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少吃”的几则医话

 孙郎中 2023-04-11 发布于山西
【一】常有人问,为了健康,我应该多吃什么?我的观点是,不妨转换一下观念,我们要养脾胃,更需要少吃。比如,少吃煎炸、烧烤、油腻、生冷(多数寒凉水果、冰淇淋、刚从冰箱取出的食物饮料等)、火锅、辣椒等物;少吃肉;少吃或不吃超加工食品;少吃保健品、营养品和补品……为了健康,宁肯饿着,也别太饱,尤其是晚饭,能少吃就少吃,不吃也可以,药王孙思邈不是说,“夜饱饭损一日之寿”嘛!自古以来,历代中医及养生大家都主张:为了健康,尽量少吃,而不是多吃!也许会有人认为,吃太少容易营养不良。然而我观察到,从来没有哪位病人因吃的太少而营养不良。相反,却多见因吃的太多而伤损脾胃,进而造成体质虚弱的。进一步说,数千年来人类基本上都是长期处于半饥饿状态的。今时粮食突然丰富了,暴饮暴食造成的危害非常大。【二】民间有这样的俗话“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人活世上,不吃饭肯定不行,那么,少吃好不好呢?从中医来分析,少吃总比多吃好。我的理由是:一则,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少吃可以让脾胃得以休息,从而保持旺盛的活力;二则,少吃的条件是要保证人体每天足够的气血。今时我们普遍吃的过多过饱,已经超过身体的气血需求了;三则,今时多种慢性疾病高发,包括高血脂、糖尿病、痛风、肥胖等等,无一不如过食有关。请您一定记住:我们的肠胃怕堵,不怕饿。半饥半饱,人身体轻快精神,吃得肚子鼓鼓,反而疲劳没劲。营养不是越多越好,恰到好处最妙。就好比耕田种地一样,肥料要淡淡的,稍微过浓一点,反而会把植物的根给烧掉。所以古人说“过犹不及”。我们吃饭,要宁留三分饥,也不十成饱啊!所以说,管住嘴即是一种自律,而我们每个人的健康都要源于自律。若没有自律,必将失去健康。如果病人不能管住嘴,即使有明医诊治,吃的是良方仙丹,亦将事倍功半。当病患不幸生了大病,有医生建议,多吃些有营养的食物。在我看来,越是生了大病,越要少吃,并且多素少肉最好。只有这样,才能让脾胃得以休息,并恢复化生气血的功能,才能让人快速康复。之所以罹患大病,往往是吃的太多、太好、太有营养,导致痰浊内滞,脉络瘀塞,气血不和了。而素食呢则偏于清淡,既易消化,又可养肠胃,能让人轻松舒服,何乐而不为呢?【三】如今的我们都非常重视饮食。而且,都想吃的好一些,那什么为好吃的食物呢?老百姓普遍认为,大鱼大肉,肥甘厚味,山珍海味,甚至是价格相对很高的不合时节、地域的水果蔬菜等。吃这些食物真的好吗?事实上,吃的好不一定可以更健康!试看近二十年来,食物越来越丰富了,我们吃的越来越好的,可是,疾病种类以及患病人群都都在增长之中。估计在你我周围都少不了有人通过吃营养品、保健品、补品等来维持健康,却不知健康源于阴阳脏腑和气血的平衡。只要脾胃功能健旺,正常饮食即能获得平衡。吃的太多,反而无益于平衡。少吃可以缓解脾胃的压力,让脾胃更轻松,可以更好地化生气血。当然,对此观点,有人估计会抬杠,说少吃的话哪有食物去化生气血呀?当然,少吃不等于不吃!这里所说的“少吃”是用中医理念指导下有条件的少吃,建议多素少肉,绝不是只喝水,或只吃黄瓜青菜;少吃即是不吃地太多,不吃的过饱;少吃即是在吃饱之前少吃两口,不至于让身体处于“吃饱了撑的”的状态;少吃是让脾胃有机会松口气,让营养物质不致于堆积在体内而化生痰浊水饮等浊毒。总之,为了健康,我们要管住自己的嘴,不妨吃的简单点,不妨少吃点,不是非要吃好的,更不需要滥补营养。正如《印光法师文钞》所云:“吃饭不可过度。再好的饭,只可吃八九程。若吃十程,已不养人。吃十几程,脏腑必伤。常如此吃,必定短寿。饭一吃多,心昏身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