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宫陶瓷馆夏商周秦汉陶瓷(四)东汉青瓷

 与照耀同行 2023-04-09 发布于北京
陶器,世界各地人类的文明成果。

瓷器,中国古代先民的伟大创造。

虽然李希克芬将东西方交流通道命名为丝绸之路,但中国历史上向外界输出最多的是瓷器。
直到真正瓷器出现后一千多年后,东亚大陆之外才学会了烧造瓷器。

这时候,中国人早已让瓷变成了艺术和文化。

中国瓷器改变了世界,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做出的杰出贡献之一。

故宫陶瓷馆展出了5件东汉时期青瓷,在漫长的展柜中不大显眼,但这可是中国陶瓷史的关键环节。

1976年,考古工作者在浙江省上虞县发现东汉晚期青瓷窑址,对出土瓷片检测表明,其烧成温度已达1300度,吸水率0.28%,胎体中氧化铁含量1.64%,二氧化钛含量0.97%。
这些数据证明,最迟在东汉晚期,我国已能够普遍烧造基本符合现代标准的瓷器。
东汉婺州窑青釉刻弦纹双系盘口壶。
此壶系位于今浙江省金华市的东汉婺州窑产品,内外施青釉,外壁施釉不到底。

盘口、束颈、溜肩、鼓腹,腹以下渐收敛,平底。肩部对称置半环竖系颈、肩部刻划水波纹,腹部刻密集弦纹。

考古发现婺州窑是我国古代著名青瓷窑,商代晚期即开始烧造原始瓷,至东汉晚期烧造出真正意义上的青瓷。

这件青釉双系壶,胎体较薄,釉层匀净光洁,属于刚从原始瓷中脱离出来的质量更高一筹的青釉瓷,堪称我国最早的瓷器。

东汉晚期瓷器的烧造成功,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辉煌的一页,为后来瓷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东汉青釉镂空双系香熏。

香熏属于熏香用具,内、外施青绿色釉,釉层较厚,釉面光亮,底部露胎呈黄褐色。

器型广口、溜肩、鼓腹、腹下渐收敛、平底上凹。

肩部对称置半环形系,自肩至底,有规律地镂出7排圆孔,各排之间以刻划弦纹相隔,底部开有4个排列不规则的圆孔。

此类香薰可以说开了镂空瓷器的先河,东汉后的三国两晋时期有众多类似器物出土。

五联罐造型比较复杂,需要相当的制胎技术和烧制温度,在东汉时期伴随青瓷产生而在江南地区出现,用于陪葬明器。

东汉青釉堆塑动物五联罐。

灰白色胎,外壁施青釉至下腹中部,往下有数道流釉。

主体为葫芦形,束腰,下腹呈橄榄形,平底。上腹围绕中心稍大的罐堆塑4个小罐,下腹刻划4道弦纹。

五联罐束腰处塑贴熊、龟和蜥蜴等

五联罐早期器形简单,很少见有堆塑物,后装饰日渐繁复,饰以很多堆塑的人物和动物,至西晋时发展成陪葬用谷仓罐。

秦汉实现了政治统一,东亚大陆内部交流通畅,因此青瓷一经问世,各地在陶器和原始瓷的基础上很快纷纷掌握,制瓷业在全国范围内普及。
东汉青釉刻划花草纹人足樽。
此樽出土于广州市东郊红花岗,造型模仿自汉代青铜或青铜鎏金温酒樽,流行于汉、晋时期。
樽为泥质灰白胎,原通体施有青釉,但釉层严重剥落,几近全部露胎。
樽呈圆筒形,平底,下承以3只人形足。
附拱顶圆盖,与樽身以子母口扣合。盖面置1个半环形钮,外环以3个乳钉状钮。

盖面刻划水波和花叶纹,周壁刻划蕉叶纹,樽身上下各凸起2道弦纹,弦纹之间刻划花草纹,腹部对称置简化的乳钉衔环铺首。

陶簋或瓷簋均属于盛器,其功能相当于大碗,广州地区东汉晚期墓有亦曾出土同类器物。
东汉青釉刻划菱形网格纹镂空簋。
此簋出土于广州市东郊三育路羊山东汉晚期墓,通体施青釉。
簋盘口、深弧腹、外撇圈足,附拱顶盖,盖顶置活环钮。口部有一周长方形镂空。盖面刻划花叶纹和三角纹,腹部刻划菱形网格纹。
随着瓷器在胎质、釉料、窑工方面越来越成熟,造型更丰富、色彩更缤纷的瓷器大爆发开始了。

直到世界尽头!

关注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