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霍力岩:如何成为一名创造型教师

 课程教学研究 2023-04-11 发布于浙江

图片

霍力岩: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教育部评审专家,全国民族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等。

知识经济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的变化。

而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

此,进行创造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应该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最重要任务,应该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我国教育的最高目标。

进行创造教育、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工作需要由创造型的教师来进行。一个创造型教师需要树立创造教育的信念,需要坚持进行创造教育的实践,需要做学生创造活动的引导者和支持者,需要处理好学生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关系。

创造型教师是进行创造教育、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前提和关键。

个教师如何才能成为创造型教师,并在进行创造教育、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方面有所作为呢?



一、树立创造教育的信念

一个教师要成为创造型教师,在进行创造教育、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方面有所作为,他必须首先树立起坚定的创造教育的信念。

信念是行动的基础,是行动的驱力,没有创造教育的信念则谈不上任何创造教育的行动。只有树立了坚定的创造教育的信念,一个教师才有了进行创造教育、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思想基础和内在动力。

教师要树立的创造教育信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树立每个学生都具有创造力的信念

作为创造型的教师,一定要树立每个学生都具有创造力的信念。创造并不是少数人的特权,创造力也并不是只存在于少数人头脑中的特殊物质;创造是每个人的内在需要,创造力是每个人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的普遍能力。

每个人从幼年开始都要运用自己多方面的智力和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没有先例可循的问题,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动手、动脑使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周围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这就是创造的起步,是创造力的萌动。

作为创造型的教师,应该在认识到每个学生都具有创造力的基础上,善待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发展类型,让具有不同个性特征、不同发展类型的所有学生的创造能力都能够自由地迸发,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创造性地生活、学习和发展。

2. 树立创造力可以培养的信念

作为创造型的教师,教师一定要树立创造力可以培养的信念。

创造力是存在于每一个体身上的普遍能力,这并不是说每一个体的创造力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挥,个体创造力的有效发挥有赖于后天环境和教育的作用特别是教育的激发、培养和促进。

传统教育中的教师过多地通过惯常的习俗、固定的规范和不变的标准去要求学生,从而导致学生的创造力逐渐丧失。

创造型的教师应该抱有每一个学生的创造力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工作被激发、被培养和被促进的信念,努力通过自己创造性的工作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创造的环境,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为学生提供一个创造的榜样和赶超的目标,从而全方位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并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3. 树立创造力必须培养的信念

作为创造型的教师,教师一定要树立创造力必须培养的信念。

作为一名创造型的教师,一定要有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无论是从学生个体的发展计,还是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计,必须树立起以创造能力为本位的人才观,树立起创造能力必须培养的坚定信念。

❖ 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说:

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能力是他能否顺利进入未来社会的一张通行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9年在我国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未来社会的人应该掌握三张通行证:

其一是“学术性通行证”;

其二是“职业性通行证”;

其三是“事业心和开拓技能的通行证”。

第三张通行证实际上就是以创造能力为核心的通行证。“事实上,没有第三种能力,第一、二种能力的价值将受到怀疑”,因为“21世纪最成功的劳动者将是最全面发展的人,将是对新思想和新机遇最开放的人”。

❖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

一个国家和民族是否具有创造能力是这个国家和民族能否在未来社会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未来社会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就是创新能力的竞争,是创新人才的竞争,是教育能否有效地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的竞争。

从这个意义上,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正是我们追赶发达国家的大好时机,要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创造型教师就必须身先士卒,把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4. 树立创造教育是教师职业基本要求的信念

教师的使命是培养未来社会的接班人,这就决定了教师这个职业是面向未来和创造未来的,因此也就决定了创造型教师不能因循守旧,不能囿于条条框框,而是自觉地走在时代的前列,并锲而不舍地把创造教育渗入自己的教学理念和实践之中。

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不是创造型教师的额外工作任务,而是创造型教师份内最重要的工作,甚至是创造型教师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

一个创造型教师必须把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当成自己最基本的职责,当作是职业对自己的基本要求。

一个没有创造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创造性、不注意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教师是一个没有达到教师职业基本要求的不称职的教师。

教育的改革首先是观念的改革。从这个意义上,一个创造型教师是将以上几个创造教育的观念根植于自己的内心中、深存于自己的头脑中并使之成为自己思想观念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人。



二、坚持进行创造教育的实践

观念是实践的先导,但不是实践本身,理论只有化为实践才能发挥作用。进行创造教育需要教师将创造教育的观念转化为坚持进行创造教育的实际行为。

作为一个以进行创造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为己任的创造型教师,必须能够把创造教育的信念付诸于日常创造教育实践活动之中,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养成创造性生活的习惯

作为一个创造型的教师,教师自己必须首先是一个有着创造性生活习惯的创造型的人。

习惯是经过多次重复而形成并固定下来的行为方式,它一旦形成,就成为推动个体去完成一系列自动化行为的内驱力。

一个创造型的教师应该习惯于不断地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让“破旧立新”成为自己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一个以创造为生活、以创造为生命的人。他应该在自己的生活和交往中追求经常性的变化,如他可以尝试经常性地改变饭菜的花样,经常性地注意着装的个性化等。

创造性的生活习惯是创造型教师经常性地进行创造教育的基础。

教师只有在自己的生活和交往中追求创造,他才能每天都自觉地思考:学校里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如何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如何才有新意、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对于习惯了传统的保守型教育、又必须从传统的保守型教育中走出来的教师来说,克服自己的思维惰性势在必行,因为思维的惰性使人们只认同与自己思维结构相一致的材料,不自觉地对新异的材料视而不见或简单否定,从而使自己的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自己的思维框架内徘徊、重复,极大地局限了视野、遏制了创造能力的发展。

只有教师克服了自己思维的惰性,他才能真正形成创造性的生活习惯和工作习惯,成为一个创造型的教师,从而使自己促进学生创造能力发展的创造教育具有自然的推动力,并使自己的创造性言行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受到创造性教师榜样力量的感召。

2. 提供宽松、愉快的创造氛围

每个人都具有创造的潜能,但要把这种创造的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创造能力,必须有一个有利于激发创造意识、培养创新能力的宽松、愉快的创造氛围。作为一个创造型的教师,应该特别注意为学生提供宽松、愉快的创造氛围。

❖ 创造型的教师应该:

勇于打破学生对权威的崇拜包括对自己的崇拜,能够在学生面前指出某些专家、权威人物及其观念或作品的尚须讨论之处,包括对已有结论和书本知识进行质疑,能够在学生面前承认并剖析自己一时的错误观点或言行;

❖ 创造型的教育应该:

鼓励学生的多元思维和发散思维,尤其鼓励学生的新奇、独特、与众不同甚至“离谱”“荒唐”的想法,重视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并肯定和欣赏学生的新观点、新想法和新作品;

积极鼓励、正面引导学生初步的创造性活动,哪怕是在学生“踏破铁鞋无觅处”的创造困境中,也应该鼓励学生“继续走下去”,并通过适当的引导使学生有所收获,包括从失败中得到启示,升腾起重新探索、再次创造的愿望;

在面对学生并不完美的创造性劳动成果包括某些初步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时,特别是在明知学生的创造性劳动成果有明显不足之处甚至错误的情况下,抱着允许学生在创造中走弯路、犯错误和把学生的失败转化为成功之母的积极态度,不是轻易地否定学生的努力和思考,而是通过推迟判断、正确引导等帮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进行重新尝试。

一个不迷信权威、充分尊重学生创造力的萌动、给学生以足够“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创造型的教师就会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创造氛围。

3. 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方法

作为创造型的教师,教师应该特别注意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方法。

受传统的保守型教育的强大惯性的影响,很多学生的头脑已在某种程度上习惯了保守的教育程式和保守的学习程式,没有创造的意识更没有创造的方法。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创造型教师应该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并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创造方法,可以有意识地采用对学生进行思维柔软性训练的方式,以帮助学生突破思维惯性的框架,冲出固有逻辑的限制。

所谓思维的柔软性是指思维的发散性 (多元性)、灵活性 (变通性) 和创造性 (新异性),以思维的发散性为核心。

一个创造型的教师应该善于以材料的功用、事物的因果关系、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等为发散点,长期坚持对学生进行思维柔软性的训练,让学生充分运用自己多方面的知识和智力进行多角度的、能变通的和有新意的思维活动,以期帮助学生尽快摆脱思维的单一性、僵硬性和习惯性,形成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和独创性,为学生尽快成为具有创造意识、创造愿望和创造方法的人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做学生创造活动的引导者和支持者

创造教育是一种以实践为特征的主体性教育,学生是创造活动的主体,是创造活动的主人。

从这个意义上,创造教育所要求的创造型教师应该是以引导和支持学生进行创造活动为特征的学生创造活动的引导者和支持者。

1. 做学生创造活动的引导者

作为学生创造活动的引导者,创造型教师是指出方向、提供舞台、关键时刻给予指导的“导师”。

如果说创造就是一种探险,作为学生创造活动引导者的“导师”就是学生这个探险队的向导,他们做的是引导并协助探险队员的工作。

就像真正进行探险的并不是向导而是探险队员一样,在我们的创造教育活动中,创造的主体并不是教师而是学生,学生才是创造的主体和获得创造性发展的主人。

一个创造型的教师应该能够根据学生的创造类型和创造风格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欲望,引导学生亲自进行各种各样的创造活动如课内外、校内外的小发明、小创造活动等各种活动,引导学生亲自解决现实生活中没有先例可循的各种实际问题,并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作为学生创造活动的引导者,创造型的教师还应该注意把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并使之保持在正确的方向。

创造是一把钥匙,它可以打开天堂之门,也可以打开地狱之门,创造力的正确运用可以造福于社会,创造力的滥用则会造成对社会的犯罪。

一个创造型的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学会制作这把钥匙,而且要引导学生形成一种正确的对待创造的态度,使之能够懂得应该用这把钥匙去打开哪一道门,把为他人和社会造福作为追求创造的最高理想,用正确的人生观和必要的伦理规范来驾驭自己的创造。

2. 做学生创造活动的支持者

作为学生创造活动的支持者,创造型的教师是鼓舞学生“士气”、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并在关键时刻给予学生有力援助的坚强“后盾”。

创造与模仿相比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创造道路上的探索者不可能很快地得到理想的成果,可能会遭遇不止一次的失败,而且还可能会遭遇别人的不解和冷淡。从这个意义上,学生的创造活动是需要克服重重困难并付出巨大意志努力的。

作为学生创造活动的支持者,创造型的教师有责任对需要学生克服重重困难并付出巨大意志努力的创造任务进行鼓励、分析和支持。

如可以通过肯定学生以往取得的成绩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他的创造活动需要良好的意志品质如持久的注意力、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坚持到底的韧性等,然后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这些良好的意志品质运用到实际的创造活动中去。



四、处理好学生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关系

在教育过程中,创造型的教师应该善于处理好学生的社会化和个性化二者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的社会化和个性化这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达到一种平衡、一种和谐,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

教育必定表现为社会化的教育,即成人通过各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帮助个体适应一定的社会规范、习俗和文化的教育。

社会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重要特征。一个没有经过社会化的个体,只能是一个空有人类躯壳的动物,就像和动物一起长大的“狼孩”一样。

我们每一个人来到这个社会上,就必然要学习这个社会和文化所要求的各种规范、规则和方法,学习人类一代代传承下来的知识经验,形成对实现社会的适应能力。

个体的一言一行包括如何称呼他人、如何与他人交往、如何使用餐具、如何对待事物等都要通过社会化进程符合这个社会和文化的要求。

我国的学校教育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学校里,教师不仅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社会普遍认可的价值观和规划、规范,而且还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经验、进行职业训练。

在现代社会中,学校教育占据了对于人的社会化来说最为重要的阶段——“长大成人”的阶段。因此可以说,学校教育对于个体社会化的决定性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教育在表现为社会化教育的同时还表现为个性化的教育。

学生在其社会化程度发展到一定时期的时候,又表现出“反社会化”的倾向,他们不断地试图通过各种各样的“反抗”“捣乱”行为打破外部力量对他们的种种束缚。

学生在一定时期出现的“反社会化”倾向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就学生的发展来说,他们不仅需要社会化——适应一定社会的要求,也需要个性化——展示自我的独特和创造,他们需要在自己的社会化进程和个性化进程之间达到一种平衡和和谐。

这样一来,学生在一定社会化程度的基础上,就必然要尝试着“冲破牢笼”,打破在社会化过程中固定下来的程式化的东西,并表现自己独特的、新异的甚至是“叛逆”的思想和行为。

作为创造型教师,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学生创造意识的萌发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来自学生在一定程度社会化基础上对个性化的追求,一定要认识到只有学生不断打破通过社会化过程固定下来的“条条和框框”,富有创造力的东西才能在他们身上诞生。

由此,创造型教师一定要看到学生的“反抗”和“捣乱”有着学生心理发展的内部原因,一定要从学生有追求个性化的内在需求的角度去分析学生的“反抗”和“捣乱”行为,并以积极的态度承认们、容纳他们、引导们,把学生“反抗”和“捣乱”的能量转化为学生创造能力的涌动。

需要指出的是,在我们以往的教育中,许多教师都不喜欢表现出“反抗”和“捣乱”行为的学生,对于学生的“越轨”行为,相当一部分教师往往采用制止、惩罚等方式加以限制,强迫学生听话、顺从;即便是“修养”较好的教师也往往是采用劝慰、说服等方式进行“劝降”,以达到让学生听话、顺从的目的。

教师要求学生听话、顺从是只注意到了让学生适应社会的社会化的一面,没有注意到让学生冲破束缚、进行创造的个性化的一面,没有将学生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结合起来、统一起来。

这样一来,我们的教育就很可能在学生的个性化倾向与社会化倾向不一致的情况下做出牺牲学生个性发展的选择,从而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充发展示,限制了学生创造性的充分发展,导致学生创造意识、创造勇气和创造能力的丧失。

一个创造型的教师一定要努力处理好学生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关系,让我们的教育既是促进学生社会化的教育,又是促进学生个性化的教育,是在学生社会化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寻求平衡和和谐的教育。

创造型教师应该:帮助每一个学生追求社会化——一个不能适应社会的人将会被社会所抛弃;

创造型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追求个性化——一个勇于突破传统、勤于创新的人才能对社会有所贡献;

创造型教师更应该:帮助学生追求社会化和个性化的统一——一个既能适应社会又能创造未来的人才是21世纪所要求的高素质的人。

教育担负着创造祖国和民族未来的使命。只有我们的教师在进行创造教育、培养学生创造性方面有所作为,真正培养出具有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我们的教育才能承担起创造祖国和民族未来的使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