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养生入门:气、血、津液的关系

 咸鱼片 2023-07-07 发布于广东
俗话说,人活一口气,气作为医学概念是指人体之气,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
人与自然万物,皆为天地自然之气阴阳相感的产物,所以说气是构成人体生命的最基本物质。另外,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化作用是人体新陈代谢和物质与能量转化的动力。精是气的精粹部分,是气聚而成形、以运动方式存在的一种形态,常“精气”并称。精气是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
中医学论述人体生命活动时,气的概念具有两种含义:
  • 物质性的,是指由气所化生的血、精、津液等(有形,多呈液态,肉眼可及);

  • 功能性的,广义指动力、元气、正气(无形,目力难以视及)等,侠义指人体各脏腑本身的生理功能,即气的功能体现。气的物质性与功能性,二者之间是辨证统一的。

气的生成,一方面禀受于父母的先天精气,藏于肾,借三焦通达于全身;另一方面赖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气和肺所吸入的清气,所以经常会有“肺为气之主,脾(胃)胃气之源,肾为气之根”的说法,气的运动即气机,是指气的机能活动。
气的运动形式:升(升其清阳)、降(降其浊阴)、出(吐故、散布)、入(纳新、潜藏)。
气的运动对人体的生命意义有三点:
  • 气的运动生命存在的依据,气的升降出入有序则生命活动正常,气的升降出入停止则生命活动告终。

  • 气的升与降,出与入的关系相反相成,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为用,以达到脏腑之间的协调平衡。

  • 气的升降出入是通过各脏腑不同的功能活动以及血和津液表现出来的,并非每一脏腑必须具备气的升降出入四种运动形式,而是各有侧重。

常见的气机失调包括气脱、气闭、气滞、气陷、气逆等。
气有如下作用:
1. 推动作用。一方面是激发,主要体现在元气对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机能,以及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活动所引起的作用上;另一方面是推动,主要体现在宗气等血液的生成、运行,以及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方面所起的动力作用上。
2. 温煦作用。主要体现在阳气等气化生热、温暖作用是机体热量的来源,可激发和推动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促进新陈代谢。
例如,阳气的熏蒸、温暖、推动作用能够维持人体的正常体温、激发人体的生理活动,促进血与津液的运行等。
3. 防御作用。主要体现在人体的正气等具有防卫肌肤、抵御外邪,以及与邪交争、驱邪外出等作用,是人体的抗病能力。
4. 固摄作用。气对血、津液(包括汗液、尿液等)、精液等液态物质具有控制统摄作用,可防其无故流失(外溢、散、泄、脱等),对脏器具有固护作用。
5. 气化作用。气化作用是脏腑之气活动的具体体现。一方面,表现为人体精微物质的化生及其相互转化,例如饮食物化生为水谷精气,进而转化为精、气、血、津液;另一方面,表现为代谢产物的产生与排泄,例如,津液产生汗、尿、饮食物产生残渣、粪便、六腑通畅有利于尿液、粪便的排泄。
气可分为先天之气(例如元气)和后天之气(例如宗气、营气、卫气等)。

元气

元气(原气,真元之气)。元气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来源于先天之精化生,根于肾,长于后天之水谷精气的滋养,借三焦为通路沿经络系统敷布全身。元气的主要功能是推动和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机能,温煦和激发各脏腑、经络等的生理活动。

宗气

宗气为后天之气,由自然界吸入的清气和水谷精气化而成。宗气聚集于胸之膻中(上气海),既能上出咽喉,循喉咙走息道,推动肺的呼吸作用,又能灌注心脉,推动血行;宗气赖肺之肃降而蓄于丹田(下气海),注入足阳明之气街,而下行于手足。
宗气的主要功能:
1, 走息道以推动肺的呼吸作用,凡语言、声音、呼吸强弱均与其有关;
2, 贯心脉行血,即注入心脉,助心行血,凡气血之运行皆与其有关(虚里搏动);
营气(荣气、营阴、营血)。“营”是营养、营运的意思,所以营气是血脉中具有营养作用的气。营养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所化生,是水谷精气中柔和(精华部分)且富有养料的部分。营气行于脉中,贯五脏络六腑。

营气

营气的主要功能:
1. 化生血液,即经肺注入脉中,为血液的组成成分。
2. 营养全身,即循经脉流注全身,为人体提供营养物质。
3. 营运血液,营气为血中之气,具有营运血液的作用,

卫气

卫气(卫阳)。“卫”具有保卫、护卫的含义,卫气是人体阳气的一部分。卫气也是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所化生,是水谷精气中刚悍、具有很强活力、运行速度快的部分。卫气行于脉外,散布全身,无所不至,内至胸、腹、脏腑等处,外至皮肤之中,筋骨分肉之间。
卫气主要功能:
1. 防御功能,即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
2. 温煦作用,即温养脏腑、肌肉、皮毛
3. 调节作用,即调控汗孔的开合启闭,调节人体水液代谢与体温等。

血由营气和津液所组成,是循行于脉中的富有营养作用的红色液态物质,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的基本物质之一。
水谷精微是生成血的最基本物质,肾精也是化生血的基本物质,营气是血的组成部分,津液能化生为血,不断补充血量。
血运行在脉中,脉为“血府”。血正常运行的条件:脉管完整通畅,气的推动和固摄作用协调平衡,全身各脏腑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
脏腑与血运行的关系:心主血脉,肺朝百脉,脾主统血,肝主疏泄和藏血。

血功能:

1. 血循脉道内运行、环流不息,内注于五脏六腑,外濡形体组织,所以血能营养和滋润全身脏腑组织;
2. 血养五脏,而五志(喜怒悲思恐),五神(神魂魄意志)等由五脏所藏,所以血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津液

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的内在体液及其正常的分泌液(唾液、胃液、肠液、以及涕、泪等)。
机体内,除血之外,其他所有正常的津液都属于津液的范畴,津液以水分为主体,含有大量营养物质,为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津与液的区别:津属阳,清轻稀薄,流动性大,散于皮肤、肌肉、孔窍,并渗入于脉,有滋润肌肉、充养皮肤的作用;津属阴,重浊黏稠,流动性小,灌注于骨节、脏腑、闹、脑、髓等组织,有滑利骨节,濡养脏腑、补溢脑髓的作用。
津液代谢的生理过程是多个脏腑综合调节的结果:
1. 生成、在脾的主导下,由胃、大小肠参与共同完成,
2. 输布,虽与五脏皆有关,但以肺、脾、肾胃主,并受三焦和肝的功能影响。
3. 排泄,由肺、肾、膀胱、大肠等脏腑共同完成。
津液的功能:
1. 滋润濡养机体。津液可润泽皮肤、肌肉,滋润和濡养各脏腑,润滑和保护口、目、鼻等孔窍,滑利关节,充养骨髓、脑髓、脊髓等
2. 生化血液。津液可渗入脉中补充血液,滋养和滑利血脉。
3. 调节体液,维持机体阴阳平衡。津液可以通过汗、尿的形式调节体液和阴阳的平衡,夏季以出汗为主,汗多尿少,冬季则以排尿为主,尿多汗少。

气、血、津液的关系

气、血、津液都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均赖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不断补充,但是三者的性状、分布、功能、病变表现不同。

气与血的关系

气属阳,主动,主温煦,血属阴,主静,主濡润。气血之间阴阳相系,阳生阴长,气主功能,血主物质,功能与物质可以相互转化;气中有血,血中有气,气血相依,气不离血、血不离气,其中,气对于血,有“气为血之帅(统帅)”之说:
a. 气能生活,即气的运动变化是血液生成的动力。气能化生血液,与脾、肾有关。
b. 气能行血,即气的推动作用是血液循环的动力,此与心、肺、肝有关。
c. 气能摄血,即气对血有统摄作用,可使其行于脉中不外溢,此与脾、肝、脉有关。
血对于气,有“血为气之母”之说:
1. 血能载气,即气存于血中,赖血之运行而到达全身;
2. 血能养气,即气存于血中,血可不断地为气的生成与功能发挥提供养料,血盛则气旺。

气与津液的关系

气属阳、津液属阴。其中,气对于津液而言:
1. 气能生津,即气是津液生成与输布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气能推动、激发脾胃的运化功能,从而使津液化生充足,此与脾胃有关。
2. 气能行津,即气是津液输布排泄的动力,气行则水行,此与脾、肺、肾、肝有关。
3. 气能摄津,即气能控制津液的排泄,使体内津液维持一定的量,此与肾、肺有关。
津液对于气而言:
1. 津能载气,即津液为气的载体,气能依附于津而存在。
2. 津能化气,即津液在肾阳蒸腾下,化而为气,升腾布散于脏腑而发挥滋养作用,

津液和血的关系

二者同属阴,均属液态物质,均有滋润和营养作用,血和津液相互渗透、相互补充:血中水液,渗出脉外,以补充津液;津液渗入脉内,以补充血液。
中医学常有“津血同源”之说,即指津液和血同源于水谷精微,而且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