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剖列车学习笔记 | 针对骨盆前移的处理方案的第一步是什么?可能在脚上

 霸占你的妖娆 2023-04-11 发布于湖南
《解剖列车》的观点认为,类比地讲,足跟就是踝关节的“髌骨”,如图所示(图1)。用“张拉整体结构”(点击阅读)的观点来看,随着软组织(筋膜)从膝到足趾的延伸,跟骨就成为一个压力支撑点,把后表线的张力组织推离踝部,使胫-距骨支点的背侧周围的张力适当。
图片
图1 穿高跟鞋足部X线片显示跟骨的作用类似髌骨——只是髌骨作用于膝前侧,而跟骨作用于踝背侧——将软组织推离关节支点来提供更多的杠杆作用

我们来看一下这种结构可能带来的临床问题。把后表线的下段部分——足底筋膜和跟腱相关筋膜想象成弓弦,足跟就是箭头。如果后表线长期过度紧张(常见于那些腿前倾,即骨盆前移的人们),它可将足跟向前推动到距下关节,或形成另一种常见的模式:额外的张力在距骨上把胫腓骨复合体向后拉。这两种模式导致的结果是一样的(图2)。
图片
图2 当后表线下方部分的肌筋膜连续被拉紧,跟骨被拉向脚踝,就像弓箭被拉紧的弦推出

那么这种模式如何进行评估呢?可让受试者自然站立,从侧面观察他的脚,并从外踝下缘朝下假想一条垂线(也就是将你的示指从外踝尖垂直向下指向地面)。看足部侧面有多少比例在此线的前面,有多少比例在此线的后面(也就是测量从外踝下方的点向前到第五跖骨头部的距离,以及向后测量到足跟离开地面的地方的距离)。出于临床经验,《解剖列车》认为,后足和前足之间1∶3或1 ∶4的比例可提供有效的支撑。1∶5或更多,表示对身体背侧的支撑度不足(图3)。
图片
图3 平衡的足部,其在足踝线之后与之前的长度比是1/3~ 1/4。如果身体后侧缺乏这种支撑,上半身便会前倾,使重心落在前方

图中所示的模式还是挺常见的,这种模式不仅导致后表线肌筋膜紧张,也导致了上面的肌肉紧张。还往往伴随着膝盖或骨盆的前移,使更多的重量转移到前脚,使得后表线更加绷紧。
所以可以由此推出,在策略上,增加足踝线到足跟的距离应优先于任何其他针对骨盆前移的处理方案。
那么怎么才能增加足踝线到足跟的距离呢?你可以试试下面的手法治疗。
  • 顺着足跟方向放松足底筋膜(包括外侧筋膜)
  • 向下朝着足跟放松小腿后侧浅层筋膜(包括比目鱼肌和腓肠肌)
  • 一手固定跗骨的前面,同时使足跟在握成杯状的手形里做内翻与外翻的动作来松动足跟
在症状顽固的个案中,可能有必要进一步深度放松踝关节的韧带——缓慢深入地斜向跟骨的内后角(避开神经)。最终的结果是,足踝线后方的足部长度有微小但可见的增加,而且受试者身体背侧的支撑度也会有明显的可感觉到的变化。
所以,当你采用其他的方式(如放松腘绳肌远端、放松前表线的股直肌等)不能解决患者的前倾姿势时,可以按上述治疗方法重复几次看看情况会不会有改观。

《解剖列车:手法与运动治疗的肌筋膜经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