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现在生活中感受不到疫情的存在了,但是去年冬天刚刚放开的时候,大家都十分焦虑,许多网友表示自己家里没有一点药品储备,每天遭受新冠的折磨的同时,还得在网上抢药。
特别是家里有小孩的,感染新冠后父母真是特别担心。当时有个热搜,一父亲为给孩子买退烧药,在药贩子那花了2400元的天价才买到儿童专用的退烧药,在网络上引发了热议。

这次疫情暴露出了很多家庭药品储备不足的问题。平时有个头疼脑热,大家都会选择去附近的医院。但总有不方便去医院的时候,这时,一个家庭医药箱就能解决燃眉之急。因此,医生十分建议大家在家里储备一些常用药品。
但也要注意,很多药品现在都已经被列为禁药,服用后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这方面的知识一般人不了解,因此医生今天就给大家讲讲药品储备和一些禁药的知识,帮助大家正确选择药品。

一、家庭医药箱里可以常备哪些药?
家庭医药箱是每个家庭都需要准备的基本工具。但是,市面上药品琳琅满目,我们该如何选择适合我们家庭的常备药品呢?根据常见疾病的类型和症状,医生在这里给大家推荐这三类常用药品。
首先,解热镇痛药必不可少。这类药品可以用来缓解轻度的头痛、牙痛、肌肉酸痛、关节疼痛、痛经等不适症状,并可以降低体温。常见的解热镇痛药有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阿司匹林等。

▶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可用于缓解轻度头痛、牙痛、肌肉酸痛等疼痛不适症状,也可以用于降低体温。它的副作用较小,但是过量使用可能会对肝脏造成损害。
▶布洛芬是一种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可以用于缓解轻度头痛、牙痛、肌肉酸痛、关节疼痛等疼痛不适症状,并有较好的消炎作用。但是,长期大量使用可能会对肝肾等器官造成损害。
▶阿司匹林也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可以用于缓解轻度头痛、牙痛、肌肉酸痛、关节疼痛等症状,并且有抗血小板作用,能够预防血栓形成。要注意,过量使用可能会引起出血等不良反应,不适合于儿童和孕妇等特殊人群。

其次,消化系统药品也要储备。这类药品可以用来缓解轻度的胃肠道不适症状,如胃胀、胃痛、腹泻等。常见的消化系统药品有益生菌、抗胃酸药、止泻药等。
▶益生菌是一种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的药品,能够缓解轻度腹泻、腹胀等胃肠道不适症状,同时还能提高免疫力。常见的益生菌有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品种。
▶抗胃酸药是一种可以减少胃酸分泌的药品,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导致的胃痛、胃灼热等症状。常见的抗胃酸药有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等。
▶止泻药是一种可以减轻腹泻症状的药品,常用于缓解轻度腹泻症状。常见的止泻药有复方丹参止泻胶囊、酚麻美敏等。

最后,皮肤药品最好准备。一到换季的时候,大家总会产生很多皮肤问题,这类药品可以用来缓解一些轻度的皮肤问题,如痱子、湿疹、皮炎等。常见的皮肤用药品有外用消炎药、止痒药等。
▶外用消炎药可以用于治疗轻度的皮肤炎症,如皮肤痒、红肿、发热等症状。常见的外用消炎药有红霉素软膏、巴克平等。
▶止痒药可以用于缓解轻度皮肤瘙痒症状,如荨麻疹、湿疹等。常见的止痒药有西替利嗪等。

这些药品医生推荐大家进行储备,以备不时之需,不过,随着医学的发展,很多药物被发现有严重的副作用,导致很多药物已经被禁用,下面医生就给大家讲讲这些禁药。
二、这四种常备药物,已被多地禁用,要注意!
在我国,为了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一些药品进行严格的监管和管理。其中,这四种常见药物目前在我国已经被禁用:

1、替硝唑
这是一种广泛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抗菌药物,可以用于治疗阴道滴虫病、三唑症、肠道阿米巴病等疾病。不过,服用这种药物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
替硝唑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的抑制剂,可以抑制氧化还原反应的产生,影响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平衡。这些变化会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分泌和转运,从而导致神经系统功能的异常。
并且,研究表明,替硝唑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诱导细胞凋亡或坏死,包括影响细胞的DNA合成和修复、影响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诱导氧化应激等。这些变化会引起神经细胞的死亡和神经组织的破坏,从而导致神经系统功能的损害。
因此,服用替硝唑后,会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长期服用会伤到大脑,破坏身体器官。目前很多地区都已经禁止使用此药。

2、氯霉素
氯霉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菌药物,可用于治疗呼吸道、肠道、泌尿生殖道、皮肤软组织等感染性疾病。不幸的是,它不仅仅可以杀死细菌,还可以抑制正常的人类细胞。
当人体摄入氯霉素时,该药物会在骨髓中积累,从而对骨髓造成损害。这种损害导致骨髓细胞的生产减少,特别是对于白细胞和红细胞的生产影响较大。导致骨髓抑制,从而使患者容易感染并出现贫血等问题。
严重的情况下,氯霉素可能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或白血病,这些都是十分严重的骨髓疾病。因此,从1996年开始,氯霉素就已经被禁止个人使用。

3、甲氧氯普胺
甲氧氯普胺是一种具有促进肠胃蠕动和增加胃排空的药物,常用于治疗胃肠功能紊乱、呕吐等症状。然而,长期使用甲氧氯普胺可能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甲氧氯普胺能够通过与多巴胺受体结合,增加心脏的收缩力和频率,同时引起外周血管的扩张,导致血压下降。长期使用甲氧氯普胺,会导致心律失常、心悸、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另外,甲氧氯普胺还能够穿过血脑屏障,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头晕、头痛、失眠等不良反应。
因其严重的不良反应,2013年国家药监局就规定其被禁止使用。

4、苯巴比妥
苯巴比妥是一种镇静催眠药,曾被广泛用于治疗癫痫、睡眠障碍等疾病。虽然苯巴比妥在过去被广泛使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使用这种药物会有强烈的成瘾性。
苯巴比妥能够增强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的抑制作用,从而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在使用苯巴比妥时,GABA能够更容易地结合到神经元上,从而产生更强的抑制作用。这种作用会导致身体对苯巴比妥产生依赖,从而引发成瘾性。
长期使用苯巴比妥后,人体对药物逐渐适应,需要不断增加用药剂量才能达到同样的治疗效果。而一旦停止使用苯巴比妥,患者可能会出现戒断症状,包括焦虑、失眠、震颤、抽搐等,从而导致药物成瘾。
所以,2013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苯巴比妥列入禁用药品目录。

这四种药物,都已经在我国被列为禁药,我们在买药时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购买这些药物,以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延伸阅读:保健品不等于药品,别瞎囤!
医生最近发现,很多朋友的家庭医药箱里储备了很多保健品,当作药物使用。其实,保健品和药品是有很大区别的,保健品不等于药品。
首先,保健品和药物的目的不同。保健品的主要作用是为人体提供身体缺乏的营养、预防疾病和增强免疫力。而药物则是用于治疗疾病或缓解症状,其成分和剂量是经过科学验证和临床试验的。

其次,保健品和药物的监管不同。在我国,保健品的生产和销售是由食品和药品监管部门监管的,而药物则需要经过更为严格的审批和监管。
因此,保健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能没有经过充分验证,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而药物则需要经过科学验证和临床试验,确保其安全和有效性,并且需要根据医生的指导和处方使用。
所以,生活中经常有卖假保健品的新闻出现。保健品和药品有很大差别,我们生病时,应该服用相关药品,而不是去吃保健品寻求安慰。

参考文献:
[1]陈龙, 张海杨. (2018). 苯巴比妥副作用相关机理阐述.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3(4), 299-302.
[2]Smith, J. D., Johnson, R. E., & Brown, K. L. (2021). The effects of exercise on mental health.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06(3), 532-545.
[3]祖美玉,张强. 盐酸甲氧氯普胺使用造成心脏疾病相关风险研究[J]. 临床研究,2023,31(1):58-61.
DOI:10.12385/j.issn.2096-1278(2023)01-005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