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绍振:再论“大单元/大概念”:理论方法和战略前途┃大单元教学┃​2023年4月12日

 课程教学研究 2023-04-12 发布于浙江





本期推送文章





编者前言】大单元、大概念横空出世,而且还写入了2022年版部分学科的课程标准,在以崔某为领导者的一帮教授专家的大力推崇下,成为席卷全国基础教育领域的龙头理论,一线教师、教研员、学校领导无不追随“大单元、大概念”的潮流。那么,大单元、大概念教学就真的这么神奇?真的能彻底解决各学科的课堂教学问题?让中国的基础教育凌空起飞?在此分享孙绍振教授的文章,供老师们批判阅读和思考。

再论“大单元/大概念”:理论方法和战略前途


孙绍振

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系

摘    要:引自异域的大单元/大概念理论,在中国的实践中,必然受到本土文化特殊性的挑战,这当是历次改革规律性的现象。矛盾的焦点在于“大概念”哲学基础源自解构主义,其要害乃是对真理、本质、文学等传统范畴一概加以解构。解构主义在世界观上与我国立国之本的真理论,亦即在实践的历史过程中不断深化的实践真理论背道而驰;在方法论上,与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凿枘难通。其反本质主义导致“多元解读”的绝对化,造成脱离文本历史语境,无是非、无正误、无深浅的乱象。西方解构主义对文学文本的解构沦为文本“碎片化”的文字游戏。“大概念”追随“碎片论”,提出以“知识”整合“碎片”。殊不知,“综合”必须建立在“分析”的基础上。当前要务乃是在实践中正视负面反馈,以实践真理论和具体分析为纲,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主体性,批判教条主义,将形式逻辑的线性思维向辩证思维高度提升,建构语文解读的“三层次立体结构”。

关键词:科学范畴;人文范畴;实践真理;分析与综合统一;文本三层次立体结构

本文来源:语文建设 2023,(01),67-72;(03)63-6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