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体的层次

 xyf4345 2023-04-09 发布于浙江

     现版《内经》只在《灵枢·根结》中出现了“五体”之词,其曰:“黄帝曰:逆顺五体者,言人骨节之大小,肉之坚脆,皮之厚薄,血之清浊,气之滑涩,脉之长短,血之多少,经络之数,余已知之矣”。这里除了“筋”以外,其余的五体都提到了,而尤以经络气血脉为详,足见经络气血在《针经》中的重要地位。五体的标准出处还是要算是神应五方,合于在体的筋、脉、肉、皮、骨,共五体。这一表述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和《素问·五常政大论》中具有类似的表述。

    五行归类,是《内经》继阴阳之外的另一分类系统。阴阳分类系统是总纲,但是阴阳分类太具有普遍性了,阴阳阴阳、阴阴阳阳,这是机器语言二进制代码的特征。中华古代文化拿这个系统搞研究,主要是用在占卜方面——著名的八卦系统。五体分类系统是五行的延续,五行分类主要是时间概念,五行的成因过于复杂,是时空因素交互作用所行形成的概念。

    五体,包括了五脏六腑之外的全部躯干四肢和头颅。理论上这是一个解剖层次的划分,如《灵枢·经水》中记载:“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十二经之多血少气,与其少血多气,与其皆多血气,与其皆少血气,皆有大数。其治以针艾,各调其经气,固其常有合乎”。可见,皮肉的特征,是可以通过外在的触诊得到的。所谓的度量、切循,这样的临床检查方法至今还能在临床见到——恐怕也只有骨科的大神们还会拿着卷尺来度量人体的骨度和肢体周径,也只有骨科的大神们还会在患者的X线片子上进行绘图和计算。所以说《内经》的学术是建立在这样的切切实实的客观研究基础之上的,这可能为我们既往所谓的“传统”的以形而上为上的学术概念的先入为主式的理念所不屑,但是,《内经》的学术恰恰是建立在如彼的形而下学之上的(好拗口)。

    《灵枢·骨度》篇记载:“黄帝问于伯高曰:脉度言经脉之长短,何以立之?伯高曰:先度其骨节之大小、广狭、长短,而脉度定矣”。可见,度量在《内经》脉学中的基础地位,在该篇之后,详论了人体各部骨度的尺寸,据说后世的圣济铜人就是按照这个标准尺度进行铸造的。

    《灵枢·寿夭刚柔》篇记载:“少师答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审知阴阳,刺之有方。得病所始,刺之有理。谨度病端,与时相应。内合于五脏六腑,外合于筋骨皮肤。是故内有阴阳,外亦有阴阳。在内者,五脏为阴,六腑为阳,在外者,筋骨为阴,皮肤为阳”。这是阴阳(内外)二分的描述。其实无论是二二得四,还是直接启用五体,这个由浅入深的层次是很明显的。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对于人体的结构的认识,其实上是大同小异的,也可以说是能够为我们互参为用的。

    从表层来说,人体外周包被的皮肤系统。而在躯体最深层的骨,《内经》中的论述则相较而言更为详尽。五体中的骨,是唯一不按照六经来分部的,因为骨,基本上位于躯体的最深部(其内还包含着髓,在《内经》大致指现代医学的脑脊髓)。而对于皮里骨外的另外三体,筋肉的概念反而会显得模糊,后世研究对应的说法也不尽一致,尤其是对于筋的认识,血管脉络、肌腱、肌肉、筋膜,甚至是神经的等各种假说都存在,令人莫衷一是。

    《灵枢》本身就有《经筋》一篇,专门论述六部经筋的起止、走向和病治。从肌肉运动的角度去考察筋,是一个主要的方面,但是运动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调节过程,有加之现代医学的“肌肉”和《内经》的“肉”这两个概念的部分相互重叠,使我们难以明确地区分筋肉的界限。

    而肉作为五体之一,《内经》对于其描写的多有一系列的词汇出现,如肌、腠、分、溪谷等多个术语,这些术语在现代文献上给予专题阐述的几乎为零。这对于我们深入开发研究五体,既是困难,又是挑战,没有现成的文献来支持,但同时也是空白区域等待我们去开发。另外,我们老百姓有一通俗的认识,就是:肉分肥肉和瘦肉。肥肉指的是浅筋膜的脂肪层,而瘦肉指的就是肌肉肌纤维的部分。《内经》皮肉、筋肉、骨肉的关系都十分紧密,而五体层次的排布又在概念上有序的存在者,确实是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和梳理的。

    在皮肉筋骨之外,剩下的就属脉了。我曾经企图摘抄过“脉”的相关条文,可是很快就作罢了。因为实在是太多了,海了去了,基本上等于重抄一遍的感觉。脉的重要性,是在五体中非常独特的,经脉系统可以凌驾其它四体,成为后世研究的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这是尤其特点所决定的。经脉起着联通内外,贯穿上下的作用,可以说中医学理论诊断治疗的立论基础就是建立在这个特性之上的。络脉是经络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现代狭义的经络,就是指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络脉系贯穿躯体各层的结构特点,使其成为了《内经》学术理论中具有标志意义的特征性结构,这个重要性被后世总结为:“学医不明十二经络,开口动手便错”。现在看,这就是写给医经家的后人看的啊。

    《内经》的五体,其实是从横切的角度去看人的躯体;而从纵切的角度来看,那就是……六经。五体六经,是《内经》用于分析阐述人体躯体特征的两大分类系统。五体的层次是《内经》相关篇章中反复强调的,而且这个层次,无论是在做针灸,还是针刀的时候,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了然于胸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