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家分晋——四个君主,四个谋士

 梦想童年594 2023-04-09 发布于江西

公元前458年,知瑶(襄子)联合韩赵魏三家灭掉范氏、中行氏,成为晋国势力最强的正卿。为重振晋国霸业,知瑶要求知(荀)、韩、魏、赵四家各献出万户封邑来增强晋国国力。

公候失势,一场正卿之间的较量就此而始。

众所周知,晋国四卿中,知氏势力最强,若同等地交出封邑,无疑是对其他三家的削弱。再者,晋候弱,知氏强,晋国朝政几乎就把持在知氏手中,将封邑交于晋国几乎与交由知氏无异。

知氏发难,韩、魏、赵三家的君主和谋臣又将会如何应对呢?他们之间又会因此发生怎样的博弈和较量呢?

文章图片1

晋末局势


1. 韩虎(康子)与段规。

在韩魏赵三家中,韩氏的实力最弱,知氏就首先向韩国发难。当知瑶的使者抵达韩虎处时,韩虎本不想以封邑相让,但又畏惧知氏的实力,便与部下段规商议。

段规给韩虎的建议是:忍辱负重,以收渔利。

他向韩虎进言道:“知伯定策,以晋候的名义前来索要土地,师出有名,占据天时。知伯好利且凶残,如果他的要求不能被满足,就一定会出兵攻打韩氏。韩氏弱小,不能与之抗衡,与其战败失地,不如主动割让。知瑶如此轻易地就从我们手中得到土地,必然会更加强横霸道,也必然会变本加厉地向魏赵两家索要土地。魏赵实力强大,必然不会轻易割让。待知、魏、赵三国战事燃起,我们方可坐收渔利。”

韩虎听过段规所言,认为自己确实没有能力与知瑶一战,便遣使将万户封邑割与知氏。


2. 魏驹(桓子)与赵葭。

韩氏答应给封邑后,知瑶便将目光瞟向了魏家。他同样遣人向魏驹索要封邑。魏驹也同样不想把领土给知氏,便与部下赵葭商议。

赵葭给他的建议是:虚与委蛇,以待时变。

赵葭说:“知伯向韩氏索要土地,韩氏毫不犹豫就答应了。这未尝不是韩氏投靠知氏的征兆啊。今魏氏若不给土地,那知伯必然会以为我们魏氏自恃强盛而不从晋候号召。那魏氏便成了拥兵自重,不忠不义之国。倘若知伯就此联合韩氏对魏氏用兵,魏氏又能守住领土多久呢?不如先把领土给他,以待时变。”

魏驹左思右想,认为赵葭之言有理,便也将领土割予知伯。


3. 赵无恤(襄子)与张孟谈。

眼看韩魏两家都已将领土割让。知瑶大喜,便变本加厉,遣人向赵襄子处,索要蔺、皋狼两地。谁知赵无恤竟当场拒绝。

知伯大怒,暗中联络韩魏两家,并以晋候的名义商筹方略以讨伐赵氏。

赵无恤感觉事情不妙,便召见张孟谈,对他说道:“知伯贪利,世人皆知。前索要两地未成,必含恨在心,与我们保持亲近不过是在麻痹我们罢了。我想他一定是在筹谋着讨伐我们。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张孟谈给赵无恤的建议是:固守坚城,以拒来犯之敌。

张孟谈说道:“先君在晋阳经营多年,城固而民富,可移此城拒守!”

赵无恤从之,移治所至晋阳。后及赵无恤亲至,查看府库之后,便召见张孟谈,问道:“今府库物资充足,粮草也足备。但没有弓箭,如何御敌?”

张孟谈给他的建议是:拆墙毁殿,可为弓箭。

张孟谈答道:“当年董子治理晋阳时,公宫之墙是用荻松苦楚筑成的,毁之可为箭杆;公宫之柱是用青铜冶炼而成的,取之可为箭头。”

赵无恤听毕,大喜,命部下拆墙毁殿,是以为弓箭。同时又下令加强守备,以未雨绸缪。

果然,没过多久,知瑶便率大军进攻赵氏,晋国内战爆发了。

文章图片2

知氏伐赵

知瑶所领军队为晋国之大部,且以晋候的名义发号施令,占尽天时、人和。赵氏孤军奋战,寡不敌众,一败再败,直退到晋阳,再无可退。

因赵无恤早已准备,晋阳城坚不可摧。知瑶引军强攻三月有余,仍不能克。于是,知瑶便下令掘开晋水,以水淹赵军。

然而,赵无恤的身先士卒使得赵氏军队奋勇作战,视死如归。知瑶领大军,兵攻水淹,达三年之久,仍不能攻克晋阳。知瑶对此也是焦虑不已。

然而更焦虑的还是赵无恤。他领兵坚守了三年,晋阳城内早已残破不堪,粮草将尽,军械也多为洪水所霉,臣民们早已疲惫不堪,可知瑶仍无退兵之意。赵无恤无奈,只得召见张孟谈,说道:“眼下晋阳已至绝境,纵使钱粮堆积如山,也终有定数,没有补充,又怎能供给军队三年之久?晋阳守不住了,不如开城投降?”

张孟谈给他的建议是:请见韩、魏。

张孟谈答道:“保将亡之国,安濒危之局,乃知士之责。臣请见韩、魏君主,请君切勿开城。”赵无恤答应了。

张孟谈于是借着出使知氏的机会偷偷地约见了韩魏两家的君主,对两人说道:“唇亡则齿寒,巢倾则卵破。如今二位随知氏伐赵。若赵国灭亡,韩魏安得长久?”韩魏两家君主早已对知氏不满,只是未敢发作。听张孟谈一言,这才豁然开朗。遂与张孟谈一拍即合,三人就此约定了举事的日期。这场旷日持久的晋国内战也终于要走到尾声了。

4. 知瑶(襄子)与知过。

张孟谈见过知瑶之后,在辕门外遇到了知瑶的手下知过。知过察觉有异,便向知瑶进言道:“往日张孟谈出使时,都会因战情紧急而神色紧张,而今日却一反常态。虽然他极力掩盖,但我还能看出他的傲慢神情。还请君上三思,恐事有变。”

知瑶说:“不会,我已与韩魏两家的君主商议过,灭赵之后平分其地,这对他们也是有利可图的,我相信他们不会背叛我。”

知过听罢,仍不放心,又出门会见了韩魏两家的君主。回来后告诉知瑶:“两位君主神色不定,表情恍惚,恐要背叛,不如当机立断,将其诛杀。”

这是知过给知瑶的第一条建议:杀韩、魏两家君主,以防有变。

知瑶不听。

知过又说:“那就去亲近他们。听说魏桓子的谋臣赵葭,韩康子的谋臣段规,都是两位君主非常信任的人,不如君上私下与二人约定,待破赵后,封万家之县予其二人。则二人必会劝说其主忠心君上。”

这是知过给知瑶的第二条建议:以万家之县笼络韩、魏谋臣,以专其心。

然而,知瑶依然不予采纳,他回答道:“破赵之后平分土地,又割走两个万家县给二人,那我知氏所得之地就会变少。不可。”

知瑶已被自大和自利蒙蔽了双眼,知过见他不能采用忠谏,预知他必将失败。于是便改姓为辅,离开了知氏。

果然,不久之后,赵家联合韩魏两家一同袭击知氏,知氏军队不防,迅速战败,知瑶也被击杀。一场持续三年之久的晋国内战终以韩赵魏三家分晋而结束。

文章图片3

三家分晋


写在后面:

分开来看,四家谋臣给予其主君的策略仿佛都没有错。(知氏被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知瑶没有听从知过的谏议。)

韩家在四家中最为弱小,如果韩虎不听段规之言强行与知氏开战,那么赵魏两家不一定会为了弱韩而得罪强知。一旦魏赵作壁上观,韩家只有被灭这一条道路。

在众多势力的博弈战中,只有次强之国挑战强国,弱国才能选边联盟。又岂有弱国在不知其他国家立场的情况下直接与强国开战的道理?

很多时候,强硬与否不在于君主和谋臣等某一个或几个人的性格,而在于这个国家整体的实力。国强,主君才敢于说不。赵无恤在知、魏、韩三家的强攻之下,拒晋阳坚守三年有余而城不破,这就是赵无恤对知瑶说不的最大底气,也是韩魏两家敢于和赵家联盟的最直接原因。

换了韩国,他可以吗?

当然,历史也要换个方向来看,如果赵无恤也向知瑶低头,那么韩魏赵三家就会被知氏逐渐吞并。知氏作为晋国最大的氏族,他的利益几乎已和晋国整体的利益(当然,不是晋候的利益)成为一体,知瑶又作为晋国四大正卿之首,执政卿士,又何尝不会中兴大晋呢?晋分三国,即成战国七雄,其中魏、赵还能在战国时期相继称霸。那如果三国的体量合一,在战国中又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呢?

站在家族个体的立场而言,每个家族的政治正确当然是不想自己被吞并;而站在国家统一的立场上而言,谁又不希望三家能统一呢?


参考文献:

1.《战国策·卷十八·赵策一》:知伯帅赵韩魏而伐范中行氏。

2.司马迁.《史记·晋世家第九》。

3.司马光.《资治通鉴·周纪·周纪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