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说ATIO问界,是华为与车企商业共赢的样板?

 童济仁汽车评论 2023-04-10 发布于上海

华为在汽车行业的实力,不是发挥得太多,而是发挥得还少。

为什么这么说?其实早在2022年7月问界M7的发布会上,华为就已经给出了答案。在这张“联合缔造AITO商业成功”的图中,以“美学/工业设计”和“质量体系”为界,整个右半部分就是华为在汽车行业所发挥的能力,同时也是汽车行业在巨变时最需要建立的新能力。


华为从来都无意造车,但华为的能力能够帮助车企造好车、卖好车。

2022年,便是华为全方位赋能汽车行业的第一年。由华为与赛力斯联手打造的AITO问界品牌,自2022年3月开启交付以来,一年时间销量超8万辆,成为成长最快的新品牌之一,这与华为的渠道与零售体系、品牌营销能力密不可分。鸿蒙座舱上车,让汽车行业第一次拥有了媲美手机交互体验、可以和手机生态无缝连接的智能座舱,这又是华为在ICT领域与数字化服务的能力体现。


然而,这还只是个开始。当华为既具备汽车智能化转型所需要的关键解决方案,又具备多年深耕用户体验的积累,它能为汽车行业所注入的,远不只是当下做到的。

2023年,我们能看到华为在汽车行业更多的动作,也能看到华为给汽车行业的智能技术、终端营销、跨界合作带来更多的变化。换句话说,2023年的华为在汽车行业,将会迈入纵深、整合发展的新阶段。

谁还会质疑AITO问界的“含华量”?

在汽车行业一提到华为,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华为的智能化技术,最期盼的也是华为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网联领域能赋予汽车全新的体验。

问界系列车型专属的鸿蒙智能座舱,就是一个相当有说服力的案例。但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人对问界系列现款车型没有搭载华为的高阶智能驾驶系统,而感到遗憾。


但是,这个遗憾很快就会被弥补,因为我们即将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看到搭载鸿蒙3智能座舱与华为ADS 2.0版高阶智能驾驶系统的完全体——问界M5高阶智驾版。

问界M5高阶智驾版搭载的,是一套不依赖于高精地图,而是通过车端摄像头、激光雷达等进行融合感知实现环境识别,并可实现城市导航辅助驾驶的高阶智能驾驶系统。这样的好处在于,无论是覆盖用户的范围还是用户使用的场景,都将大大拓展。


与此同时,问界系列全系车型的智能座舱也将同步升级为鸿蒙3。这套曾在上市时被行业誉为“车机天花板”的智能座舱系统,在交互、功能体验、跨设备连接方面又有了全方位升级,除了让进一步提升车机的好用度之外,也让鸿蒙的生态能力有了更加突出的体现。


我们从不会质疑华为在智能化技术的绝对能力,但我们更关注的是,华为每年在汽车领域高达百亿元的巨额研发投入,如何以最合理的方式与代价转化到产品端,能够覆盖更加广大的人群,能够产生足够的规模效应。

显然,不管是问界系列车型鸿蒙3的升级,还是问界M5高阶智驾版的推出,华为的智能技术在汽车行业的渗透从未停下脚步。事实上,华为目标要在智能座舱、智能网联、智能驾驶、软件定义汽车的新架构四个领域做到全球领先,而这些技术能力与解决方案都将逐步在问界车型上释放。


“含华量”固然只是舆论的一种调侃说法,但本质上关于汽车“含华量”的讨论,其实证明了用户与舆论对于华为智能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有着很高的期待值。而这点在问界系列车型上,随着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双智天花板”的落地,我们已经不需要再有任何的质疑。

技术+商业闭环,才是成功的充要条件

一款好车,和一款好产品,严格意义上讲并不是一回事。前者可能只是在技术应用上有独到之处,能给用户带来好的体验,但后者才意味着能够被更多的用户接受、认可,并且产生长期的粘性。也只有如此,这款产品才能取得商业上的成功。

这也正是华为智选车模式在汽车行业里存在并且生命力越发强大的根本意义。

2022年,华为与赛力斯在智选车模式上的合作,已经给整个汽车行业打了样。华为对用户体验的把握、对用户需求的洞察、品牌塑造、产品营销零售等一整套to C的能力,以及在开发体系、质量管理上的注入,让问界系列车型拥有与华为产品一致的表现,也让双方合作的AITO问界品牌成为了整个汽车行业不可小视甚至重点研究的对象。


而到了2023年,当这种合作进一步深化,并且不断融入华为智能化技术的实力时,这套商业逻辑的闭环变得更加牢固。赛力斯在向高端智能新能源转型的过程中,得到了强力伙伴的赋能,实现了更大的规模和更加高端的品牌认知;反过来,华为自身的能力在汽车行业得到了充分释放,给汽车行业赋予了新思维,在一个新的领域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而在有了与赛力斯持续合作的样板后,华为在汽车领域的朋友圈也会在2023年愈发扩大。更多的车企,会加入到与华为智选车模式的合作中。而且,这些车企与华为合作的产品规划,相互之间并不冲突,而且会组成一个完整的产品矩阵。

用这样的方式,华为把汽车行业的现有产能充分、有效地利用起来,不仅帮助车企造好车,也帮助车企卖好车。只有技术+商业闭环的赋能构建起来,华为与车企合作的商业成功,才有了充要条件。


可以预见,华为与车企的深度合作,不会被“造车与否”的舆论噪音所干扰。相反,已经有更多的车企意识到,华为会是自身在智能新能源时代转型值得信赖的伙伴,与华为的合作,也会是通往商业成功的一条路径。

写在最后

汽车行业的变革,从来都不只是技术的进步或是产品形态的改变,而是会不断衍生出适应这种变革的新商业模式。在华为进入汽车行业之前,汽车行业从未出现过一个既有智能化核心技术与解决方案,又有强大to C能力与营销零售渠道的角色。但当华为以这样的全新角色出现在汽车行业时,整个行业逐渐由看不懂到开始接受再到主动拥抱的态度,已足以证明,华为对汽车行业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力。


在智能新能源汽车时代,生态是一个非常核心的关键词。因为一辆智能新能源汽车所需要的能力,是跨界的,是任何一个独立个体都不完全具备的。此时,唯有合作才能共赢。华为与赛力斯合作的AITO问界系列车型,也许是给智选车模式打了个样,但华为与车企伙伴共同缔造的商业成功,是给整个汽车行业的新合作模式打了个样。

版权声明:本文为《童济仁汽车评论》独家稿件。欢迎任何形式的转载,但须注明出处为《童济仁汽车评论》和撰写作者。如有任何侵权行为,侵权者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