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临床中并不是很推崇使用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镇痛以患者穿刺疼痛,但是,由于一部分内瘘肾友有着较强的穿刺疼痛体验,如果不能患者穿刺疼痛对于他们来说宁愿拒绝血液透析治疗。因此,临床中可以应用利多卡因乳膏进行局部涂抹或利多卡因喷雾剂喷涂,在穿刺前达到局部麻醉和镇痛效果,有利于穿刺时减轻或避免穿刺疼痛体验。单中心纳入调查169例患者,根据穿刺疼痛强度评分,结果显示动静脉瘘穿刺疼痛为2~7分,中位数为5分,而穿刺前给予复方利多卡因乳膏6例,穿刺疼痛强度为3分。但是,由于利多卡因的使用可能出现过敏、皮疹和皮肤血管损伤,且不能用于扣眼穿刺的皮肤,尤其是扣眼处,临床并不推荐大量使用。2)其他药物
丁卡因、奥布卡因凝胶在镇痛效果肯定,但无利多卡因乳膏应用广泛。动静脉内瘘穿刺24h后喜辽妥乳膏(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涂抹按摩、马铃薯片贴敷也对动静脉内瘘穿刺疼痛有缓解作用。可能与加强了血管内皮修复有关。
穿刺前,局部给予利多卡因或丁卡因凝胶进行涂抹,涂抹范围约是5厘米,涂抹完毕等候3~5分钟,然后进行穿刺。这种方法更适用于疼痛敏感患者,经临床试验初步验证,显示此种方法也可有效缓解穿刺疼痛。
培训血透护士人人都是“某一针”,对血透肾友的血管能够进行稳、准、狠的一针成果穿刺技巧掌握,避免穿刺护士进针后缓慢探针和送针,增加穿刺过程中的疼痛。对于疑难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应该选取穿刺成功率高的、熟悉疑难血管穿刺的有经验护士进行穿刺。穿刺护士要学会合理使用辅助工具如压脉带、超声引导、零压力干针穿刺或湿针穿刺技术等。具体穿刺内容包括:(1)穿刺因素:穿刺的角度、速度和斜面、针头斜面向下、钝针扣眼法穿刺等均能有效缓解动静脉内瘘穿刺疼痛。①穿刺速度:采用相对缓慢的穿刺速度,力度适宜,动作轻柔,可减轻患者的疼痛和提高内瘘穿刺成功率。②穿刺角度:40°以上大角度进针对穿刺疼痛影响较小,不但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而且在减轻疼痛同时还能减少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可能与大角度进针明显缩短了从皮肤到血管的路径,减少了进针阻力,从而降低对组织损伤有关。③针头斜面:穿刺针在血管内的位置会影响有效血流量.针尖斜面向下穿刺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穿刺时的疼痛感觉.不影响透析充分性和穿刺成功率。
(2)穿刺方法:动静脉内瘘穿刺有3种方法,扣眼法、区域法和绳梯法。临床常用的是绳梯法,区域法因易导致动脉瘤的形成而不被肾脏病指南推荐。国内外大量文献对扣眼法进行研究证实钝针扣眼法穿刺可有效地减轻血透动静脉内瘘患者穿刺疼痛感。明显提高患者舒适度,并能降低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与绳梯法相比对内瘘血管的长度要求相对较低,因此尤其适合国内患者。但在扣眼形成阶段必须做到“三同”,即同样的穿刺点、同样的进针角度、同样的深度,并需经历1~2个月的时间才能形成扣眼,操作不当易致感染,临床应用有待进一步探讨。
2)保证穿刺安全的前提下,和透析肾友进行“唠家常”或健康宣教分享注意力血透护士应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分散患者注意力,防止患者紧盯护士进针而精神紧张,趁患者不注意时,快速进针。选择适当的穿刺血管,合理使用工具使血管充盈,血管扩张,增加穿刺成功率,减轻疼痛。对于一些显露比较直且清晰的血管可采用直刺法,手持内瘘针直接刺入动静脉血管,进针稳、快、准,患者尚未反应过来,护士已经穿刺完毕,患者疼痛减轻。
业界有一种研究叫放松疗法,是指疼痛教育结合渐进性放松训练有助于减轻动静脉瘘穿刺疼痛患者的焦虑和消极情绪,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和舒适度,有效缓解动脉穿刺疼痛。选择舒缓音乐可以作为非药物方 法用于减轻血液透析患者肌腱穿刺引起的疼痛,降低血液透析患者穿刺针的疼痛程度。此外,暖足浴作为放松疗法不仅有助于保持足部皮肤的功能和完整性,而且可以产生积极的生理效应,使人放松,改善睡眠。
输液前使用热水袋给患者的血管部位进行热敷,经过热敷的血管比较粗,显而易见,护士进针迅速,患者疼痛减轻。进针一气呵成不要停顿,针头刺入皮肤后,有些护士习惯在穿刺血管前(或针头已刺入血管,需再进针少许时)习惯性地停一下,手放开小柄,再捏紧小柄进行穿刺,这会增加病人疼痛,穿刺最好一气呵成。4)冷冻疗法?冷冻疗法是一种非药物止痛技术,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感觉神经失活,降低了神经传导速度,从而减轻疼痛。临床应用机制值得再探究。5)薰衣草芳香疗法?芳香疗法是一种适合缓解疼痛的技术,对身体、 心灵和精神都具有积极的影响。透析护士可以在穿刺之前使用局部薰衣草芳香疗法作为一种简单、安全的方法来减轻患者的疼痛。对于精油过敏及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来说,可采放松式训练减轻局部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