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聂云台  修慧说    欧洲

 昆山同德堂邹医 2023-04-11 发布于江苏

修慧说|

或者问佛法是为何事,答只是修慧。问如何是修慧,答就是儒家的明明德和致知。若问如何是修慧,先要明白何者为慧。慧者正智也,觉之知也,称为智慧。与常人称为智识者不同,所以要晓得何为修慧,先要明白智与识的分别。佛说一大藏教,只是说明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就是要人离识入智,转识为智。现在我要略说何者为识,何者为智。

[插图]

一、业力六鞭

[插图]

 

佛教说万法唯识,意思是我们所有一切见、一切觉、一切欲念、一切事理色相,都是我们幻妄的心念所结成的果。这果也是幻而不实的,苦而不乐的,劳而不安的,害而不利的。然而我们却不能跳出这个苦的圈子,一次两次三次到万万次,轮回流转,不得罢休。譬如一群牲畜被人用鞭子赶着走,昼夜不得息。我们众生却是被自己的业力的鞭子赶着打圈子,这鞭子的能力很大。若要问这鞭子在哪里呢,就在我们的眼里,在我们的耳朵里,在我们的鼻里,在我们的舌里,在我们的身体里,在我们的意气欲念情感里。

[插图]

这六条鞭子不住地鞭打赶着我们忙跑,并且我们是一心情愿高高兴兴地跑。若是问他跑的事,又为何事这样的忙呢,他自己也不知道。他并不晓得这六条鞭子害他害得好苦,却觉得这鞭子打得身上好快活,所以还在那里要尽量地设法来奉承恭维它们。这就是我们的见识、感觉不明白不正确的缘故。

这种见识和感觉,是眼耳鼻舌身意所发见的识,不是妙明圆觉真如自性所原有的智。这就是智与识的不同了。譬如粪的臭恶,是我们人所晓得的,但是狗就觉得这粪很香甜而有趣,有时还为争这点粪咬起来。那不过是它们感觉见识不同,故此以为这粪是好。狗的识如此,我们看着它替它怜悯。我们自己是不是被“我”的识束缚流转呢?这事能研究明白就是大学问、大智慧。若研究明白了,再向这里用功,就是修慧。

二、修慧门径

 

若问慧如何修法呢?答佛教、孔教均教人修慧,都有一定不移的方法。佛教说的是戒、定、慧,就是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孔教说的是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所得是指明德,就是智慧;止于至善,就是戒。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克己复礼,都只是戒的功夫。有了这样的持戒克己的功夫,自然得定了。譬如我们平日局外论事,似乎很明白,一到了自己身上,便糊涂起来。何以故呢?因为功名利禄饮食男女种种贪心、骄慢、嫉妒、憎恶、偏执种种嗔心,把仁义礼智的本心一起遮盖住了。所以要把非礼之事戒除,私欲之心克去,以至善为止,归自然心,定而不乱,免得临事糊涂了。列位若是在这点上用过功夫的,便晓得平日的思想态度言论举动,和遇见女色厚利珍物美味的时候,或争执嫉怒的时候,大有分别。能够打过这些关头、心念不动的,就算是有定力。这是不努把力决然做不到的。

[插图]

(一)克己复礼 讲到持戒克己、止善复礼,就是要节制自己的欲望,磨炼自己的意志;要把自己欲念所喜做的事,勉力不要做;自己私心所不喜的事,勉力地偏要做,这叫作勉为其难。若是不难,就不算克己了。所以孔子说“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佛教说的要从难处做去,就是难舍处能舍,难忍处能忍,难行处能行,难受处须受。若不是这样就事磨炼,断不能改过迁善;遇见一些小事,心里就没了主张。所以佛教的由戒生定,孔教的克己复礼、知止有定,都是要就事练心。先把这容易散乱的心,使它受范围节制,使它遇着情欲气性发动的时候心能定静,不摇动,不走失,就是持戒克己的目的了。

(二)戒、定、慧 讲到由定发慧,这个境界有浅有深。先讲浅的。凡是忙乱轻躁的人,每每糊涂谬妄;安详镇静的人,方能清明决断。这还是从寻常事情的见识上讲的。若是讲到最高的智慧,如孔教的克明峻德、知性知天,佛家的妙明觉知、明心见性的境界,还不是我们寻常人用语言文字可以说明的。这种境界岂是寻常人尘劳纷扰昏迷散乱中所能够得到的?有一件最明白的证据,就是东方上古圣贤都是讲清静至高极深,而且是万世不易的。甚至于医药卜筮的学问,我们还是靠着四千年前的书的作用,不能跳出它的范围。若不是智慧极高,何能如此呢?

[插图]

所以由定发慧,不单是佛教的秘妙,实是东方圣贤所同的。《大学》说“定静安虑得”;《中庸》说“诚则明矣”,又说“自诚明谓之性,至诚复性”,当然是定静到极处的境界。可惜这种学问中间失传,直到宋儒方才重新来研究。宋学渊源多半是参证佛学触类而通的。周张程朱陆诸子都是教人学静坐,甚至于教人半日读书,半日静坐。王阳明在龙场终日静坐,忽得慧悟,发明良知的学说,简直是禅宗坐禅开悟一个样子。近世的曾文正公,也是每日静坐定为日课,所以学问事业成就高于常流,也就是得定静的功了。

三、智慧主纲

[插图]

 

这种高的智慧,所以与寻常的智识不同的缘故,是因为智慧所见的是理,能透彻到底;智识所见的是事,不能透彻到底的。明理的能够以简御繁,善事的只是寻枝逐末。因为理能包括事,事不能包括理。近年来新学科学家,似乎理论也很深奥,但是没有站得住脚、攻打不破的方法。有一个比喻最为贴切,是扶得东来西又倒。例如德国的科学和军事学,及种种作战的设备,称为世界第一,加以谋臣战将筹划精详,券操必胜、算无遗策。谁知到了临头,才晓得从前所算计的都不合用,所预料的都不应手,以致死亡太多,延时太久,竟归失败。又如英国外交最狡狠,心计最精工,预料联合各国打败德国就可以垄断世界海上的商业。谁知德国虽然倒了,英国的垄断不但是不成功,并且自己的工商业也一败涂地。这是初料不及的。这就是专从事物上计算,不能圆满完善的证据。

这话和科学家讲,他们肯定不服,他说是德国英国的失败,不能说是科学失败,仍是计算调查不周密的缘故。我老实告诉他,凡讲事物,永远不能有完善精密到十分圆满的时候,若将现在经验上的缺点一一补填完密,下次用的时候;又要发现加倍的新缺点、新漏洞了,又再上十年百年的经验。科学事物的智识增加了十倍百倍,那时发现的缺漏也增加了十倍百倍。忙得这班科学家跟着那些缺点漏洞后头跑,越跑越离得远,终竟赶不上,仍然困倒在地上罢休。



四、智识相异

 

天地间事物是变化无穷尽的,从万变的事物上来研究,只能见一样学一样,暂为一时期一地处的应用,过一些时换一处所就用不着了。独有良心上的理,是亘古不变的。有了这不变的理,明白在心里,等到遇着万变的事物的时候,自然能对付过去。世界上最后的胜利,是属于大体上明白道理的人,不属于事物上才能机巧的人。


东方圣贤的教义与西方学者见解的不同点,就在此。一个是智慧,一个是智识。智慧属于道德,属于精神,所以专讲物质相的人不能领略智慧的妙处。譬如在荒野地上忽然看见一块银子,这讲科学的人一定拾取来,他认为既非偷盗而来,法律上毫无责任,更何况没有人知道,尽可取来用。他若听见范文正公贫苦时候挖见窖金都不取用,必定笑其愚蠢。他不晓得范文正公的勋业学问道德文章,决不是一两坛子窖金所能办得到的。他所以有这样的成就,就正因为能不取那窖金,偏要忍穷熬苦,所以能磨炼成功这一番事业。




五、智慧助益明智

这种智慧,是科学家和功利主义的人所不能了解的。照西方物质学派的眼光看来,这银子最好是拿来,做有益的用处。例如范文正公当时何不拿这银子买书籍,并且贴补家用,自己更好专心读书呢。再者若是不愿作为己用,仍可以一样做学问讲道德。或者又想,他若有钱,能吃得好些,住得好些,精神愉快些,身体健强些,成就的学问事业或许更大呢。



凡物质学家、功利主义的人的思想,大都是如此。殊不知这就是物质眼光,纯然照着理想的说话,没有体会到人的心性感情因物质环境所发生的变化。这种变化,不深从心性上用功,是不能领略得到的。东方古圣人专从根本上研究,所以能深明此中意趣。物质学家专从表面观察,哪里能看到透彻、底里的一层呢?按照东方的学说,物质和精神不能两样同时发育的,所以在物质上享用便利的人,精神上一定退化。所以欲要道德智慧增长,除非是从艰苦中历练出来。

[插图]

[插图]

[插图]

可见这种道理是千古圣贤所公认的,这是几千年事实经验证明的。所以东方圣贤教人发展道德精神,都注重在苦行磨炼。有一句俗谚说:“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何谓自在呢?就是顺从欲念,譬如色声香味着用,性喜美好适意的;思想主张行为,性喜自是利己的;顺从所喜欲,就是自在。克制欲念不肯随心遂意的,就是不自在。这就是孔子说的克己。己系人欲,说克己复礼为仁,就可知人欲所在,就不是仁。仁是天理,克制人欲,恢复天理,就是圣人教人的目的。何为恢复天理呢?就是恢复本体原有的仁义礼智的良心,所以一旦去欲存理,自然智慧道德都俱足了。孔门讲的礼就是有形的天理,就是从天理定成的戒律。所以讲到做圣的功夫,先要从消极方面用力。孔子说非礼勿视、听、言、动,都是消极的功夫,须要能够把非礼的制住不做,那么合礼的视听言动就有极大的力量。所以佛家人门,先教持戒。消极方面,杀盗淫妄酒一一戒除;积极方面,仁义礼智信自然一一呈露。浅识的人说东方圣哲的教义是消极的,不知道消极克己,就是为的积极爱人。西方学者口称爱人,口称幸福,自以为是积极做事。连如何是幸福,如何是积极,如何是真爱人,都没有弄明白所以然者,仍是智慧不修的缘故。

六、习圣贤智慧

按照东方圣贤的学说,凡事都有两面,虚空的里面有实在的,倒是我们寻常的肉眼能看见实在的物事却是虚空的。诸君若不信,请看世间上有坚固不坏、长久不变的形体没有。现在认为钢筋水泥的建筑,是百千年不坏的。请到日本东京一看,三年前的建筑物现在都不见了。这些极坚固的工程,经了十分钟的地震,就消灭了。秦始皇建阿房宫几十年还没完工,几天就烧完了;又在骊山修建陵墓,驱役几十万人,十年造成,不几时就被后人毁掘了。

我眼看许多富贵人买田地、盖产业,预备子孙百年的享用,大概三五十年就换了姓了。又有些人花几万的银子,建造坟墓,不过几十年,那些石头又到了别人的墓上去了。这都是世人的聪明所认为积极和真实的物事,拼命地向这一路用心机,营谋争夺。弄到了手,自鸣得意;弄不到手的,咨嗟叹息。谁知却是冤枉百忙。生时招怒结仇、提心吊胆,到死的时候,还带着许多对良心不住的事进棺材去,留了银钱专为子孙诲淫诲盗、劝惰劝骄、嫖赌逍遥,杨梅鸦片,陆续而来。这都是无慧的结果。认空为实,认假为真,逞着自己的感情思想,一意孤行,不肯虚心研究古人的教义,到死不明白自己的错误,真是太可怜了。

大概世人有一个通病,就是觉得“我”总是好的,心里常想即使我不能比古圣贤,也不至于十分离经的。像我这样的做人也够了,何必求得太深,说得太精,行得太苦呢?听见某人立了什么省克课程,某人受了佛家戒律,心里就想这个书呆子把这件事看得如此要紧,虽然也是好处,但未免太拘束自苦了。又在社会上行不通,做事都困难,不如像我这样随和些好。况且像我这样明白道理识大体,自然不会做出坏事来。既然不做坏事,就是善人了,也就够了,就做个孔子、释迦又怎么样呢?见着刻苦自励的人,即是这样的自己排解,自己安慰。遇着不如己的人,更自鸣得意,觉得世间上谬妄昏迷的人这样多,我总算是超群出俗了。这一类的人,世上最占多数,一知半解,浅尝辄止。孔子说“似是而非者”,佛说“不究竟者”,圣人谆谆诲人,如来苦口说法,正为此辈。所以孔教要“止于至善”,佛教说“究竟义”,就是纠正这种谬误的观念。孔子说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孟子说“五谷者……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孟子又常说人有心不用,引为叹息。无非要人把这事看得认真,不可含糊自误。

七、戒定生慧,破除我执

 

所以说修慧先要戒定,但是戒定的功夫先要破除我执。若是有了一个“我”字亘在心中,就是圣贤佛菩萨也无可奈何。所以孔子要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这“意必固我”四字,都是由“我见执着”发出来的。佛经几千卷,都是教人破我执、除我见、说无我。这层不能领会,什么学问都不必讲;这关不能打破,什么功夫都不能做。若要问世上何种人最愚蠢可怜,我就回说,是自以为不糊涂的人最愚蠢可怜的。诸君听着必定觉得这话太过,但这是真确不错的。大凡圣贤明白的人,都是先把“我”字当作大病医治,也就是把我当作别人看待。例如曾子三省吾身,孔子叹息说人不能见过自讼。孔子大圣还自己时时自觉有过,甚至晚年还说假我数年,卒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要说学《易》,才庶几免于大过,那是讲现在尚难免于大过。很明白了才说难免于大过,小过就更不用讲了。所以我们要问自己,究竟我们比孔子高些吗?即使同孔夫子一样的圣智,也是很用得着讼过改过的功夫了。但是我们究竟觉得自己有大过没有?若是还有觉得自己没有种种的大过,那自然是自认为比孔子更圣更智了。这种比孔子更圣更智的人,满天下皆是。从我们的良心来观察,这些人果真是圣智吗?若是不然,是什么呢?这按语用不着说了吧!

八、克己、改过、自省

[插图]

 

所以修慧有几层功夫:一层是克己,一层是改过,一层是省察。克己必须有一定的戒律,非礼勿为是儒家的戒律。但是礼字很宽泛,若是不深知格物致知在无自欺、无自恕上切实做功夫,就会随着自己的意思来解释礼字,非礼也说是礼了。所以不如佛家的戒律,明白切实,根本戒五条,是杀、盗、淫、妄、酒。再分为十则,是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琦语,贪欲,嗔恚,邪见。再细的还有几百条,但是若能把这五条或十条,随时奉为规矩不违反,那么这些遮蔽我们智慧的物事,自然就少了。但是虽然有了这些规则,可以遵守,无奈何有的习气熏染已深,时常会发现流露出来,所以要做改过省察的功夫。改过是断除旧有的习气,省察是照管未萌的妄念。旧污不除尽,新污不除尽,这光明的心地就会云雾腾腾起来。所以孔门要格物致知,省身自讼;佛家要常惺常寂常照,断除一切烦恼习气。都是为的要恢复明德大觉,不要为一事一物所牵引和障蔽。原本事物本不能障蔽我们的心,只是我们的贪嗔邪见烦恼习气自己来障蔽清明的本心。所以圣贤佛菩萨教人要知非改过,断除习气。无非是要存心养性,明心见性。就只是要明白、莫糊涂罢了。

[插图]

我们翻开历史,总看见混乱的时代多;又默观时事,也觉得烦恼事情多。大概都是一些自命为聪明才智的人,在那里逞才用智,总想要富贵盖过今人,功名盖过古人。譬如王莽曹操袁世凯一流人,从我们后人看他们的遗迹,他们的智慧究竟何如呢?又有一等学者,自觉学识过人,要以经济用世,自以为见解、理想超过古人。这发明是至妥极善、万世不易的良法,执着一己的见解就是杀人用兵也要办到。只缘我见我执太深,把孔子所说的意必固我四个字都做到了。既然心怀成见,不肯虚心考察,自然蔽聪塞明,糊涂地硬干。俄国这六七年情形在历史上不过又是一个王安石的时代罢了。大凡这种害事祸世的人,随时随地都有。

以上不过是历史上最著名的例子。这些人所以弄到如此,只为自恃聪明之故。自觉聪明的人,完全靠意识做主,他的真聪明已经被一个“我”字障蔽住了。所以真智慧要从无我做出,要从虚心谦卑做出,要从知非改过做出,要从持戒克己做出。有了这几层功夫,身体力行方能定静,庶几不至于大糊涂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