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63年,我国第一艘万吨巨轮赴日途中沉没,周总理:严查到底

 猫条山 2023-04-11 发布于北京

1963年5月1日下午2点左右,中南海西花厅周总理的办公室内,突然响起了急促的电话铃声,这通电话让周总理攒紧了眉头,因为”跃进号“在赴日途中沉没了。

事故地点就在北纬31度58分,东经125度15分的苏岩礁附近,而这片海域的实际情况非常复杂。周总理立刻给海军打电话,命令海军即刻派军舰去营救船员。

文章图片1

1963年5月1日,我国第一艘远洋货轮”跃进“号,开始了他的第一次远洋航行,船上装载着万吨玉米和3000多吨矿山,从青岛港开往日本,人民日报当天还发布新闻公示了这一伟大的创举。谁知还没有到达目的的,就出现了意外。

“跃进”号的沉没,不仅给我国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第二天,日本媒体“全亚细亚广播电台”竟捷足先登,抢先发布了一条新闻:“中国国产的第一艘万吨远洋轮船,”跃进“号在赴日途中,因腹部遭受3枚鱼雷打击而沉入海中......”

文章图片2

之后,”跃进“号被鱼雷击中的说法,在全世界迅速传播。许多国家与地区纷纷表态,美国声明,当时他们没有海军船只在那个海域经过。

日本人说:“那里是我们的渔场,我们有渔船经常在那里捕鱼,根本不是水雷区;南朝鲜也声明,我们就没有潜水艇。各国政界众说纷纭,一时间搞不清谁是群众,谁是真凶?

日本媒体说的煞有介事,他们是如何知道消息的?如果真像日本媒体说的那样,后果将不堪设想.

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中国领导人会如何处理这件事情?

今天让我们慢慢揭开“跃进”号沉没的真相。

文章图片3

中国的第一艘远洋货轮

“跃进”号是我国第一艘国产万吨远洋货轮,1957年,由大连造船厂独立建造完成,此船采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设备,配有全套机械化、自动化、电气化设备,全长169.9米,宽21.8米,吃水深度为9.7米,持续航行为12000海里,可以中途在不靠岸的情况下,到达世界上任何一个港口。

它凝结了无数人的智慧与心血,只用了58天时间就建造完成。在当时可以说是一个世界创举,表明我国的船舶工业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跃进”号下水时,各大媒体盛赞这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大连制造厂还特制一枚纪念章;邮电部也为此发行了特种邮票,它象征着中国蓬勃发展的海洋船舶运输事业。

文章图片4

但是, 承载了众多国人期待与希望的“跃进”号,在出发几个小时后就不明真相的沉没了,如果不查明事情原因,中国在国际上就无法树立威信。

但是在当时的环境,国家综合国力太弱,海军实力更显淡薄,如何远洋查出真相,就是摆在国家面前的一道难题。

当时的国际形势

当时的国际形势非常复杂,美国与苏联两个超级大国明争暗斗,正处于冷战时期,同时对华都有敌对情绪。国民党当局,利用海空优势,不断在东南沿海挑起事端,同时日本右翼势力与南朝统治集团相互勾结,狼狈为奸,唯恐天下不乱。

文章图片5

此时的中国,海军与空军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有几股目的不同,不怀好意的政治与军事势力在东海交织在一起,危机四伏,火药味十足。

在”跃进“号出事的地点附近,基本上是被国外军事势力包围的,苏岩礁距离韩国的军事基地济州岛只有165公里,附近还有釜山美国海军基地、佐世保美国海军基地。在这个地点出事,会让人更加浮想联翩。

事情处理的稍有不慎,就可能擦枪走火,激化国际关系,甚至引发战争。

文章图片6

中国领导人很快认识到事情的重要性,所以周总理第一时间给出了方向:如果鱼雷发自潜艇,必为美军所为,因为韩国与台湾方面当时都没有潜艇;如果鱼雷发自快艇,可能是蒋介石与美国合谋策划。但是,在没有确凿证据之前,先都不要下定论。同时也要做好充分的战斗准备,防止国民党反对派对我们的挑衅行为。

目前最重要的是找到证据,事态严重且紧急,所以必须谨慎处理

“目击证人的说辞”

当时船上共有59名船员,事故发生之后,他们分别乘坐3艘救生艇逃离,所幸没有人员伤亡,随后,他们被在附近的日本渔船”壹歧丸“号救起,又被转到日本巡视船上。

经过与获救船员的交流,日本人得知,”跃进“号在行驶途中,遭遇两枚鱼雷袭击沉入海底,并且指认发射鱼雷的很可能是美国潜艇。随后日本人向外发布了这个未经证实的消息。

很快这些船员,就被我国派往营救的的护卫舰接回祖国。

文章图片7

首先与这些船员接触的是时任上海打捞局局长张智魁,他们将一同乘坐飞机去北京向中央领导汇报情况。

张智魁钻进机舱,看着此时满脸恐惧与不安的船员,他心理顿时升起了一些同情,他可以理解此时船员们的心情,原本驾驶着中国第一艘货轮远航,是一件非常值得光荣的事情,但是,中途却出现了意外,恐惧、痛苦、自责甚至是莫大的压力,都会伴随着他们。

张智魁从与船员的交流中得知,“跃进”号本身的设计与性能都很好,排水能力也很强,即使在满载的状态下,一个舱进水了,船体也不会沉没。可见不是船体本身的问题。

从船体出事到沉没,前后经历大概3个小时才沉入海中,这让张智魁产生了疑问,如果是被鱼雷击中,不会推延这么长时间,会在很短的时间就沉下去。

文章图片8

可是当他问道”跃进“号沉没的原因时,二副语气坚定地说,是被敌人的鱼雷击中的,并且声称,在他离船之前,还听到了两次巨大的爆炸声,有两股水柱从船舱当中喷涌而出,在他们下了小艇之后,他还看到远处一只潜艇露出了海面,在艏楼上有3个美国兵样子的人在大笑。

但是在场的其他人并没有听到巨大的响声,况且船上的玻璃窗并没有震坏,人员也没有震伤。

看来这个二副说的话经不起推敲,张智魁局长分析:触礁与爆炸对于船员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触礁时会感到船体像是踩了一下刹车,突然拖了一下,声音比较沉闷;爆炸是先会听到巨大的声响,然后是整个船体的震颤,但是不会让船体倾斜。

文章图片9

二副听到第二种感觉时,马上附和到“我有后面这种感觉...”

此时的二副还在向大家传递一个信息,我们是被鱼雷攻击的。

张智魁此时心里一阵的叹息,这些船员不知出于什么心理?是害怕自己承担责任,还是有意隐瞒真相?他们有没想过,如果真是被鱼雷击沉,这种关系国家利益的事情,国家一定不会沉默不语,国际影响一旦扩大,可能就会引起战争,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不像是鱼雷”,最终张智魁心理有了初步判断,但是,他非常清楚,这个想法一旦提出,就会使整个事件变得更加复杂。

在没有查明真相之前,国家领导人做了两手准备,一方面,命令东海舰队与交通部分协调,立刻组织海上编队调查沉船原因;另一方面,要求东海舰队出海的各个分队,于5月5日12时之前做好出航和战斗准备,随时等待命令。

文章图片10

出海调查真相

5月12号,周恩来总理亲自来到上海,检查海上调查的准备工作。

这次参加调查与打捞工作的救生船有3艘,护卫舰船有7艘,全部人员共1097名。作为第一梯队;

由东海舰队司令员陶勇中将为主要负责人。

为了加强此次海上支援,海军从东海、北海舰队共抽调了30艘舰艇、140架飞机组成第二梯队。从而保证我方人员的安全。

周总理非常清楚这次任务的严峻性,一再强调,这是一项政治任务,关系我们的国威军威,也是海军成立以来,第一次远海执行的一项复杂任务,因为沉船区域地理为特殊,各国的往来船只、飞机很多,一定要防止涉外事件,同时还有做好战斗准备,防止敌对势力与国民党的袭击。

文章图片11

周总理不但定了方向与原则,还在具体的困难上给予足够的支持,比如:没有潜水母船,就让张智魁到黄浦江口挑,看上哪个就拿来用;没有水下相机,就派人去香港买;缺少空气压缩机储气罐,就从华东电业局调来用等一系列事情,周总理都是亲自过问。

甚至在听上海打捞局汇报情况时,周总理突然说了一句“跃进”号里面的玉米,会引来鲨鱼吗?这一问题大家都没有想到,可见周总理做事的细心程度,即使非常的繁忙,他还在关心着每一个潜水员的生命安全。

紧张的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终于在多个部门的配合下,5月18日上午整个船队从上海吴淞码头起航驶向出事海域。

文章图片12

起航不久,海面上就升起了大雾,能见度顿时下降了不少,为了在规定时间感到苏岩礁附近,陶勇命令船队不要停留,继续前进。在经过一天一夜的艰苦航行,终于在深夜到达了出事地点 。

第二天,大雾还没有散去,能见度只能看到100米左右,这样给编队的寻找工作增加了不小的难度。

首先要确定苏岩礁的位置,但是藏在海底的它,纯粹依靠水声设备寻找,无异于大海捞针。

经过三天,两艘扫雷舰的不断搜索,终于发现了苏岩礁的位置。确定了苏岩礁之后,下面就是最关键的定方向问题,此时,在推测者与亲历者之间产生了分歧,打捞局局长与“跃进”号二副各自有不同的见解。

文章图片13

沉没在海底的跃进号

“你认为跃进号会沉在什么位置?“张智魁首先发问。

”应该在苏岩礁以南,因为海图标着距离苏岩礁15海里才开始转向,我们还没有转向船就沉了,说明距离苏岩礁还远。“二副肯定地回到。

”你们认得苏岩礁吗?怎样知道没有到呢?”张智魁反问。

二副开始沉默了,凭借经验,他以为的苏岩礁应该是露出水面的,是作为一个警示标志让船只远离的,谁曾想,它可能是隐藏在水下的一个无形“炸弹”。

就是这个想当然的概念,可能造成了一个重大的事故。因为当时虽然“跃进”号上装载当时最先进的水下探测系统,但是在哪个年代,这个只能是给舵手判断的依据,所以产生偏差是避免不了的。

确定了方向之后,就是按照指定的路线开始寻找,船体从出事到沉没大概经历了三个小时,这段时间,大概会漂浮几公里左右。

文章图片14

张智魁局长

于是在水下探测设备还不先进的情况下,经验丰富的张智魁局长,想到用拖兜的方法寻找海底的沉船。也就是将一条钢缆的两头固定在两只船尾,成“U”形在海底拖拉,方法看似很简单,但是非常有效。此时苏岩礁附近的水深60米左右,用这个方法完全行得通。

果然,很快就找到了沉船的位置。此时所有人非常的高兴,真相终于要浮出水面了。

揭开沉没之谜

虽然找到了海底的”跃进“号,但是想要探摸到沉船的真实情况还是比较困难的。

首先,工作船在60米深的海面上,船体摇摆不定,水下是暗流涌动,潜水员下去两次都没有找到确定的目标。面对这种复杂情况,陶勇与其他领导研究决定,为了保证潜水员的安全与减压舱的正常工作,决定准备两天,万无一失后再下水。

文章图片15

准备下水的严士法

两天后,也就是5月25日,让号称”敢下五洋捉鳖“的严大胆严士法下去,终于在几次尝试后,他找了沉船,他清楚地看到”跃进“号两个打字,静静地躺在海底。

此时远处的鲨鱼群果然出现,就是被香甜的玉米吸引过来的。陶勇马上命令警戒船只把鲨鱼群赶走,这才化解一场潜在的危险。

然而,庞大的船体,在海底是会随着暗流移动的,当第二天再去测量时,发现沉船找不到了,最后在100米开外的地方发现了它,直到用一条导索系在沉船上,这样才不会丢失目标。

在我船队作业时,美军飞机公然在我们上方低空盘旋,据目击者者回忆,飞行的高度用肉眼都可以看到飞机上的美军徽记,上面还有人伸出头来,用相机“咔咔”拍照。

文章图片16

据统计,在我们调查期间,有27架次美军飞机在我舰船上空盘旋、拍照。这种监视与挑衅行为,引起当时负责人陶勇的脾气上来,多次怒吼到,”要是上面允许我开火,早就让你们下来喂鲨鱼了“。

经过10多天的努力,调查编队终于完成了任务。期间总共经过了72次水下探索,才摸清”跃进“号沉船的真正原因与准确位置。

“跃进”号沉没在距离苏岩礁1.2海里,方位148度的位置。船身有3处破洞,5处凹陷,毗 龙骨折裂 1 处。在苏岩礁的西南角发现一块长约3.5米,宽不到1米的平坦岩礁,上面有明显的冲撞痕迹,并且在其周围还有很多岩石碎片,在部分岩石上还看到了紫红色油漆,与“跃进”号船体颜色一致。

同时对 跃进号船体段合拢的 条焊缝进行多次核查,未发现破损和 异常变化,并取回了航海日志、六分仪、望远镜等 29 件物品。

终于真相大白,“跃进”号是触礁沉没,并非被鱼雷击中。同时也排除了,制造设计本身的问题。

文章图片17

6月2日,调查编队圆满完成了任务,把调查结果如实向中央做了汇报,同时新华社与《人民日报》同时也向全球发出电稿,说明此次“跃进”号沉没的真实原因,是因触礁造成的。

事件的更深原因

毕竟货轮是由人来指挥的,这次事件是不是可以避免呢?事后,组织对所有船员做了进一步调查,发现此次事故在出发前就已经埋下了隐患。

”跃进“号,沉船的真正原因有两条:

一:不事实求是,以技术与经验为先,而是'政治挂帅,阶级斗争为纲”,在登船之前,相关人员把59名船员的个人情况查了个遍,而最富有经验的船长,只因为在反右期间发表了一些个人言论,从而调离了“跃进”号,其他的船员,也从家庭出身,社会关系、政治表现,甚至是直系亲属等方面,全都仔细查了一遍,其中22名船员,因各种原因,而被撤换下来。新换上来的人,还没有及时进行系统的训练。

最有代表性的是新来的二副,虽然“政治条件”全部合格,但是,他已经离船多年,也没有远洋出海的经验,最关键的是,业务荒废多年,对船上的基本配置都不熟悉,以至于“跃进”号触焦时,全船人员惊慌失措,二副却找不到排水阀,政委取不出密电码与机密文件,船长忘记了拿航海日志,就慌乱弃船而逃。

文章图片18

二:船长在技术领导上严重失职,在开船之前,三幅就提醒过船长,“跃进”号航行中有偏左的惯性,船长却没有引起重视,在航行过程中,仅亲自测试过一次船位,之后再也没有测试过。

再加上驾驶员的麻痹大意,没有考虑到4、5月间的海流与风向都是由南向北,会加大航向的压差,最终这一系列的问题,造成了中国首艘远洋货轮的沉没,给国家带来的重大损失。

结尾:

因为“跃进”号购买了国际保险公司的保险,他们愿意赔偿货轮双倍的价格,所以中国政府考虑到多种因素,决定不再打捞“跃进”号,这在当时无疑是最正确的选择。

在国际形势紧张,日本媒体造势,我方船员误导的情况下,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跃进”号遭受到了鱼雷的袭击,所有的信息都有所指向,周总理展现出了超强的领导才能,冷静判断,顶住了所有压力,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思想,主动让所有媒体封锁消息,经过近一个月的调查,才终于让真相水落石出,避免了一次重大的外交事故,从而树立了国家的威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