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腥的剃发令 窦 旭 民 在影视剧中,人们经常可以看到那些留发半个脑袋,头上却梳着一条大辫子的男人,不伦不类,令人好笑。 那么,这类闹剧是什么时候上演的,当年的历史背景又是什么? 众所周知,清王朝之前,中国民众(尤其是汉族男人)都是不剃发的,认为身体所有的一切来自于父母,不得随意损伤或者丢掉,否则就是不孝。 1645年6月15日 (农历五月廿二),清王朝颁发剃发令。 其口号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同时,还颁布了“易服令”,规定“官民既已剃发,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 剃发令公布之后,京都内外限制在10天以内,直隶和各省从部文到日10天之内,所有汉人都得剃发。听话的是大清民,不听话的遭惩罚。 当年,充满血腥的剃发,残暴凶恶的杀戮。剃发师由兵勇押着,挑着担子巡行,高举着“留头不留发”的招牌,强迫民众剃发,拒绝者砍了头挂在扛上示众。据不完全统计,前后因强迫剃发而被杀害的汉族有1000多万人。 国内汉族广大民众,为了保护世代相承的习俗以及文物衣冠等,与清王朝统治者进行了此起彼伏的英勇斗争。封建统治者以暴力镇压,历经37年之久,结果还是统治者取得胜利。汉族大部分民众只得剃发结辫,改穿满族衣冠;坚持不愿者,要么被杀死丧命,要么逃亡海外,要么遁入空门,要么进庙修行。 清王朝的剃发令,对于汉族民众来说,既是强权统治,又是羞耻侮辱。本来,一个人的外形修饰,或者穿着打扮,完全属于个人自由,用不着谁去强行统一。而封建王朝出于独裁统治的需要,竟然在这些属于人的基本权利上做文章,无非是希望通过剃发、着装,打击、摧垮汉人的民族精神,进一步控制人们的思想和精神,保持满族不被同化,以此强化满族的统治地位。 然而,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封建统治者的梦想是不可能实现的。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一举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这就是辛亥革命,随之被汉族人民戏称为“猪尾巴”的大辫子也被剪掉了,“阴阳头”亦消失了。 此时,中国大地兴起了“剪辫子”的革命运动,但也有人将留短头发的人称做“假洋鬼子”,“革命党”等等。而更有人倒却留恋起大辫子,不愿意剪掉。我记得在我上小学的村子里就有一位老头,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期还梳着大辫子,穿着黑袍子,手拿一支大旱烟杆,整天悠哉悠哉地光街道、串门子,逗得一群小孩子看稀罕景。 再后,社会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发型,有“分头”、“平头”,有“一边倒”、“大背头”等等。随着时代的变迁,自然还会营造出更多的发型,但愿不会再有那种不伦不类的发型和“阴阳头”的重现。 2023年4月11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