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最后的苦行僧,终身不摸钱,每日乞食一餐,背后的原因令人泪目!

 fentouge 2023-04-09 发布于北京

他们相信人世间的苦难是有定数的,

自己多吃一点,他人就能少吃一点。

在国内,佛教寺庙越来越商业化,

已经算是社会共识,让人见怪不不怪了。

可总还有一些寺庙,

仍坚守清规戒律,不设功德箱,

不搞旅游,不做买卖经营。

辽宁海城的大悲寺

便是这样一座“出淤泥而不染”的寺庙。

这里的所有僧人,依照戒律

终身不摸钱不储蓄,

日中一食,过午不食,

每天睡4个小时。

寺庙也不对游客开放;

更不接受香客赠礼,为防止香客放钱,

各处都立着禁止放钱的牌子。

他们的故事让无数人感叹,

什么才是真正的出家人;

大悲寺里的僧众,更是被大家称为:

中国当代最后的苦行僧。

长按添加好友关系,拉你入群,

群里汇集了各类驴友,群英荟萃!

一起分享世界美景,获取旅行资讯,

还能结识五湖四海的朋友!

👇👇👇

为什么说,

他们是中国最后苦行僧?

每年过了八月十五,

僧众们便会在大师傅的带领下,

行脚修行半个月,途中托钵乞食,不乞金钱。

他们从辽宁出发,

走过北京、天津、河北、

内蒙古、山西、陕西等省市,

行程6000余公里,

用双脚丈量着中国的土地,已有近30年。

行脚,是一种修行。

僧众们出行,

仅是用一个大包背上必备的行李,

穿着普通的鞋子。

因为走得太远,鞋子常被磨破,

脚也经常被磨出水泡,

僧人们从不叫苦,

他们把这当做对意志的磨炼。

刮风下雨,都挡不住

僧众们前行的脚步;

路人围观也不能分散其注意力。

途中遇到积水泥泞,

他们也不会绕过,

或为此改变步速和步频,

仍低头走完该走的路。

路上遇到被弃

或被车碾死的的动物尸体,

僧众们会用就近掩埋,

以息其怨气,长养慈悲;

雨后蚯蚓跑到路上,

僧人亦会细心捡起放回草丛,

已显众生平等;

路遇信徒顶礼,法师随缘开示,

所有经像法宝均免费结缘流通。

无论天晴下雨,

僧人们沿途不住旅馆、不住人家,

不住寺院,只能在桥洞下、

树下或者露天过夜,

遵守头陀戒,僧人但坐不卧。

有人觉得艰苦,

会邀请他们去自己家中居住,

但僧众们都会拒绝,

因为行脚僧是不能去非自然的地方居住的。

众人都以为他们苦,都想帮帮他们,

哪知道他们是在渡众生。

有信仰的人,怎么可能会苦,

这些所谓的苦,对他们而言都是历练,

能帮助他们内心的成长和皮肉的锻炼罢了。

乞食,亦是一种修行。

行脚僧人也是人,

沿途需要吃饭喝水,

他们不能自行生火做饭,

只能通过沿途乞食的方式填饱肚子。

乞食并非乞讨,

是僧人规定的谋生手段,

最早的僧人乞食有两个意义:

一是可以不浪费宝贵的修行时间;

二是给众生种福报,

僧人主动上门,

居士便不必去寺庙布施,

僧人也会给居士送上诚挚的祝福,

并宣扬佛法。

对于乞食,

大悲寺有着严格的规定:

乞食只能从早上九点开始,

中午之前必须食用完毕,

过午不食,一日只吃一顿饭。

若是错过午斋的时间,

就不能再接受供养的食物,

一众僧人就只能饿肚子。

法师带队众人进村,

托钵乞食,只乞素食,

不乞金钱,乞食不成,

另换一家,只乞七户,不计多少。

乞食归来,

所有僧人将乞到的食物倒出,

交给布施者分配。

正式过斋(吃饭)前,

僧人们依次而坐,唱“供养文”,

反省一天的修行是否对得起这一顿饮食。

过斋后,离开乞食地,

僧人们会找一僻静处进行短暂休息。

僧人们席地而坐,有的会拿出经书观看,

有的用针挑破脚上磨出的的水泡,

为下午行程做好准备...

师父会为弟子补衣服,

僧人的衣服破了又补,

补了又破,补丁太多成了“百衲衣”。

在乞食的过程中,

有些信众会拿出金钱供养,

都会被一一拒绝。

无论金钱是多是少,

无论供养人是贫是富,

僧人们都会一视同仁。

真正的供养,原来与金钱无关。

大悲寺的苦行僧们,在用自己的行为,

践行着最纯粹的信仰,

保留着关于和尚这个称谓一片干净的自留地。

大悲寺的僧人,

都有着很高的文化修养,

在出家之前,有的是记者,

有的是医生,有的是工程师...

有人问,如此折磨的修行,

师父们为何始终坚持?

师父们笑而不语,因为他们相信,

世间苦难的总量是不变的,

而他们承受的越多,

世人承受的苦难就会变少。




旅行探索世界,尽在骑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