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卵巢黏液性肿瘤的病理诊断及常见问题

 xiaorui 2023-04-10 发布于江苏
一、卵巢黏液性肿瘤起源
原发:Brenner瘤黏液化生;畸胎瘤;包涵囊肿
继发:胃肠道、胰腺;阑尾:假黏液瘤;子宫颈、子宫体;其他:乳腺、肺...
二、黏液性囊腺瘤
黏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纤维瘤,占全部卵巢良性肿瘤的13%-15%,多为单侧(95%),5%为双侧,发病年龄30-50岁。表面光滑、体积大,平均20cm,多房囊性。携带K-ras突变:58%,预后:良性,破裂与否与预后无关。
组织学特征:内衬单层胃肠型或Mullerian型黏液上皮,无细胞异型性,可向囊腔内凸起简单的乳头或囊壁上形成简单腺体。相邻基质可富于细胞;间质黄素化;局灶渗出黏液或黏液肉芽肿;间质钙化
鉴别诊断浆黏液性囊腺瘤
(1)宫颈管型黏液上皮
(2)可见其他上皮类型:浆液性上皮、宫内膜型上皮...
(3)常合并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4)可双侧
注:黏液性囊腺瘤不应出现细胞异型性大量核分裂或凋亡、间质中大量分割性黏液交界性成分<10%诊断:囊腺瘤伴局灶上皮增生;交界性成分>10%诊断交界性囊腺瘤,不建议采用局灶伴交界性成分或伴小灶交界性肿瘤等术语。
图片
图片
三、黏液性交界性囊腺瘤
胃肠型黏液上皮轻-中度异型,增生程度大于良性,无间质浸润;占黏液性肿瘤15%;发病年龄13-88岁。几乎都是单侧,双侧<5%,表面光滑,大小不等的囊强充满黏液,囊壁光滑或粗糙或实性。
组织学特征:细胞拥挤,假复层;细胞簇、绒毛管状、细丝状、乳头状;细胞轻至中度异型;可见核分裂;多少不等的杯状细胞。
图片

黏液性交界性囊腺瘤伴上皮内癌:小灶上皮出现重度异型性,局限于上皮内,通常伴有结构异常,和分裂像增加。

图片
黏液性交界性肿瘤伴微小浸润:间质浸润灶长径<5mm,表现为单个细胞、腺体、细胞巢,小灶融合腺体和筛状结构,细胞核轻到中度异型,胞浆嗜酸;常伴有周围空隙。促纤维反应性或膨胀性生长。多灶不累加。
图片
四、黏液性癌
胃肠型黏液上皮构成的恶性肿瘤,少见,平均年龄55岁。通常为单侧,巨大、囊实性肿物(常有实性区),表面光滑,可有出血、坏死;少数可破裂、粘连。
组织学特征:衬覆肠型上皮,细胞重度异型,肿瘤间质浸润>5mm。常见膨胀性浸润,毁损性间质内生长少见,需排除转移。病理报告中应报告浸润类型以及浸润性生长的比例
图片
膨胀性浸润:融合的腺体,筛状、实性或迷宫样结构,腺体背靠背,腺体间缺乏支持间质。高分化,侵袭性低。
图片
毁损性浸润:首先要排除转移,腺体不规则,出角,单个细胞或细胞簇;促纤维反应;脉管侵犯;侵袭性强。
五、黏液性肿瘤免疫组化
图片
六、黏液性肿瘤中的附壁结节
肿瘤囊壁出现一个或多个隆起的结节,与原肿瘤显著不同,可见于良性、交界性和恶性肿瘤中。
1、反应性肉瘤样附壁结节
边界清楚,异质性的细胞(非典型梭形细胞,多核巨细胞,炎细胞),核分裂少见,CK可弱或灶阳,良性。
图片
2、间变性癌
恶性附壁结节通常更常见,比反应性结节大,界限不清楚;细胞大,多形性,细胞角蛋白阳性。
图片
3、肉瘤性附壁结节
最少见,通常是高级别或未分化的肉瘤。
图片
七、浆黏液性肿瘤
交界性:主要有浆液性和子宫颈内膜型黏液上皮,还可见子宫内膜样和透明细胞,少见移行细胞或鳞状细胞
结构:宽大的分支乳头状结构,乳头间质水肿,脱落的嗜酸细胞簇,伴显著的急性炎细胞浸润,伴子宫内膜异位症(50%)。
CK7,ER,PR,PAX8,CA125+;P16 focal+,P53野生型。
图片
注:黏液性肿瘤多同时表达CK7和CK20,少数仅表达CK7,部分表达CK20;浆黏液性肿瘤不表达CK20和CDX-2,WT1表达低,常表达ER,PAX8。
八、黏液性癌VS伴黏液化生的子宫内膜样癌
免疫组化非常有用,子宫内膜样癌ER、PR阳性,而原发卵巢黏液癌通常阴性,PAX8在表现黏液分化的子宫内膜样癌通常弥漫强阳性,而原发卵巢黏液癌通常阴性或弱阳性。
九、提示卵巢转移性黏液性癌的组织学特点
1、双侧卵巢受累;
2、临床分期高或出现腹腔假黏液瘤;
3、出现印戒细胞;
4、浸润性生长伴促纤维反应;
5、出现明显不同的生长模式
6、多结节
7、卵巢表面或皮质表面受累
8、卵巢门及卵巢外脉管内癌栓

注:文章内容整理自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李丽教授直播课,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