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主席:沟通的5大技巧

 专家视点 2023-04-11 发布于浙江

周总理:毛泽东同志论领导艺术,要照顾全局,照顾多数,以及和同盟者一道干。

毛主席有高超的领导艺术,毛主席的说话沟通,极有技巧,并且处处坚持了“照顾全局、照顾多数,以及和同盟者一道干”的策略。

研究毛主席,通观下来,在沟通中,这五大技巧,是毛主席比较常用的。

技巧一:用证明、补充来和对方求同、积累共同点。

周总理:团结就是在共同点上把矛盾的各方统一起来。善于团结的人,就是善于在共同点上统一矛盾的人。

通过证明对方的论点、补充支持对方论点的信息,就使得对方强烈的感到自己是受到了支持的,最大的共同点——就是证明和支持对方。此时,之前存在的矛盾,似乎一时间都消失了。

每一次的证明和补充,都是一次积累共同点,最终就有了把对方团结起来、成为同盟军的可能性。

比如,

蒙:要同时做一切事情是没有好处的。我是个军人,我了解这一点。你也是个军人,你也应该了解这一点。
主席:你有三十五年军龄,你比我长,我只有二十五年。

这就是证明对方的观点,补充说明对方的观点。

还有一种证明,

那工人的工字第二笔不是写的一直,而是转了两个弯子,写成了“工”字。人字呢?在右边一笔加了三撇,写成了“”字。这位同志是古代文人学士的学生是无疑的了,可是他却要写在抗日时期延安这地方的墙壁上,就有些莫名其妙了。大概他的意思也是发誓不要老百姓看,否则就很难得到解释。

这种证明,就被逻辑所吸引,产生了极深刻的影响,比教育和劝说,都要更有力量。

用证明法,往往有奇效,并且不包含针对性,因为逻辑是客观的。

技巧二:用进攻中的退却,来获得事情的推动

毛主席:这就是进攻中的部分退却。

通过施行进攻中的部分退却,往往就能使事情前进一步。尤其是当进攻遇到极大阻力的时候,这个部分退却,会造成下一次进攻的成功。

比如,

所有的发言、报告,都可以拿回去修改,字斟句酌,在五天之内,把那些没有讲完全的,或讲得不妥的,再加以修改。不要因为在这一次会议上没有讲妥,我们就抓住他的小辫子,将来使他下不去。你还可以修改,以你最后修改的稿子为准。

要求必须发言和报告,这是进攻,但允许不算数、可以修改,以最后修改的稿子为准,这就是进攻中的部分退却。

比如,

世界会怎么样呀?要变的。那个时候,我相信他会回来的。他五十九年不回来,第六十年他有可能回来。

相信他会回来的,这是一种进攻;五十九年不回来,这是退却,第六十年他有可能回来,又是一种进攻。

进攻、退却、进攻,就构成了强大的说服力,在对方脑中种下了“可能性”的种子。

比如,

协议是要执行的,但你们害怕,只好慢点执行。今年害怕,就待明年执行;如果明年还害怕,就等后年执行。

这是进攻中的退却,协议要执行,是进攻的;今年害怕,就待明年执行,这是退却的,相对于下一句话,则又是进攻的。

进攻、退却、进攻,就使对方不能拒绝、并且在对方脑中种下了“可能性”的种子。

技巧三:鼓劲无处不在,改错与鼓劲并存

错误并不可怕,就怕不肯批评,不肯改正,就怕因批评而泄了气,必须顾到改错和鼓劲两方面。

顾到改错和鼓劲,这是一种领导艺术,在这种领导艺术下,就能涌现大量可用之才。

在分析对方具体行动时,必须注意问题的这两个侧面。

这是改错与鼓劲的一个重要技巧,明的一面,大家都容易看到、并且判断;但暗的一面,很多人往往看不到,通过指出问题的另一个侧面,就可以改变“走向”,然后指出两个侧面转化的条件,就指引了行动的方向和目标。这是一种极其重要的领导艺术。

比如,

张垣失守后,傅作义部已极端分散,利于我各个歼灭。

失守是一种过错,但得到的却是利于我各个歼灭,指出事情的另一个侧面,就给了极大的鼓劲。

比如,

占领之地能守者 (如正太、青沧),以地方部队守之,不能守者则不惜立即放弃,让敌重占,以利我再度、三度、四度之歼击。

不能守是一种过错,“以利我再度、三度、四度之歼击”,这是一种极大的鼓劲。

比如,

过去三个月内,我们损失准阴、菏泽、承德、集宁等几十个中小城市。其中多数是不可避免地要放弃和应当主动地暂时放弃的;一部分是仗打得不好被迫放弃的。不管怎样,只要今后仗打得好,失地即可收复。

通过告诉大家,只要今后仗的好,失地均可收复,就放下了过去全部的过错、同时给了大家一种极大的鼓劲。

再加上宣传上的配合,

每遇一次胜利,即写一篇社论鼓励之,证明之;每失一重要地方即写一短文解释之,说只要歼敌,将来可以恢复。

就这样,渡过了解放战争前面的战略失城期,通过不断的证明,就有了战略上的藐视的可能性。

改错,难的不是改(改是改不胜改的),难的是放下错(放下了,自然就能改了),通过指出问题的另一个侧面,再加以证明,就实现了放下错。

技巧四:揭示归宿、来源,晓之以理

了解应当是多方面的,表面、里面、侧面都看到,不是片面的。

来源和归宿是一事物在时间上的两个侧面。通过揭示一个行动产生的来源、以及它最终的归宿,就达到了与人沟通、争取第三方多数的目的。

比如,

中央指示我们发展的游击区域,纵横数千里,失之太广,这大概是对我们力量估计过大的缘故。

这是指出来源,来源是客观存在,所以,就有了很强的说服力,同时也制造了一个给对方下的台阶。

比如,

在组织上,把红军的政治工作机关隶属于军事工作机关,提出“司令部对外”的口号。这种思想如果发展下去,便有走到脱离群众、以军队控制政权、离开无产阶级领导的危险,如像国民党军队所走的军阀主义的道路一样。

这是指出归宿,一般人忽视了对归宿的思考,通过指出归宿,就有了很强的说服力,同时也制造了一个给对方下的台阶。

比如,

这种估量,多半是从主观主义出发。其结果,无疑地是要走上盲动主义的道路。

这既是指出来源,又指出归宿,对第三者来说,有着强大的说服力,这是极大的争取了多数。

比如,

这种关门主义倾向,实质上表现出惧怕敌人、惧怕群众,与对于自己力量的不相信。

这是指出来源,同时又暗含着激将法的成分。

比如,

关门主义继续的结果,必然是使党脱离群众,使党放弃争取中国革命的领导权的任务。

这是指出归宿,同时又暗含着激将法的成分。

来源和归宿,是一个事情在时间上的两个侧面,通过指出这两个侧面,就得到了争取第三方的可能性,同时又缩小了对事情的打击面,这是侧击法,侧面攻击是更有效的进攻方法。

通过指出来源和归宿,那么,便是打了一个对“现在”或“当前”的歼灭战。

技巧五:用辩证法组织语言和表达

有了正确的思想,还要有比较恰当的表达方式。

讲话的内容,是沟通里的一个侧面;说话里的策略和表达方式,则是沟通里的另一个侧面。

主要的一个办法,就是每句话包含的辩证法,就是说话时,必须包含矛盾的两个方面(空间上、时间上),或者同时兼具矛盾的两个方面。

比如,凡有肯定、必有否定,或者肯定和否定并存;如果上半句是肯定,那么下半句就是否定;如果这句话是肯定,那么下一句话是否定;如果这一段是肯定,那么下一段就是否定。

比如,

刘湘代表如在天津,应留他等候中央代表一同赴川。如该代表要求离津,应从他取得介绍信及各种关系。

这里,就包含了“在”与“不在”的两种可能,这样信息就有了完整性,这就达成了有效沟通。

比如,

这一点,不仅日本人民知道,就是日本资产阶级中具有远见的人们也是知道的,但日本军阀则无论如何也不知道。

这里,就包含了“知道”和“不知道”,这样的语言就隽永有味。

比如,

并请注意蒋之命令是双关的,一面包含战略需要之积极意义,一面又难免不包含恶意在内。

积极和“恶意”,“恶意”则是一种消极,这样信息就有了完整性,这就达成了有效沟通。

比如,

这种强的力量之进一步发挥,一方面固然给了我们以损失,然而同时就给了他自己以困难。因为敌之强的力量(同时即是其不足的与分散的力量)在其作了进一步的发挥之后,气力势将衰退下去,就不得不使其总的战略进攻接近了一个顶点。

这里,肯定了给我们以损失 ,同时也否定了敌人——给了他自己以困难。并且对这个否定,给以逻辑上的证明和发挥,从而加强了否定。

比如,

我们吃的是小米,拿的是步枪,却满怀信心要战胜日本强大的武装。

这里,否定的是自己的装备和物质条件,肯定的是自己的信心和敌人的强大武装,这种对比,就展示了意志和决心,这就争取了对方。

比如,

枪枝装备都是由日本的“义务输送队”给我们送来,现在差不多有一师人的装备都完全像日本军队了,只有臂章不同。

这里装备的相同,和臂章的不同,这个相同和不同,就强力的突出了己方的成绩和决心,这就有了争取第三方的可能性。

这种辩证法的语言技巧,并时而在逻辑上加以证明和反对,就有了这样的效果,

他谈起话来,老是那样的不慌不忙,沉着持重,随时带着征询对方意见的语调。用语很通俗,听起来似乎平淡无奇,过后想起来,却又隽永有味。

通过正反面的并存,就使说的话有了一个明确的坐标系和界限,就使自己说的话变得通俗、同时对方易于理解和听起来有味道。

毛主席真是个语言大宗师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