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清浅的时光里,逛一逛胡同

 京城漫游 2023-04-10 发布于北京

浅浅初夏,鸟儿愉快的在窗外悠闲自得的鸣唱,阳光带着温润洒向在大地,空气中弥漫着不知名的淡淡花香,怡然又到了曼妙的户外闲逛时节。

漫步在两旁都是灰墙灰瓦的胡同里,踩着国槐青翠叶缝中的斑驳光影,轻风飒飒卷起裙裾,去赴一场说走就走临时起意的约定。朋友在文丞相祠里等我,一起去胡同游走。

人生自古谁无死

府学胡同里的文丞相祠,是当年文天祥被囚于大都(今北京)时的土牢旧址。它是明清两代祭祀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的祠堂。始建于明洪武九年(1376年),明清两朝多次修葺,1984年经过修缮后对外开放。

坐落在胡同里的祠堂,是一座两进四合院。祠堂坐北朝南,由大门、过厅、享堂等三部分构成。

跨进古色古香的大门,是第一进院落。正对大门的院落中间,矗立着一座仿明代文天祥石像碑。院里东边墙上镌刻着满壁浩然的《正气歌》。

绘有彩画的砖木建筑过厅里,用展板的形式简要介绍了文天祥青少年时期、入仕后十五年间、起兵抗元、九死一生、再举战旗、兵败被俘、楚囚就义的英雄事迹。

认真阅读墙上的 “文天祥生平展” 图文,我们才知道这位民族英雄、爱国诗人,十八岁考取举人,二十一岁考取进士,是中国科举史上少有的青年进士。

他才学深厚,从小志向宏远;他为官勤勉、安国抚民,深得宋理宗赏识;他起兵勤王,领导艰苦卓绝的抗元战斗;他九死一生,矢志不渝,坚守信念,宁死不屈。

在被囚的三年中,他整理了毕生诗文,编成了《指南录》、《指南后录》等作品。创作了明志的《过零丁洋》,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

过厅中保留了原祠堂的部分遗物,文天祥手迹等,还展示了毛泽东等现代名人歌颂这位爱国志士的书法作品等展品。

转过过厅来到第二进院落,院中有一株枣树。这株枣树,相传为文天祥亲手种植,枝干向南自然倾斜。人们臆想它象征着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的精神。

枣树后面是享堂,堂内正中供奉着一尊文天祥的彩色塑像,儒雅的他从容淡定地端坐在龛内。室内墙上梁间陈列着历代文人题写的楹联匾额,保存着唐代著名书法家李邕所书的《云麾将军断碑二础》等珍贵的石刻。

在历代为国捐躯的英杰中,文天祥的道德、功绩、著述交相辉映,冠绝群伦。他的人格魅力不仅在这600平米的文丞相祠里熠熠生辉,还激励了后辈爱国志士。作为爱国教育基地,院里枣树上挂满了小学生们,书写爱国情怀“致敬英雄”情真意切的文字。

胡同里的光阴

走出悬挂“浩然之气”匾额的文丞相祠大门,葱绿的国槐树掩映下对面'北京市文物局’的门牌若隐若现。

走近细看,原来这座至今保存较为完整的四合院是清末兵部尚书志和的府第;民国时期同治帝的二位遗孀曾居于此;北洋政府时期,成为了海军总长的府邸。当然,现在是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非游览区域,我们只能近在咫尺地望门兴叹了……

沿着府学胡同向西游走,文丞相祠旁边一座有着石狮守门,金龙彩画,挂着金色楹联的大红门映入眼帘。近前细细一瞧才恍然大悟,这里是明、清时,首都最高地方行政机关顺天府所在地。

而今,这里俨然成为了府学胡同小学校园。从小就能在如此古朴的院落里读书学习,自然而然受到历史文化的熏陶,真是让人羡慕不已啊!

日色风影,浓荫馥郁,漫步在胡同中,走走停停,不时遇见未知的名胜古迹。胡同距离闹市很近,却没有车水马龙的人喧鼎沸,安安静静的让人觉得舒服惬意。

那些停在路边蒙尘的车辆;坐在日光下闲聊的老人;偶尔雀跃奔跑而来的小孩,都传递着市井巷陌、百姓人家的烟火气息。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纷纭喧扰,住在胡同里的日子依然不急不缓,平淡简约。

“嘉树吐翠叶,列在双阙涯。旑旎随风动,柔色纷陆离。”参天古树遮盖下的胡同清幽翠绿,疏朗静谧。唯愿时光清清浅浅缓缓,让我在人间闲庭信步,静看云聚云散下的树影婆娑,细细慢慢地品味胡同——这一充满地道京城气息的百科全书。

实用信息

游览地:文丞相祠(府学胡同)

门票:成人5元。六十岁以上老人,及学生免费。

交通:地铁张自忠路站下,跟着地图软件步行约1公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