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农村老家,父母总说“没出五服不算远”,到底什么叫“五服”?

 阿奎罗机那静 2023-04-11 发布于广东

到底什么是“五服”?每到过年的时候,一些七大姑八大姨就会来家里走动,这些人总是表现的特别热情,也会抛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每个问题都让人不知道该如何作答,想想都觉得压力倍增,心里不由感叹:这究竟是哪里来的亲戚?真是太烦了。这时父母通常会说:没出五服不算远。那么,你知道什么叫“五服”吗?

1、最广泛的亲缘关系——九族

亲戚在我国古代的含义非常广泛。古人会根据血缘的亲疏来将这些血缘之亲划分为九族和五服。九族的亲缘关系最为广泛,当超出九族的范围后,这些人就连亲戚都称不上了。

我国传统社会是由父系家族所组成,古人很重视家族的观念,有时候他们秉持的家族利益高于一切的想法,为了家族利益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在封建王朝的统治之中,一些大臣们之所以会背叛朝廷,也少不了其家族所起的作用。

“九族”的说法一开始出现在《尚书·尧典》一书当中所谓的九族,指的就是高祖以下的男性后裔及配偶。以自身为标准,九族包括自身以及垂直向上的4代直系长辈:父亲、祖父、曾祖、高祖。垂直向下的4代直系晚辈:儿子、孙子、曾孙、玄孙。这九代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姓氏,他们都是直系血亲,被称为同宗的九族。

还有一种说法称,九族是父四、母三以及妻二。第1个指的是自己所处的这一族、已经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已经出嫁的姐妹及其儿子、已经出嫁的女儿及其儿子。第2个指的是外祖父族、外祖母娘族、姨母及其儿子。最后一个指的是岳父族及岳母娘族。

古代还有“株连九族”的大罪,要是有人犯罪了,族人也会跟着受到惩罚。轻了可能就是打打板子坐坐牢,严重的话可是会诛杀九族的。

在秦国的第4位国君秦文公时期,就有了“株连族人”的说法。《史记·秦本纪》里面提到“夷三族”,这里的“夷”就是灭杀,这里的三族指的是其父母、妻子、兄弟姐妹、子女。

在明清时期,更有了“株连九族”的说法。只要有一个人犯了死罪,就会连累整个家族,甚至连与之相关的家族都要因此受到牵连。要是大家族,一次就要诛杀成千上万人。不过,这种诛九族的重大刑罚一般都用在谋反、叛乱等威胁到皇权的罪行。

有人可能认为诛九族就是最厉害的刑罚了,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历史上还有诛十族的皇帝——明朝的朱棣。当初还是燕王的他为了夺取朱允炆的地位,就让大臣方孝儒继位诏书,结果却遭到对方拒绝,哪怕他以诛九族相逼没有用。

恼羞成怒的他就将方孝儒的十族尽数诛杀。这里的第10族就是他的学生及朋友。这一场诛杀就杀了800多人,被流放的人也在千人之上。

2、五服指的是什么?

由于经常看影视剧,相信许多人可能会对“九族”有些了解,但是关于“五服”的了解却知之甚少。五服到底指的是什么呢?其实关于五服的说法有多种。

第1种说法是5种血亲。这里指的就是高祖之后的五代子孙。也就是自己这一族及其父四族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原本的同胞兄弟在经过几代演变之后,就开始渐行渐远,时间久了就出了五服了。每当祭拜亲人的时候,他们会去一个坟头烧纸。他们会将五服作为亲密关系的一种依据。

逢年过节的时候,这些亲戚依旧会聚在一起叙叙旧情。有些关系好的甚至在出了五服之后,依旧会相约一起去更长的长在那里烧纸。毕竟那是他们的源头。这里的“五服”指的就是五代人的血缘关系。

依据我国礼法制度,在遇到一些婚丧嫁娶这样重大的事情时,大家都会邀请五服之内的亲属参与

第2种说法是5种丧服制度。我国儒家学派非常注重五服制度,毕竟儒学倡导孝道。而“五服制度”就能切实直观的体现出孝道。这种5服制度一直延续到现在。当有亲人去世之后,这些人都会改变自己原来的服饰,穿上素色衣服。这衣服没有什么颜色,也不会花里胡哨的,这就是丧服的基本样子。

丧服的制度有一定的原则。它的形制与穿着礼仪都是依照家族成员们和死者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定的。血缘关系越远,就会穿轻丧服,血缘关系近的则会着重丧服。亲人在死者去世之后更换服装,也是对死者的一种尊重。

古人依据亲情制定了这样的原则,也制定出了能对应亲缘关系远近的五等丧服,也被称为“五服”。这些丧服由轻到重分为:缌麻、小功、大功、齐衰和斩衰。这里的“缌”和“思”字同音,它指的是精细如丝的抹布。这里的“功”指的是功布,这种麻布用草木灰洗过,因此,看起来非常细白。

小功指的是做工细一些的功布,大功则是指做工较为粗糙的功布。这里的“衰”字也会被古人写作“缞”,读音和“催”字音相同。不过现在用这种读音的人已经很少了。这个字指的是在丧服中披在胸前的上衣,后来又被人被称为丧服。

大家在葬礼上就能看出五服内的亲戚有哪些,毕竟,自古以来古人就将同姓和外姓区分的很清楚。其实关于五服的说法还有很多,比如,吉服的5个等级等等。这里就不再展开了。

3、如何正确穿五服?

古代非常注重丧葬服的轻重,这种重视除了表现在丧服的形制和用料上面,还在服丧时期等方面体现。

在丧葬五服制度当中,最重要的丧服是斩衰。它是用质地粗糙的本色生麻布制作的,就和如今的麻袋类似。它的制作方法很简陋,在用刀割断麻布后不可以收边,这称为“斩”。在举行丧礼的时候,血缘关系最亲厚的服丧者就会穿上这种没有一点修饰的素服,表达他们强烈的哀痛之心。

关于斩衰:这些服丧者之中,男子和未嫁的女子为父亲服丧,妻妾为夫君服丧,在父亲去世的状况下,长房长孙替其给祖父母服丧,这些都要服满三年。到了明清时期,又增添了新的说法:儿子及未嫁女子为母亲服丧、儿子儿媳妇为公公婆婆服丧,以及长房长孙替去世的父亲给祖母服丧,都要服满三年。

齐衰在用料方面和上面相同,都是使用本色粗生麻布所制成的孝服,它们在剪断处可以缝边,这被称作“齐”。用丧杖一年,被称为“杖期”。

汉朝时期,如果父亲还在世,子女就要为母亲服丧的时候,就要丧杖一年,要是父亲已经去世,子女则要为母服丧三年。等到了唐朝武则天时期,不管父亲在不在世,子女为母亲服丧都要服三年。

清朝,丈夫为妻子服丧,男子为庶母、伯叔父母、兄弟和姊妹服丧,已嫁女子为父母服丧,孙子孙女为祖父母服丧,需服满一年。

至于有没有杖期,不同的地方都有着不同的规定。重孙子女为曾祖父母服丧,需要5年齐衰,玄孙子女为高祖父母服丧,需要三月。

至于剩下的三种大功、小功、缌麻分别由熟麻布、一般细的熟麻布及最细的熟麻布所制成。它们在形制上都是一样的

大功是为伯叔父母、堂兄弟、未嫁堂姊妹服丧时期为9个月。

小功是为祖父母、堂叔伯父母、堂姑、外祖父母、舅姨等服丧5个月。

最后一个是为曾祖父的亲生兄弟及其配偶、祖父的堂兄弟及其配偶等服丧,一般也就是三个月。这一服也是在五服当中最轻的一种。

如今大家所听到的“五服”,大多指的是依据等级不同的5种丧服制度所表示的血缘关系。大家所说的“出五服”,就是指那些在丧礼上没有义务穿丧服又有血缘的人。其实,这些人若是从我国的伦理观念上来看,已经称不上是亲属关系了。可是大家还是觉得彼此很亲,这就是因为大家有同一个祖宗。

无论是九族还是五服,都是古代伦理关系的重要体现。不管它们代表的是什么,它们都承载了中华民族绵延千年的礼仪。看了这么多,你是不是也清楚自己“没出五服”的亲戚有哪些了呢?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