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工作所累的你,不妨做个“职场原始人”

 刘刘4615 2023-04-10 发布于北京
文章图片3

▲ 图片来源:suhyun_illust

导读

《职场原始人》一书的作者马可·格林伯格是一位企业家,他对职场人面临的困境有深刻体会。

在内卷的职场和追求自由的天性之间,每个人都有深深的挫败感。

在一项针对3万名美国企业员工的调研发现,67%的人说自己被工作搞得精疲力尽,大部分人将自己归入“不想投入工作”的一类人中。

马可·格林伯格却发现有一种人,在职场上活得更加自由,他们有天赋和创造力,用本能和不受传统束缚的想法推动创新,马可·格林伯格将这类人定义为——职场原始人。

cinian

马可·格林伯格

1991年,入职世界公关业巨头博雅公司

后担任董事总经理

文章图片4

01

找回自我,必须释放你的原始大脑

文章图片5

▲ 图片来源:suhyun_illust

大多数人在学校和办公室接受文明举止的训练,却很少培养自己原始的一面。

其实每个人都有原始的一面:它驱使我们执着于自己的使命,推动我们战斗直到胜利;它让我们无视传统,给老问题一个新答案;它让我们想要直接穿马路,而不是苦等绿灯。

最重要的是,当传统向我们说不要的时候,它让我们敢于承担风险。

康奈尔大学教授理查德·A·弗里德曼博士解释说:“文化本质是让人追求安全,虽然冒个险会带来好处。”不过他还说:“很多时候,只要掌握足够信息,人就可以明智地承担风险。”

而这些信息就在我们的原始脑中。

“原始”不是说人应该鲁莽、粗鄙或不加思考,它描述了一种特别的能量,随着新经济的崛起,这种能量变得越来越重要。

如果你的工作无聊又重复,那你很可能被自动化取代。

脸书公司有句著名格言:快速行动、打破局面。

幸运的是,我们拥有一个原始脑,它已经在我们意识不到的时候为我们做出了许多决定。

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的一项实验表明,原始脑的基底神经节对刺激的适应比大脑皮层要快得多。

科学家发现,正是原始脑最早识别出变化并尝试适应。

但是,学校和职场都在训练我们依赖文明脑,而不是本能和情感。

同事教导我们要把个性和专业分开,要依赖指标、数据和其它客观标准,我们都被教导要专业,在商言商,不要走心。

而想真正找回自我,必须释放那个反应更快的大脑,也就是原始脑。

文章图片6

02

职场原始人具备的7种品质

文章图片7

▲ 图片来源:suhyun_illust

文明化的人是归家(HOMING)的人,“HOMING”代表等级化(Hierarchical)、职业化(Occupational)、遵循标准(Measured)、自我保护(Insulated)、服从命令(Nonconfrontational)和脚踏实地(Grounded)。这些都是优良品质,但也可能在我们亟需改变与成长的时候成为障碍。

我们可以把原始人想象成漫步(Roaming)的人,拥有7种不同的品质。

R代表“不懈”(Relentless),意味着刻苦耐劳、永不放弃、充满勇气。

不懈型原始人用一种激进的方式在职场上冲锋陷阵,无论是夺取成功的奖赏,还是从失败中振作,这种不懈的态度始终如一。

O代表“对立”(Oppositional)。对立型原始人知道,保持一种健康的不和谐状态是最好的能量来源。他们鄙视集体思维,从不忌惮于直言“你错了”。

A代表“不可知论者”(Agnostic)。这种人可以从一个领域跳到下一个领域,无须依附任何一个行业、一种方法或一项目标。

M代表“救世主”(Messianic)。这种人找准目标就充满热忱,哪怕还缺少可靠的预判和依据也会直接冲向目标。

I代表“危机感”(Insecure)。有时候你必须把自己逼得够狠,才能得到最好的结果。有危机感的原始人从不安于现状,他们接纳自己的缺点,并将其转化为强大的优势,摸索出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N代表“疯狂”(Nuts)。这类原始人很疯狂,会冒险去做理性的人想都不会想的事。这些稀有的灵魂永远在追逐梦想,不管它有多么疯狂、荒唐或者岌岌可危。

G代表“英勇”(Gallant)。这种人兼具勇气和高贵,保护他们所忠于的人以及忠于他们的人。

英勇型原始人衡量自己影响力的指标是为他人做了多少好事。也许,英勇是我们最原始的本能。

文章图片8

03

像5岁小孩一样思考

文章图片9

▲ 图片来源:suhyun_illust

作为成年人,拥有一种孩子气的品质相当管用。

每次我问儿子诺亚(他是我认识的最纯粹的原始人之一)是否做了数学作业,他都会回答说“做了”,问他是否读了老师布置的书,他都会回答“读了”。

但事实是诺亚从来没有做过作业,也没有读过那些书,但他非常自信,甚至可以骗过老师和父母,让大家相信他。

当时我心想:诺亚在校期间可能会有点麻烦,但他总有一天会在生意场上赚到钱。事实证明,不做功课的诺亚在13岁时就买了特斯拉的股票,比许多华尔街精英都要早得多。

对不懈型原始人而言,善意的谎言一直都是生意的一部分:假装有个秘书,在简历上美化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把自己忘记发送文件说成邮箱发送失败,声称自己在某个项目上进展得比实际更好……当然,你要权衡善意谎言的程度,谨防自己越界。

和孩子玩过的人都知道,孩子还经常通过发脾气来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

在管理工作上,发脾气有时候也并不是坏事。

2006年,百事可乐公司CEO向乔布斯寻求建议,乔布斯对她说:“如果你真的对某件事很有情绪,或者不喜欢某个人正在做的某件事,那就发脾气好了,比如把东西到处乱扔。你必须让大家知道你对此反应激烈。”

文章图片10

04

专注于自己擅长的事

文章图片11

▲ 图片来源:suhyun_illust

像我们的祖先一样,职场原始人从不会忘记自我保护,他专注于自己和自己的目标,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

约翰在美国富达投资集团工作,他很慷慨,但不是个滥好人。经常有人找他帮忙找工作,于是他想出了一种颇为自私的方法:他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但决不会和你见面喝咖啡;他会接你的电话,但每次通话10分钟以内;他会给你做引荐,但不超过一次;最重要的是,如果在你身上看到了什么机会,他会毫不忌讳地要求回报。

约翰借此保护着自己最珍贵的资产——时间。

他这样做,会不会在无意间冒犯到别人?当然会。但是,这样坦诚地把规则和期望摆在台面上,能让他确保自己的每一分精力都物有所值——用在事业和家庭的永续发展上。

电影《感谢你抽烟》里有一句台词,“迈克尔·乔丹会打篮球。我呢,会说话。每个人都有其天赋。”

当你专注于自己擅长的事情时,工作自然就变成了你自己的事情。你的价值在于你拥有某项技能,而你就应该通过它来赚钱。你会因此越发欣赏自己的这项才能,或者至少,你会喜欢它赋予你的价值。

文章图片12

05

做一个“记仇”的人

文章图片13

▲ 图片来源:suhyun_illust

一个人遭遇障碍无法释怀,我们常常会说他“耿耿于怀”,说这个人很小气。

我所认识的那些最成功的人,都在永不停歇地向敌人证明自己——不论是真有其人还是假想敌。他们不会忘记受过的屈辱,也不会轻易原谅别人。

当然,有的人最终被自己的怨恨吞噬,但真正的不懈型原始人能被怨恨点燃。

我至今把自己第一次找工作时收到的拒绝信存放在一个文件夹里,时不时地翻看以激励自己。

我有一个朋友布拉德是一位非常成功的科技公司首席执行官,他的衣橱里有一个盛鞋油的旧木盒。许多年前,布拉德曾在南波士顿靠给人擦鞋维持生计。他一直保存着这个木盒,以提醒自己从哪里走来,又历经过哪些障碍。

迅速原谅和遗忘是一种非常文明的态度,但你更应该找一个能让自己想起过去挫折的物件,至少一周看一次。

反思曾经遭遇的困难,记住自己艰难的开场,用它们来推动进步。

文章图片14

06

原始人的大脑需要漫游

文章图片15

▲ 图片来源:suhyun_illust

为了保持机敏,原始人的大脑必须偶尔漫无目的地漫游,不受常规束缚,自由地进行各种探索。

与之相反,文明的大脑最痛恨浪费时间。在这个所有工作都按时计费的时代,还有什么比宣称某段时间“只属于我自己”更离经叛道的吗?

讽刺的是,越来越多的应用程序和各种专家都在努力为我们提供管理时间的各种新方法,其结果只是让我们越来越觉得时间是一种必须充分利用的资源,然后陡增焦虑。

物理学家艾伦·莱特曼专门写了一本书《浪费光阴礼赞》来讨论休息的好处,他甚至提出:“我们有一半的清醒时间应该用于安静地思考。”

莱特曼认为:“人类思维需要一种动态平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进行检查、测试和补充,不断确保自身与外部世界的联通,不断重组和自我反省。”

心理学家马斯洛关于创造力的两种形式:一是艺术家在逃避压力时迸发的创造力;二是自我实现的力量,即让我们能变成更好的自己。

文明人坚持不懈在职业阶梯上攀登,而职场原始人则渴望改变车道,不管是跳槽到新公司,还是彻底改行。

30岁时的贝佐斯已经在投资银行做了10年,但他不快乐。于是他驱车从东海岸到西海岸,最终决定辞掉工作,在一间车库里创办了亚马逊。

经常停下来重新审视自己的处境至关重要,无论是在中午离开工位,还是在职业发展中期离开职位,随时对自己来一个重新评估,永远不要害怕奔向一个新的目的地。

文章图片16

07

合作思维表面看起来合理

文章图片17

▲ 图片来源:suhyun_illust

文明人更重视合作思维,不与人对抗从表面上看似乎更合情合理,但实际上很容易演变成被动攻击和琐碎的办公室政治。

职场原始人狂野而倔强,它们知道有些时候保有一点抗争是最好的能量来源。他们是反对僵化思维的战士、是唯唯诺诺之辈的终结者,他们是插在圆孔中的方钉。

职场原始人时刻保持着逆反思维,他们深信事情总会有进展,所以最讨厌别人说某个问题难以解决。

冲突和抬杠不同,前者是有建设性的,可以激发创新并带来突破,后者则是为了反对而反对,并非鼓起勇气提出别人可能不支持的想法和意见。

有一对结婚50年的夫妻,别人让他俩分享一下维持婚姻的秘诀,他们异口同声的说:“我们每天都要干一架。”

无论大事小事两个人都要争吵,为了钱、度假、球队、音乐……他们不是为了吵架而吵架,只是在各种话题上都持有非常不同的观点,而且从不觉得必需同意对方。

孩子们喜欢吵架,因为他们不受文明规则的约束,而成年人常被教导要出于礼貌而保留自己的观点。

有人做过一次实验,一边是四名商学院学生,一边是一群幼儿园小朋友,看谁能用意大利面、胶带、线和棉花糖搭建出更高的建筑。

商学院的学生都是有建设性的文明人,他们先检视各种建筑材料,接着反复讨论想法,一切都极具战略性。而小朋友们不问问题,也不制定战略,争抢着材料并互相嚷嚷,说的都是短句:“这里!不是,是这里!”他们的战略就是把一堆东西混在一起。

最后的结果,居然是小朋友队赢了,搭建的高度比商学院队高出了十几英寸。

商学院学生过分专注于彼此身份职位和合作关系,以至于没有把时间花在建筑物上。他们的互动看似顺畅,却充满了低效、犹豫和微妙的竞争。

他们没有把注意力集中在任务上,而是在彼此的不确定性中巡航。

文章图片18

08

成年人最需要加强提问能力

文章图片19

▲ 图片来源:suhyun_illust

一个孩子每天要问300个问题,可是到了中学,这一数字几乎为零。

而成年后,我们面对提问时的心态特别复杂,从害怕到敌对,不一而足。

谷歌前首席执行官施密特就说过,“我们是基于问题而非答案来运营公司。”

有趣的是,管理者们倒不像员工想象的那样厌恶被挑战。一项研究指出,唯唯诺诺的员工,那些从不想提问、永远服从的人,从长远来看往往处境堪忧。

这种人“是个好演员,也是个烂苹果”,因为维持凡事唯领导马首是瞻的状态,必然会耗尽一个人的自我控制力,使工作效率低下。

礼貌地挑战上司,无论提出颠覆性建议还是改良建议,都能让你脱颖而出,并赢得尊重。

作家艾瑞卡·布朗在《带着灵魂去工作》一书中写道:“当我们被拒绝时,眼前关闭的门就成了一堵墙。在那个伤心、难过又悲痛的时刻,我们有四种选择。第一,假装这面墙是一扇门,默默祈祷拒绝我们的人最终会改变主意;第二,自怨自艾,对着墙哭泣;第三,不接受被拒绝的结果,尝试翻过这堵墙;第四,我们也可以离开,去找另一扇门,这些门又被叫作适应力。”

持不可知论的原始人会选择第四种做法,他们不为任何一份工作或一段时职业生涯付出太多情感,所以几乎不会在失败后重蹈覆辙。

生活中究竟有多少事情值得你咬紧牙关,为其赴汤蹈火呢?很多时候我们选择坚持,是因为我们害怕丢了面子。

科学研究表明,人在面对失败时很少有什么良性反应。当动物完成一项任务时,不管是老鼠吃到了一块奶酪还是棒球运动员打出了一记本垒打,大脑都会释放睾酮和多巴胺,产生快感,建立一个正反馈回路。

反过来,失败会释放皮质醇,使人类或动物感受到巨大压力,从而更加厌恶风险,更胆小。

文章图片20

09

职场原始人拥有“救世主”心态

文章图片21

▲ 图片来源:suhyun_illust

每个人都会时不时感受到命运的牵引,但是大多数人选择无视,告诉自己这根本不现实。是啊,屠龙太难了,是英雄才能做到的事情。我们只是普通人,要想生活下去,就应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保持文明人的姿态。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曾经调查过医院的后勤人员,从社会普遍观点看,这不是一份理想的工作,但是采访了看门人、清洁工等后勤人员之后,却得出了惊人的结论。

这项调查发现,许多后勤人员会用“丰富的描述人际关系的语句”来描述自己工作,他们认为自己的工作不仅仅是整理床铺、清洁仪器,更要了解每位病人的状况,他们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内心还产生了一种自豪感。

施格兰公司首席执行官的助理斯蒂芬·赫比兹认为,“有些时候,你必须成为自己职业生涯的救世主,你得像被神派来执行一件事那样去对待自己的工作,才能闯出一片天地。”

别误会,这里说的“救世主”可不是那种号称掌握全部答案的骗子。救世主型原始人会为了激励和拯救他人而牺牲自己。他们过滤掉噪声,响应更深沉的召唤。

他们担负起巨大责任,注定要去应对那些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

他们常常失败,但当他们成功时,全世界都会知道,就像乔布斯向蜂拥而来的粉丝展示新款苹果手机那样。

文章图片22

10

适度偏执并不是坏事

文章图片23

▲ 图片来源:suhyun_illust

莎士比亚在喜剧《皆大欢喜》中写道:“愚蠢的人觉得自己聪明无比,反而聪明人知道自己是个傻瓜。”

有危机感的职场原始人非常清楚,没有什么事情是永远确定的,凡事都有进步的空间,也都有可能往最坏的方向发展。

他们听从脑海里那个纠缠不休的声音:“如果我错了呢?如果他们错了呢?”持续的自我怀疑,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教授罗德里克·克莱默认为,“谨慎的偏执是一种对个人及组织的意图和行为的建设性怀疑……他们总能察觉到周围环境中强烈的不和谐因素,偏执是对外部真正威胁的健康防御。”

生活中有没有哪件事是你一直担心的?有没有哪件事是你从不担心的?那些看上去都很好的事情,会不会其实并不太好?或者,什么时候会变得不太好呢?请听从你内心深处的危机感吧。如果你怀疑客户有什么事情瞒着你,那就直接了当地问他。

请坦诚地对待老板和同事,说出自己的不安,并让他们也对你坦诚相见。表现出一点危机感,不但会让你看清楚你的盲点,还能让你与同事及客户的沟通保持真实畅通。

为自己的危机感而骄傲吧。保持这种感觉,将其变成你的优势,你的武器。要明白自己的极限在哪里,要从有危机感的原始人身上吸收经验,避免自己过度自信。接受自己可能是个冒牌货的事实,做个谨慎的偏执狂。试试这些准则,并且运用在那些充满不确定性的场域里,你会变得更成功。

文章图片24

11

永远别丧失那颗赤子之心

文章图片25

▲ 图片来源:suhyun_illust

疯狂型原始人有一个共同特点:像小孩一样行事。

他们不会让文明社会阻挡自己的激情,想在世上留下自己的印记,想尽情享受人类的欢乐。

这种行为对孩子而言再正常不过,可对成人来说却可能不够妥当。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自然而然地成熟了,也就丧失了赤子之心?还是因为学校、公司这类机构反复向我们灌输所谓文明的行事方式与惯例?

60年代,美国宇航局请乔治·兰德教授开发一个创造力测试,探究创造力如何自童年起就发生变化。结果让人大吃一惊:在接受测试的1600名4岁至5岁的小孩中,98%的人在想象力上达到“天才级”的分数,相比之下,成人接受这项测试时,仅有2%的人能达到这一水平。

5年后,兰德对同一批孩子再进行测试。然而这一次,仅有30%的人属于天才。又过了5年,这一比例降到了12%。兰德将这种急剧下降归咎于教育系统,因为教育强调的是收敛性思维,也就是集中思想对不需要创造性的问题做出简单回答的能力,发散性思维——通过探索许多可能的解决方案而产生创造性想法的能力——因此受到影响。

孩子们为了在学校取得优异成绩,被迫抑制自己的创造性冲动。

兰德表示,“观察大脑内部发生的事情,你会发现神经元在互相争斗,削弱大脑的能量。朋友们,这样可不行。你得找回内心深处那个5岁的孩子。”

太吵、好动、善变,我们常常觉得孩子身上的这些特点是需要被克服的。但事实上,这些才是让人能够以不同方式思考问题的重要因素。

孩子们之所以更具创造力,因为他们花了多达三分之二的时间进行想象性游戏。孩子们不会去学习和内化那些让成年人束手束脚的规则,而是怀揣各种各样的想法和可能性,这能帮助他们踏上成人想都没有想过的各种路径。

小时候,有多少次跟父母讲出自己天真的想法后,他们温柔的告诉你说那是不可能实现的?

对埃隆·马斯克来说,这个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就是去火星。同大多数人不一样,马斯克的梦想并没有随着年龄增长而褪色,反而愈加坚定了。

文章图片26

结语

每个人都有能力追随“原始人”的脚步,只要我们挖掘出古老的、牢不可破的、至关重要的原始精神,自由地探索自己的兴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