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报高峰期,给大家四个简单的年报排雷方式

 新用户41015886 2023-04-08 发布于上海

​​从上周就正式进入年报发布的高峰期了,既有股王$贵州茅台(SH600519)$ ,也有笨鸟关注的$比亚迪(SZ002594)$ 、$海螺水泥(SH600585)$ 、双汇发展等。之前笨鸟写过最大的暴雷点:天雷滚滚!A股最大的暴雷点。今天来说一下上市公司在年报中可能会存在ZJ的地方~

1、没有现金流入的收入

没有现金流入的收入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应收账款名下的收入;二是货币资金带来的收入。

通过虚增应收账款的造假就是和关联公司签订购销合同,形成应收账款,通过虚增应收账款的方式虚增收入,进而虚增利润。简单的说就是签订了一份销售合同,但是没有却没有真正的交易,虽然没有卖出产品,但是虚构了一笔交易而已。这样的交易合同是签订了,却并不会有交易和收入,然后就把这笔虚构的收入记在了“应收账款”科目。

但是由于收入只是虚增的,所以公司并不会真的收到钱,所以在资产负债表就会出现大量的应收账款

这种造假比较容易识破,为什么呢?

虽然我们不能验证它的交易是不是真的,但是它如果这样造假了就会在“应收账款”科目留下痕迹,这个痕迹就是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率会异常的高,比如大于20%,甚至大于30%,所以我们只需要根据这个痕迹结果去反推就可以了。

怎么反推呢?

那就是看它的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率,如果这个比率大于了20%,我们就可以怀疑它存在应收账款ZJ。哪怕就算它真的没有ZJ,说明公司赚来了太多的应收账款而不是真实的利润,别忘记了应收账款也会变成坏账。所以是当一家公司之前的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率还比较小,突然某年开始这个比率大幅上升甚至大于了20%,这样的公司大家就需要注意了。

2、通过虚增货币资金的造假也是和关联公司签订购销合同,然后虚增“货币资金”科目里的金额而不是“应收账款”科目里的金额。

这种造假方式和虚增应收账款比较类似,也没有真正的现金流入。只是虚增了公司账面上的货币资金,但实际上银行账户里并没有这笔现金。

简单的说就是,合同可能是真的,但是交易是假的,并不是真的卖出了产品,只是虚构了一笔交易而已,并没有真正的现金流入,然后把虚构的这笔收入记在了“货币资金”科目。

这种造假方式虽然比应收账款造假稍微高级一点,但是我们还有方法来识破的,怎么识破呢?

虽然我们不能验证它的交易是不是真的,也无法验证它到底是采用了私刻印章、虚假回函、伪造存单、伪造流水等手段的哪个手段进行了造假,但是如果它这样造假了就会在“货币资金”科目留下痕迹,这个痕迹就是:如果货币资金是真的,每年的利息收入应该大于货币资金金额的2%,如果每年的利息收入小于货币资金金额的2%,则货币资金金额的真实性很可能有问题。

但是利息收入小于货币资金金额的2%就能说明公司一定造假吗?不能,因为有些不错的公司虽然账上有很多现金,但是公司不太擅长做资金管理,因此产生的利息收入就很可能小于货币资金金额的2%,所以我们不能单凭利息收入小于货币资金金额的2%就说公司造假了。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再借助一下其他的指标来辅助判断一下了,怎么辅助判断呢?

我们这样来想一下:如果公司的货币资金是真实的,说明公司有很多现金,那么公司就不需要借大量有息负债,也就不会产生过多利息支出了对吧。所以我们可以结合公司的利息支出来辅助判断一下货币资金的真实性。

当利息收入小于货币资金金额的2%,并且利息支出占净利润的比例在10%以上时,说明货币资金有ZJ的嫌疑,需要高度重视。

利息支出占公司净利润的比例在10%以上时,说明公司的有息负债很多,这些有息负债产生的利息支出就占到了公司净利润的10%以上,同时也说明公司的净利润可能比较少。公司的净利润少但是有息负债还很多,那么这时候公司账上还显示有很多的货币资金是不是就非常可疑了?

如果公司真的有很多现金,为什么还要花费大量的利息支出去借那么多的有息负债呢?这就产生了矛盾,所以我们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判断公司货币资金的真实性。

第二种方法:有现金流入的虚增收入

有现金流入的虚增收入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通过虚增流动资产来虚增收入,比如预付款项、其他应收款等;一种是通过虚增非流动资产来虚增收入,比如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

1、通过虚增流动资产来虚增收入的财务造假是通过虚增“预付款项”、“其他应收款”科目的金额把钱转到关联方公司,然后通过和关联公司签订购销合同形成“真实”的现金收入,从而虚增收入。

这种方式从表面上来看,并没有增加公司的现金,但是经这么一圈下来,却造成了一笔貌似“真实”的交易,也造成了公司有"实际“现金流入的迹象,也就是说通过借助“预付款项”或“其他应收款”这两个科目完成了一项有现金流入的虚增收入ZJ,所以这种ZJ方式更高级一些。因为从现金流角度看,这就是一笔完美的“真实”生意。

那我们怎么识别这种ZJ方式呢?

虽然这种方式很难验证,但是如果公司用了这种方式,就一定会留下痕迹,这个痕迹就是公司的“预付款项”或“其他应收款”科目占总资产的比率就会比较高,比如大于了10%。所以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个痕迹结果去反推它是否嫌疑。

如果一家公司的(预付款项+其他应收款)占总资产的比率大于10%,往往就意味着这家公司比较危险,我们就可以怀疑它有ZJ嫌疑。

2、通过虚增非流动资产来虚增收入的财务造假是通过虚增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等科目的金额把钱转到关联方公司,然后通过和关联公司签订购销合同形成“真实”的现金收入,从而虚增收入。

这种方式和虚增流动资产很像,从表面上来看,还是没有增加公司的现金,但是经这么一圈下来,却造成了一笔貌似“真实”的交易,也造成了公司有现金流入的迹象。这是借助“在建工程”或“固定资产”这两个科目完成了一项有现金流入的虚增收入,这种方式会更高级一些。因为预付款项和其他应收款科目的异常还是比较容易发现,而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科目的异常就相对不容易发现了。而且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本来金额就很大,需要持续投入大量资金,还很难说清楚在建工程或者固定资产究竟值多少钱,所以这里就成了藏污纳垢的好地方。

这种造假识别的难度相对也是最大的,但还是有方法的,那我们怎么识别这种造假方式呢?

虽然我们无法验证它到底有没有采用这种造假方式,但是如果公司用了这种造假方式,就一定会留下痕迹,这个痕迹就是公司在某段时间固定资产或在建工程占总资产的比率会有大幅增长。【大幅一般指波动幅度超过30%,比如去年的在建工程占总资产的比率为10%,今年的占比为15%,那么今年相对去年的增长幅度就是(15%-10%)/10%=50%,这就算大幅增长了。】

但是公司在某段时间固定资产或在建工程占总资产的比率有大幅增长,就能说明公司一定造假吗?明显不能,因为如果一家公司的产品很畅销,存货(库存)又比较少,说明公司的产品供不应求了,公司的产能需要扩大了,

那么这时候公司的固定资产或在建工程占总资产的比率有大幅增长,说明公司真的在扩建产能,这种情况就是比较正常的了。所以我们需要一些其他指标来辅助判断一下公司是不是真的在扩大规模扩建产能,怎么辅助判断呢?

如果公司的业务真的在快速增长,那么公司的产品一定会很畅销,应收账款和存货占总资产的比率都应该比较低才对。也就是说,如果一家公司的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率小于1%并且存货占总资产的比率小于10%(可以理解为公司产品很畅销,库存不足,供不应求),那么公司的固定资产或在建工程占总资产的比率可以增长较快,就是比较正常的情况。

如果公司的产品不那么畅销,比如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率大于5%(产品不畅销)或存货占总资产的比率大于15%(库存积压),那么这个时候公司的固定资产或在建工程占总资产的比率增长较快的话,就很可能有问题,就有造假的嫌疑。

最后我们小结一下ZJ的几种方式:

以上就是笨鸟的简单看法,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者意见!



作者:九头笨鸟
链接:https://xueqiu.com/9186751997/246807151
来源:雪球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