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5年授衔,很多人认为苏静军衔定高了,林彪却说:他能顶10万雄兵

 sgpwg 2023-04-09 发布于广东

1955年9月,苏静被授予开国中将军衔。他在战争年代长期从事参谋工作,从未指挥过任何一场战斗,和他差不多资历的机关干部大部分被授予了大校军衔,因此很多人觉得苏静的军衔定高了。

但林彪却曾评价苏静说:“他顶得上十万雄兵。”那么苏静究竟有什么能力,能够得到林彪这么高的赞誉呢?

图片

苏静

1910年,苏静出生于福建省龙海县的一个普通农民的家庭里。家里虽然生活清苦,但祖父却坚信一个道理:男儿要立足于世,非有文化不可。于是一家人咬紧牙关供苏静上学,当他以优异的成绩小学毕业后,祖父又不惜举债,让苏静上了位于漳州的省立第八中学。

在这所中学里,苏静第一次接触到社会主义思想,并在党的影响下开展革命活动。1932年,苏静参加了红军,红1军团政治部主任罗荣桓称他是“文化人”,并安排他到红1军团司令部通信科当参谋。

中央红军长征时,红1军团奉命为开路先锋,此时苏静任军团侦察科参谋,由于职责所系,苏静在在长征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为整个军团探路。如果说红军是一杆长枪,那么林彪的红1军团便是长枪的枪头,苏静则是这个枪头的枪尖。

长征时,部队行军打仗每到一地,别人都住下休息了,苏静却不能歇息,他要马上带上几名侦察员出发,朝军团首长定下的下一站沿路侦察。别人走了一遍的长征路,他要先侦察走个来回,再跟着走一趟,走的距离足足是别人的三倍。

图片

苏静(右二)勘察地形

苏静每次侦察完以后,要立即把行军路线上的地形地貌画出来,由于他的文化水平较高,做事又非常认真,画出来的图非常清晰和规范,令军团首长十分满意。聂荣臻曾称赞过苏静:“红军过草地,苏静同志在前面开路是有功的。”

除了为部队探路,苏静还积极开动脑筋,帮助部队解决在行军中遇到的难题。当时敌人的飞机经常一路跟着红军轰炸扫射,给我军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苏静于是开始观察敌机的行动规律,并很快找到了一套躲避敌机空中打击的办法,成功地减少了部队的伤亡。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有一次林彪、左权带领苏静到瓦窑堡以北地区进行实地勘察,但却不慎迷路了。眼看即将天黑,林彪和左权都很着急,左权于是问苏静:“大家都说你点子多,就快想想办法吧!”

苏静不急不忙地说了句:“老马识途嘛!”然后他解开了自己骑的马的缰绳,让马在前面带路,果然这匹马成功地带林彪等人回到了营区。

这件事让苏静得到了林彪的赏识,抗战全面爆发后,红1军团改编成115师,许多将领都要降一两级以上使用,而苏静却被提升为侦察科科长。

图片

林彪

1938年2月,林彪带领部队向敌后运动时,突然传来一声枪响,林彪中弹落马。此时苏静就在林彪身边,他赶紧把林彪扶到路边隐蔽,并命令警卫员迅速去找医生。

八路军的师长在国民党阎锡山的防区内被击伤,很快成为了一件大事。罗荣桓命令苏静到国民党防区调查此事,苏静经过调查以后,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最后认定这是一次误伤事件。

原来当时天气很冷,林彪披了一件在平型关战斗中缴获的日本呢子大衣,阎锡山的部队以为他是日军的军官,于是就朝他开了一枪。最终苏静把结果如实上报,从而避免了一场误会。

图片

阎锡山

抗战胜利后,苏静在1945年11月跟随罗荣桓到达沈阳,在刚刚组建的东北民主联军中担任司令部情报处处长。

东北解放战争初期,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我军装备奇缺,部队分散,通讯不畅,没有后方及群众支持。我军主力一直退到松花江以北,不仅士气低落,处境也极为艰难。

林彪很想打个大胜仗鼓舞士气,于是他把希望寄托在了苏静的身上。苏静很快组织了一个100多人的情报网,并侦察到了敌人的大量情报。

1946年2月11日,苏静向林彪报告:敌89师近2个团脱离其主力到达秀水河子,离主力有3天的路程。林彪于是迅速调7个团的优势兵力,一举将其全歼,取得了进军东北以来打的第一个漂亮的歼灭战。

图片

苏静

此后苏静又以准确、及时的情报保障了大洼战斗的胜利,这令林彪非常满意,他对身边的人说:“一个苏静等于十万兵。”

1948年秋,辽沈战役发起后,毛泽东命令林彪攻占锦州,但林彪却对此信心不足,因为林彪在红军时期就擅长运动战,不喜欢攻坚。锦州守将范汉杰是黄埔一期出身,在国军中堪称“能战之将”,而且蒋介石为了救援锦州,又调集10万大军向锦西葫芦岛方向增援,大有一举歼灭解放军于锦州城下之势。

我军开始攻打锦州以后,由于缺乏攻坚经验,攻城部队伤亡在一天天地增加。面对久攻不克的局面,林彪也非常着急,而在此前不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一举攻下山东省会济南,显示了非凡的攻坚艺术,消息传到东北以后,林彪和部队的思想压力就更大了。

就在此时,苏静找到了攻城的办法。此前我军在攻打义县时,他曾亲自冒险去前线搜集情报,发现我军在攻城时,采取了坑道近迫作业的攻城方法,部队伤亡很小。于是苏静在10月5日向林彪建议以坑道近迫作业的方式攻占锦州。

图片

我军进行坑道作业

林彪听了以后,马上有了思路,他命令攻城的各个部队分出三分之二的兵力,抢挖高、宽各为1.5米至2米的交通沟至敌阵地50至60米处。

很快锦州就陷入解放军纵横交错的坑道包围之中,我军在坑道的掩护下,伤亡大大减少,范汉杰在看到城外的坑道越来越多时,不禁哀叹:“完了,守城无望了!”

10月15日,我军攻占锦州,范汉杰在成了俘虏以后,仍然对我军的坑道抱怨不已。苏静可谓是此战胜利的最大功臣。

东北野战军在完成辽沈战役之后,未作休整,就以快速、隐蔽的方式突然入关,很快配合华北野战军完成了对北平的包围,傅作义集团也陷入了孤守无援、后退无路的境地。

12月15日晚,罗荣桓把苏静叫了过来,交给了他一个重要的任务。原来是傅作义派了两名代表要来和我方谈判,罗荣桓要求苏静负责接待,首先摸清他们的意图,然后再商量下一步对策。

图片

罗荣桓(左三)和苏静(右一)

苏静感到事关重大,于是推辞说:“这么重要的任务,能不能完成好,我没有把握,请首长慎重考虑人选问题。”

但罗荣桓却坚持说:“我们认真考虑过了,你就很合适。”

于是苏静主动担负起了与傅作义接触座谈的历史重任。

经过几次谈判以后,双方在1949年1月9日取得了基本一致的意见。谈判结束后,傅作义的代表周北峰急着回去向他汇报谈判情况,聂荣臻对苏静说:“送点什么礼物给代表,作为这次谈判的永久纪念!”

苏静思来想去,实在找不到什么好的礼物,只好从仓库中找了两双崭新的皮靴,这还是打锦州时的战利品,最后这两双皮靴送到了傅方代表的手里,成为了这次谈判的永久见证。

1月17日,苏静作为我军的第一位代表进入了北平城内,并在第二天见到了傅作义,傅作义说:“依据城外达成的初步协议,再商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和平解决的具体方案,只要有利于和平解决,有利于北平文化古都免遭破坏,实施方案怎么订都行,你们几位就算是全权代表了!”

图片

苏静作为代表进行谈判

1月20日,苏静与傅作义的代表王克俊、崔载之终于在《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上签了字,崔载之感慨说:“这间房子是袁世凯派曹汝霖签订21条的地方,当时消息传开,全民怨声载道,一片抗议。而我们这18条一旦公布于众,人民定会兴高采烈地高呼,庆贺北平和平解放!”

苏静也激动地说:“是啊!这是人民盼望已久的呀!”

但没过多久,情况又发生了变化,毛泽东以林彪、罗荣桓的名义写了一封致傅作义的信,他在信中历数傅作义在三年内战中追随蒋介石犯下的罪行,声称要追究傅作义的内战责任。

为什么毛泽东会写这样一封信呢?原来在1946年10月11日,傅作义在攻占解放区重镇张家口后,在报纸上刊登过一封有侮辱性的《上毛泽东书》,他当时声称,如果共产党胜了,他傅某甘为毛泽东执鞭。

后来林彪把这封信交给了傅作义的副手邓宝珊,要他把信带给傅作义,邓宝珊看了以后,非常惊讶地说:“这封信太出乎人的意料,措辞很严厉,傅作义不一定会受得了。”

图片

邓宝珊

于是邓宝珊找到苏静,商量暂时不要交这封信,苏静表示同意:“您可以决定嘛!暂时不交也可以的嘛!”

等苏静签完协议回去向罗荣桓汇报工作时,罗荣桓问他:“由邓宝珊带给傅作义的那封信,交给他了没有?”

苏静含糊地说:“不清楚。”

罗荣桓又强调说:“你今天还要回去问一下邓宝珊,若还未交给傅作义,你要催促邓宝珊,并同他一起去见傅,务必告诉邓在今明两天让傅作义看到那封信。”

苏静得到指令的当天晚上就急忙赶回北平城内,找到邓宝珊,他和邓宝珊商量过后,觉得此时还是不宜把信给傅作义看,于是他们来到傅作义家里,由邓宝珊把信把信先交给傅作义的女儿傅冬菊,傅冬菊看过信后,也认为目前还不能把信交给父亲。最终三人一致决定,再次把信扣下。

图片

傅冬菊

后来苏静的一位好友和他开玩笑说:“你可真是胆大包天啊!毛主席亲自写的信,你也敢同意不交,后来接到指示,你还是没有让傅看到那封信,你就不怕追究你的责任?” 苏静笑而不答。

直到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后,《人民日报》在2月1日刊发了这封信的全文。傅作义看到这封信以后,果然非常惶恐,他亲自来到西柏坡向毛泽东负荆请罪,毛泽东再次郑重代表中共向傅作义作出既往不咎的保证,才彻底化解了他的思想包袱。

苏静的冷静变通尽管很微妙,但傅作义得知他做的一切以后,对他非常感激,解放以后,他送给苏静毛衣、手表等很多礼物,这也成为了他们友谊的见证。

新中国成立后,苏静一家住在北京一个很旧的四合院里,窗户是纸糊的,一半的房子没有暖气,一到冬天,一家人都要挤到有暖气的3间北房里。尽管相关部门多次提出要给苏静另外找一套四合院,但他一直没有同意。

苏静的夫人冯澍芬是1938年参加革命的老同志,1955年军队授衔前,要求女同志一律复员,苏静也积极动员妻子复员,从此以后冯澍芬成了名副其实的家庭妇女,几十年没有拿过一分钱的工资。尽管当时苏静每月工资325元,但要养活家里10口人,日子依然过得很紧,他经常提前10天就要预支工资,几个孩子的衣服也都是老大老二轮着穿。

图片

苏静和妻子

1976年以后,一些军队的高级干部陆续恢复了工作,他们的夫人找冯澍芬联名写信给军委,要求回部队工作,冯澍芬同意了,苏静却说:“人家都是被打倒了那么多年的,我一直是在台上的,就不要向党伸手了。”

最后联名写信的夫人们都按军级待遇安排了,而冯澍芬只得到了一个公费医疗的待遇,直到苏静去世以后,她才按照遗属标准,每月领取1000元抚恤金。

建国以后,苏静离林彪家里非常近,步行也顶多十几分钟,但他只去过林彪家里两次,而且都是因为公事。按理说,苏静是林彪的老部下,平时多去他家走动走动也无可厚非,但苏静却这么解释自己不去林彪家里:“一方面是因为没有直接工作关系,另一方面是林彪过去受伤,身体很不好,不便去打搅。”

图片

苏静和女儿

“九一三”事件后,苏静因为曾在战争年代和林彪关系很亲密,也受到了审查,但由于他行得正,走得直,最终没有被查出任何问题。

但江青却不放过苏静,她送了关于苏静的一大堆材料到毛泽东那里。苏静自认为心底无私天地宽,他索性在群众大会上高声喊道:“我与林彪的关系最密切!”

但毛泽东得知苏静的话以后,反而认为他敢讲真话,人品可贵。李先念也感叹说:“过去我们对苏静同志也不了解,只知道他给林彪当过副参谋长,现在一查倒成了好事, 我们反而对苏静同志了解得更清楚了!”

1978年,苏静以大军区正职的待遇离休。1994年2月4日,司法部《当代司法》杂志社邀请苏静等老将军到北京市团河劳动教养管理所看望被劳教的724名失足青年。84岁的苏静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你们来到了这里,不要认为社会跟自己过不去,一定要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在被劳教期间,一定要听工作人员的话,好好劳动、好好学习。我希望你们将来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

图片

晚年的苏静

苏静的一番话深深地感动了这些青年们,他们长时间地鼓掌,眼里都含着泪花……

1997年11月28日,苏静在北京病逝,享年87岁。


谢谢阅读,欢迎点赞、转发和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