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认识的辩证问题

 淘沙金 2023-04-12 发布于湖北

有一种意见认为,《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缺点是只讲反映论,不讲辩证法。这种看法不太确切。苏联编的哲学史认为,这部著作的重大贡献就是辩证法。这也有点夸大。列宁这部著作的重大贡献还是在反映论方面。其反映论确实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不是机械的直观唯物主义的反映论。

尽管列宁在书中对费尔巴哈有较高评价,把费尔巴哈同马克思、恩格斯、狄慈根并列起来引证,但不能把列宁的反映论同费尔巴哈的直观唯物主义等同起来。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文章图片1

第一,列宁明确提出反映是个辩证的过程。列宁在认识论的第三个结论中是专门谈这个问题的。特别是列宁关于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论述,虽然它与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的论述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列宁的论述则更充分,更明确。

列宁关于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关系的论述是相当精彩的,比如,他讲:“人类思维按其本性是能够给我们提供并且正在提供由相对真理的总和所构成的绝对真理的。

科学发展的每一阶段,都在给绝对真理这一总和增添新的一粟,可是每一科学原理的真理的界限都是相对的,它随着知识的增加时而扩张、时而缩小。”

文章图片2

这段话讲得很好,它说明相对真理不是简单机械地相加就等于绝对真理,它有一个过程,是从相对真理发展成为绝对真理。列宁还讲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的界限是确定的,但又是不确定的,从相对真理不断地转化为绝对真理,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第二、认识的辩证法的又一重要表现就是实践的观点。实践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它必然以人们的认识为指导。以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作为检验认识的标准,这里面就包含了意识、思维的主观能动性思想。

第三、列宁明确提出了主观能动性问题。这表现在关于自由和必然的论述上。这个观点同恩格斯的论述基本上一致,但列宁作了发挥,强调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自由,用规律性真理性的认识指导我们的实践才能取得成功。

文章图片3

第四、列宁批判了机械唯物主义、旧唯物主义。指出它们由于缺乏辩证法,因而不能抵御唯心主义的进攻。列宁在解释现代物理学的危机时,说明实际上不是物理学发生了危机,而是机械唯物主义不能解释现代物理学的新成就,不能抵御唯心主义的进攻,列宁特别强调辩证法,认为现代自然科学正在产生辩证唯物主义。因此,说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没有贯彻认识辩证法,这显然是不符合事实的。

但是,从认识的辩证法角度看,我认为《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确实有个重大的缺点,就是列宁没有详细地论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在这部书中,感觉谈了很多,理性认识也谈到了,却没有谈到感性认识怎样转化为理性认识,这显然是个缺点,列宁这部论战性著作所批判的是主观唯心主义的经验论。

文章图片4

主观唯心主义的经验论不仅否认客观世界的存在,而且否认感性认识能够提高为理性认识。他们认为感性认识始终是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特殊的、有限的、偶然性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普遍的、无限的、必然性的认识;有限的认识再多还是有限的,不可能达到无限。

在他们看来,既然人的认识都是有限的、感性的,怎么能得出无限的、规律性的结论,怎么能得出理性认识呢?他们就依据这个论据,从中否定理性认识的可靠性,否定规律性、因果性和必然性,进而否定客观世界的存在。

文章图片5

因此,我们要在理论上对唯心主义的经验论进行有力的驳斥,把它驳倒,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的问题就不能不讲。《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不讲这个问题,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缺点。

关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问题,后来列宁在《哲学笔记》中讲了,但是,由于它是个笔记,也没能充分讲,没有发挥。我认为,说这是《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一个缺点是可以的,但决不能因此就认为这部著作没有贯彻认识的辩证法。

总起来说,我认为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是有很重大的贡献的。但它也是历史的产物,也有历史的局限性。只有坚持这本书的基本思想,对它的贡献和局限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才能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