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去离俄罗斯最近的县城,吃一场有时差的春天

 听雪楼75iz4v14 2023-04-11 发布于中国香港

图片

东北街边卖野菜的小摊

*小红书@

东北人和南方人的时差,不以小时为单位计算,用季节来算。

当全国许多地区已经踮起脚尖迎接夏天,在黑龙江省嘉荫县还可以吃到刚冒头的春天。

图片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

中国最后一口的春天滋味,在嘉荫

嘉荫,和俄罗斯隔江相望的边陲小镇,人口不到10万。每年4月以前,这里都是冬季。

4月末5月初,小兴安岭北麓的大雪化了下,下了化,羽绒服终于塞进了柜子,大山里的野菜才一拨接一拨地破土而出。如果不想提着篮子去郊外挖野菜,逛逛菜市场也能吃下整个春天,毕竟总有勤劳的人们会把春天的食物递到你面前,也总有对吃敏感的人大声宣布:同志们,准备好了么,开始吃野菜啦!
嘉荫农贸市场,步行街入口处有恐龙标识。6600万年前,这里气候湿润,断陷的盆地和湖泊生活着种类繁多的生物。上世纪90年代初,大批量的恐龙化石骨架被多国考古学家发现,所以嘉荫又被称为“恐龙之乡”。
图片
嘉荫的恐龙地标
*小红书@LTFF

如今人们在这片恐龙曾经生活栖息的化石层上卖菜。周边村子的村民,天还没亮就会骑着三轮小摩托来到农贸市场。显眼的位置需要靠抢。就地铺上厚实的塑料布,倒上昨天刚去地里挖的各色野菜,开始叫卖起来。
婆婆丁的叶子支棱着,故意留一截雪白粗壮的根——这是本地人看中的新鲜标志。小摊主一边卖一边挑杂草,不一会儿,堆成小山的它们就剩薄薄的一层。
因为要赶着回家吃饭,摊主们索性跟走过来背手观望的客人说:“10块钱,这些都拿走。”最后一点儿婆婆丁也被精打细算的主顾收了去,留下几根碎草屑粘在塑料布上。这时拿出扫把扫一扫,将塑料布对折抖上一抖,再对折,接下来这个白天,新一轮的挖婆婆丁大赛开始了,第二天又会有一大批主顾回到家里吃上了后悔药:“早知道这么嫩多买一些就好了”。

图片

*小红书|sunny
黑龙江的人们在“迟到的春天”里,最喜欢婆婆丁。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种十分“去火”的野菜,无论搭配大酱还是做成凉拌菜,抑或包成饺子:婆婆丁焯水、剁馅,与五花肉混一块儿,包好煮熟之后蘸酱油蒜,吃完第一口都会抬起头给出东北话的最高评价:“真鲜凉。”

现在来嘉荫农贸市场,还能吃上一份完整春天

更重要的是,婆婆丁过了春天就开花打籽,只能一期一会,这多多少少让人不得不珍惜当下。每位唠叨的家长会适时地给下一代洗脑:婆婆丁好啊,必须多吃点,感觉苦了是嘛,不要皱眉头,苦就对了,越苦越好。下一代又适时地给下下一代洗脑,吃野菜的传统于是流传至今,哪怕去小餐馆招待外地来的客人,看到蘸酱菜的菜单出现了婆婆丁,都会激动地一拍大腿,觉得这家店格外给自己长脸。
图片
婆婆丁馅儿的饺子

*小红书@鑫姐食记

尚志中街,也就是当地人口中的“大宽道”,新修的路面开阔、整齐,百分之八十的饭店立于两侧。只要赶上野菜季,随便钻进一家小饭店就能尝尝鲜。点上一盘婆婆丁馅儿的饺子,虽说没有家里姥姥做得馅儿大皮薄肉香菜香汁水四溢,满满地手剁馅儿也足够展现东北人实诚豪放的性格。而那些叫“大盘菜”、“小菜馆”的地方,新鲜的婆婆丁则会跟一堆蘸酱菜挤在一起,旁边是一碗刚炸出来的鸡蛋酱。

除了婆婆丁,苦老芽、柳蒿芽、刺五加叶子、鸭嘴菜也可以在农贸市场买到。它们有的在摊位上释放着自己辨识度极高的气味,比如柳蒿芽,浓郁的蒿草味盖住一整条街,不想让人注意到它都不行。倒是卖菜的小贩低调得不能再低调,喝一口保温杯里的热水,在野菜摊后面站得笔直,看到有人询价,不慌不忙报出一个数字,若是对方犹豫不决或摇摇头擦肩而过,干脆若无其事地将脸扭到一边,过一会儿总有人挤进来满眼堆笑:“这些都给我装了吧。”

图片

东北各色野菜

*小红书@Lucky808
“好嘞!”小贩答应着,话立刻多了起来,“鸭嘴菜炖土豆!愿意喝汤做点汤,味儿老好了。”剩下几个菜叶他们也会一丝不落地塞到袋子里,郑重地表示好东西不能浪费。
把野菜一口气全部买走的主顾当然不能浪费,嘉荫的冬季占据一年里的一半,四种野菜吃不完热水烫烫挤出水,一团一团地放进冰箱冷冻,等同于江南的鲜滋味。焯水冷冻保存的苦老芽、刺五加叶子化冻后蘸大酱,柳蒿芽加辣椒油、醋拌一拌,鸭嘴菜要么按照小商贩的建议炖土豆或做汤,要么剁碎包包子。这些,你只要遛一遍大宽道,几乎都能找到。

图片

*小红书@嫣然小公举的妈妈
主食首选冬天制作的酸汤子,也就是玉米面泡入凉水发酵后压成的面条。这是道制作起来十分考验厨师的手艺,稍有不慎就会因为发酵不当产生食物中毒的风险,只有辽宁移民来的家庭有喝酸汤子的习惯。
这个在大宽道的饭店就很少见了,如果想尝尝,估计得结交住在嘉荫朋友。好在嘉荫人热情好客,在馆子店里但凡能搭上话,在约个两次饭,很多家里才有的滋味,就可以尽享腹胃中。发酵好的酸汤子又滑又糯,味道微酸,喝一口酸汤子,就一口野菜,属于十分稀有却非常嘉荫的搭配。
图片
家里做的酸汤子,面条颜色会呈现明显的黄色
*小红书@游客小王

黑龙江上有种春天仪式感,叫“开江鱼汤”

等过了清明,气温回升,中俄界江黑龙江上的冰也就该撑不住了。它们裂成一块一块,沿着浩浩荡荡的江水流入鄂霍次克海,每块冰都行色匆匆,仿佛在江面上有条不紊地驰骋,当地人称“跑冰排”。“跑冰排”预示着开江,开江意味着开江鱼登场了。岛子、虫虫、川钉子等一系列活蹦乱跳的冷水鱼跃上餐桌,此时“大宽道”的小饭馆就会开始纷纷挂上“江鱼”的牌子,隆重推出包括清蒸、清炖、红烧、干煎在内的全鱼宴。

图片

鱼火锅是这里的特色,将开江鱼放入锅里,添加葱姜、白酒、大酱,简简单单地煮一煮,爱喝汤的抢先盛碗汤,喝完心满意足地吃鱼肉、嗦鱼骨、捞鱼杂,最后借着剩下的鱼汤下青菜、粉条、豆腐,有时也会蘸一下依个人口味调制的小料,大多数情况下,大家会准备一只盘子将鱼肉、配菜直接夹出,自信地认为开江鱼汤本身就是最好的蘸料。
小城乡下,春天也是摊煎饼的季节,开发北大荒的山东、辽宁的移民们把煎饼带到了这里。每到春天,黑亮黑亮的煎饼鏊子搭起来了,玉米、小米、黄豆磨成面糊,舀一勺放在鏊子上均匀摊开,为了便于储存,通常会在煎饼折叠的过程中喷一些水,本来酥脆的煎饼软了下来,再放上一天,“软”就会变成一种带有韧性的“艮”。
图片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

这些摊好的煎饼送至县里的农贸市场,煎饼箱子上写上“太平”、“新发”字样,“太平”就是太平林场,新发就是新发村,当地人摊煎饼的手艺形成了招牌,城里人买回来可以像山东人那样卷大葱,或者卷上刚炒出来的土豆丝。还有一种本土化的吃法是:冬天剩的酸菜底儿,赶在夏天到来之前拿猪油炒一炒,炒完卷到煎饼里,薄薄的煎饼搭配开胃的酸菜,一点也不用担心酸菜缸里的菜底有没有被及时清理掉。
只是充当主食的煎饼吃多了,会异常怀念那种堪比饭后甜点的油煎饼,煎饼鏊子上刷一层厚厚的大豆油,小米黄豆的面糊撒一些绵白糖,千万不要着急把煎饼翻面,就让它在鏊子上烙成微焦的金褐色,摊好后也不要加水,就站在煎饼鏊子前把它一鼓作气地吃掉。
图片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

什么,煎饼渣掉进了脖子里?掉就掉吧,不要管它,酥脆的口感是有时效性的,趁热大口大口地咀嚼,每个人都会忍不住感慨油煎饼真的是这个世界上一种伟大的发明。

作者:王文静

编辑:梅姗姗

排版:风味君

头图:《风味人间》第四季


图片
▲点击图片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