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丝社

 求是1025 2023-04-11 发布于山东

语丝社没有严密的章程和组织形式,因1924年11月17日在北京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刊物编辑者和主要撰稿人有着较为相近的思想和文学倾向,故《语丝》为同人杂志,语丝社亦属同人社团。

历史背景

《语丝》的创办,由孙伏园因《晨报副刊》代理总编刘勉己擅自抽去了已发稿的鲁迅“拟打油诗”《我的失恋》而愤然辞职引起。孙伏园辞职后,倡议自办刊物,得到了鲁迅、周作人的支持。周作人、顾颉刚等人日记中均记载,1924年11月2日,周作人、钱玄同、孙伏园、李小峰、川岛、江绍原、顾颉刚等7人聚餐集会,决定出版《语丝》周刊。关于刊物的名字,川岛在《说说 <语丝> 》一文中提道: “刊物的名称大家一时都想不出来,就由顾颉刚在带来的一本《我们的七月》中找到'语丝’两字,似可解也不甚可解,却还象一个名称,大家便同意了。就请钱玄同先生题签。次日即由孙伏园去报告鲁迅先生,他表示都同意。”

《语丝》报刊《语丝》报刊

孙伏园最初约集的长期撰稿人有16位,曾告示:“本刊由周作人、钱玄同、江紹原、林语堂、鲁迅、川岛、斐君女士、王品青、衣萍、曙天女士、孙伏园、李小峰、淦女士、顾颉刚、春台、林兰女士等长期撰稿。”而实际上,语丝社成员和撰稿人并非那么固定。刘半农、俞平伯为较早成员,长期撰稿人名单却并未列入,有的撰稿人名单上有,却始终没在刊物上发表过文章。据统计,能够代表当时《语丝》创作实绩和风格的,主要有鲁迅、周作人、林语堂、钱玄同、刘半农、川岛、俞平伯、江绍原、章衣萍、淦女士(冯沅君)和顾颉刚等。

宗旨

《语丝》最初是个16开8页的小型周刊,每周星期一出版,由语丝社发行,80期之后改为32开16页的装订本,由北新书局发行。创办后,一直受到读者喜爱,创刊号“就先后再版了七次,共印了一万五千份”。1926年5月后,林语堂、鲁迅、孙伏园、川岛等语丝社骨干成员先后离京南下,次年10月24日奉系军阀又查封了《语丝》。刊物便从155期起移至上海出版。1927年12月17日,《语丝》在上海出版4卷1期,1930年3月10日出版至第5卷52期后自动停刊。前后坚持了5年零4个月,共出版了260期。《语丝》前期在北京,主要贡献者为孙伏园、李小峰和川岛,周作人负责实际审读和决定外稿的刊发;后期在上海,则先后由鲁迅、柔石和李小峰负责,刊物的性质由同人刊物转变为近乎北新书局的机关刊物。

周作人在《语丝》的发刊辞中写道:“我们几个人发起这个周刊,并没有什么野心和奢望。我们只觉得现在中国的生活太枯燥,思想界太是沉闷,感到一种不愉快,想说几句话,所以创刊这张小报,作自由发表的地方。”又说,“我们个人的思想尽自不同,但对于一切专断与卑劣之反抗则没有差异。我们这个周刊的主张是提倡自由思想,独立判断,和美的生活。”故其办刊和创作宗旨乃是反抗专制,倡导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提倡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鲁迅后来在《我和 <语丝> 的始终》一文中指出:“同时也在不意中显了一种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击。——但应该产生怎样的'新’,却并无明白的表示,而一到觉得有些危急之际,也还是故意隐约其词。”催促新生,排击旧物,也是语丝社成员办刊和创作的宗旨。语丝社在文学实践中,注重发挥文学的社会功能,承续和发扬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批判精神和战斗意志。对于现代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中的一切腐朽、专制的东西,尤以围绕北京“女师大风潮”“三一八惨案”等事件,进行了激烈抨击。

语丝体

经历对种种历史和社会事件的积极应对,语丝社成员的创作才真正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流派,即语丝体和语丝派。

语丝体主要指杂感、随笔体散文风格和艺术姿态。孙伏园在给周作人的信中说:“《语丝》并不是初出时有若何的规定,非怎样的文体便不登载。不过同人性质相近,四五十期来形成一种语丝的文体。”周作人在《语丝》第54期上发表《答伏园论“语丝的文体”》,较为明确地概括了语丝文体的形成及其特征,指出:“我们并不是专为讲笑话而来,也不是来讨论什么问题与主义,我们的目的只在让我们可以随便说话。我们的意见不同,文章也各自不同,所同者只是要不管三七二十一地乱说。”林语堂写有《插论语丝的文体——稳健、骂人,及费厄泼赖》一文,登在第57期上,对周作人的观点进行了深入阐发,并补充了语丝文体产生的两个条件:“我主张语丝绝对不要来做'主持公论’这种无聊的事体,语丝的朋友只好用此做充分表示其'私论’'私见’的机关。这是第一点。第二,我们绝对要打破'学者尊严’的脸孔,因为我们相信真理是第一,学者尊严不尊严是不相干的事。”

语丝文体的产生除了文学态度和思想的自觉外,也与其庄谐杂出、古今并谈、幽默风趣且不无诗意、泼辣清健的话语风格等有密切关联。语丝文体的讨论,不仅促进了现代文艺杂志的个性化发展,更促进了现代散文文体在创作和理论上的进一步自觉与发达。

条目图册

扩展阅读

  • 贾植芳.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上卷.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
  • 杨义.中国现代文学图志.北京:三联书店,2009.
  • 陈离.在“我”与“世界”之间——语丝社研究.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