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围性面瘫(俗称“口眼歪斜”)

 脊康中医黄医生 2023-04-12 发布于湖北

#周围性面瘫#周围性面瘫,中医学称为“口僻”“口眼歪斜”等,是一种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的针灸科常见病,以春、秋两季发病率较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起病突然,常见发病诱因有受寒(着凉)、长期劳累过度(如工做压力大、熬夜等),绝大多数患者为一侧面瘫。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电扇的使用率越来越高,加之人们生活不规律如熬夜等和不良饮食习惯如贪食冷饮等,使得风寒性面瘫的发病率日趋增高!

诊断要点:

1.急性发作,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特点。常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病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示齿、鼓腮;

2.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还可出现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

3.病程迁延日久,可因瘫痪肌肉出现挛缩,口角反牵向患侧,甚至出现面肌痉挛,形成“倒错”现象。

周围性面瘫与中枢性面瘫相鉴别:中枢性面瘫是由面神经核上行通路受损引起,最常见的受损处是内囊,颜面上部的肌肉并不出现瘫痪,闭眼、扬眉、皱眉均正常,且往往伴有偏瘫之其他体征,如腱反射异常、巴宾斯基征阳性等。

治疗:目前医学界公认的急性期大约为5~7天,在发病一周内,病情逐渐加重,即口眼歪斜程度呈进展性加重,一周后趋于稳定, 西医上给予口服营养神经、激素、维生素药物治疗,效果相当一般。

中医在治疗上结合患者舌苔、脉象,四诊合参,辨证论治,针灸药火?(针刺、艾灸、中药、火罐)并用,在发病早期就可以治疗,效果很好!

[雾霾]注意:目前大部分医生还是建议一周后再针灸治疗,但是在针灸科临床中发现一发病就采取针灸治疗,可以有效阻止病情加重并且还可以缩短治疗疗程,但前提是进针和闪罐手法必须要轻,且和患者做好充分沟通!

疗程:每日一次,连续7次为一个疗程,一般治疗3~4个疗程。每疗程间隔1~2天。

[雾霾][雾霾]在这个早晚冷,中午热的春天里,出汗后一定要注意避风寒,大汗出后不能乱脱衣物,晚上不可熬夜,适当户外运动强身健体,不然[憨笑][憨笑]嘿嘿……小心“中招”的就是你!这几天来了好几个,有体质壮实的大汉(因骑电动车没戴口罩吹风受寒引起)、有七八岁的小姑娘(练舞蹈2个多小时后穿着舞蹈服推开门的一瞬间感受风寒)、有十六七的女孩子(因为爱美穿着露脚脖的裤子气温突然下降感受风寒)、有五十多岁的(体质不太好,容易感受风寒)……

风里雨里,我可不想在针灸科因为这个事见到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