体创作技巧的探索,在人物刻画、环境设置、材料储备、谋篇布局、语言修辞等方面都有切中肯綮的见解。

由于《小说杂论》是叶小凤“骨鲠在喉、不吐不快”的有心之作,确实不乏真知灼见,其理论价值和历史影响不容忽视。但其中也有明显落后于时代的观念,例如站在卫道士的立场痛批贾宝玉“乃一枭獍”,林黛玉“非幽娴贞静孝于其亲之女子”,并极力为贾赦翻案等即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