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释解·三申道长《玄隐遗秘》

 河洛娃 2023-04-12 发布于河南
文章图片1

《陰陽》一甲甲

《上經、知辧》曰:“見,所見;見不見。不見見;見見愚乎弗見。見見也,乃謂常見。見弗見之見,見見之見;不見見見,見而得之道矣” 。故見見者,有;非見見者。不見見者,有;非不見,見者。不見,見不見者。見見不見乎?見不見見焉?是以,見見者,陰也。不見見者,陽也。弗見而可見見者,陽中之陽。見見,見而弗見者,陰中之陽也。不見見,工也。不見見見,神也。若(髟付);陰陽之道;生之樞也。天地之常也,恒生之主也。然哉,見而盲於心者,不謂見見而不見者也。見乎見,不見乎見。不見見者,見矣。是故天之道者,見而弗見也。地之道者,見可見見也。故見而弗見見之見者,道也。見見而不見見見者,常也。道者,諸象之根也。常者,眾玅之始也是時也,亦非時也。是常也,亦非常也。時有所應,亦有非應。常有亘常,亦有非常。恒有不常之見,亦恒有不見見者,豈有弗明而愚者哉。且夫病病,始攝養也。生養也,此常也。然而有未成而病者,病而屍如死者,豈非然哉。是以聖人知民之苦,而立醫之道者,治其病也。諸求之於未治而治者,養攝之道蒙也”

【大意解释】这段文字是《阴阳》篇的开篇,阐述了阴阳的概念及其在世界中的作用。这段文字使用了古代的哲学思想和术语,需要仔细地理解和解释。

文章开始引用《上经、知辨》中的话,指出“见”是指人们所看到的事物,“不见”则是指人们未能看到的事物。在“不见见”和“见不见”之间,出现了“见见”和“不见不见”的情况,这是因为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不同所致。文章进一步指出,能够看到事物的人是“阴”,不能看到事物的人是“阳”。同时,还有一种情况是“阳中之阳”,指的是能够看到看不到的事物。另外,“陰中之陽”指的是看到事物却不真正理解的人,“工”则指的是能够真正理解事物的人,“神”则指的是更高层次的认知能力。

文章接着讨论了阴阳之道和生命之樞的关系,指出阴阳之道是天地之常,而生命之樞则是恒生之主。同时,文章强调了认知的重要性,指出那些只看到表面的人是“盲於心者”,而真正理解事物的人则是能够看到“不见见”的情况。

文章最后谈到了医学上的应用,指出治病和养生是生命之樞的常态,但是有些人会出现病病的情况,这时需要通过醫治来恢复健康。同时,那些能够找到治疗方法的人,则是掌握了“养攝之道”的人。

总之,《阴阳》篇的开篇通过对阴阳概念的阐述,揭示了宇宙中事物的相对性和差异性,强调了认知和理解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了医学治疗的必要性。

【逐字逐句释其意】原文:《上經、知辧》曰:“見,所見;見不見。不見見;見見愚乎弗見。見見也,乃謂常見。見弗見之見,見見之見;不見見見,見而得之道矣”

《上经、知辨》讲述了关于“见”的理论。以下是逐字逐句的介绍:

“见”,是指所看到的东西。

“见不见”,是指有些东西我们虽然看到了,但并没有真正地看清楚,因此不能算作真正的“见”。

“不见见”,则是指有些东西我们虽然没有看到,但是我们能够通过其他途径来“看到”它,例如可以通过思考、推理、听人讲述等方式来了解它,因此也可以算作一种“见”。

“见见愚乎弗见”,意思是说,有些人虽然看到了东西,但是却因为自己的愚昧无知而没有真正地看懂。

“见见也,乃谓常见”,这句话是说,只有真正看懂了某个东西,才能算是真正的“见”,否则只是“常见”,也就是表面上的看到而已。

“见弗见之见,见见之见”,这里说的是一种高级的“见”,即看到了某些看不见的东西,比如人的内心、精神世界等等。这种“见”需要通过内心的洞察力来实现。

“不见见见,见而得之道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通过深入的思考、反省和领悟,我们可以发现那些原本看不见的东西,并且从中得到一些道理和智慧。

原文:故見見者,有;非見見者。不見見者,有;非不見,見者。不見,見不見者。見見不見乎?見不見見焉?

故见见者,有;非见见者。不见见者,有;非不见,见者。

“故”表示“因此”、“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因此,能够看到真正的事物,也有看不到真正事物的人;看不到真正的事物,也有看得到的人。”

“见见者”是指那些真正看到了事物的人,“有”表示存在的意思。

“非见见者”是指那些没有看到真正事物的人,“非”表示否定的意思。

“不见见者”是指那些看不到真正事物的人,“有”表示存在的意思。

“非不见,见者”,意思是说,虽然有一些人看不到真正的事物,但也有一些人看不到真正的事物,但他们却能够通过其他方式“看到”它,例如可以通过思考、推理、听人讲述等方式来了解它。

“不见,见不见者”,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有一些人虽然没有看到真正的事物,但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感知力或者其他的方式“看到”它,因此他们既不是真正的“不见”者,也不是真正的“见”者。

“见见不见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有些人看到了一些事物,但并没有真正看清楚,也就是说,他们既“见”,又“不见”。

“见不见见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是否有一种能力,既能够看到真正的事物,又能够看到看不到的事物呢?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原文:是以,見見者,陰也。不見見者,陽也。弗見而可見見者,陽中之陽。見見,見而弗見者,陰中之陽也。不見見,工也。不見見見,神也。若(髟付);陰陽之道;生之樞也。天地之常也,恒生之主也。

是以,見見者,陰也。不見見者,陽也。因此,能看得见的人或物,是指阴性的;不能看得见的人或物,是指阳性的。

弗見而可見見者,陽中之陽。見見,見而弗見者,陰中之陽也。虽然看不见但能感知到存在的人或物,是指阳中之阳;看得见但不完全了解的人或物,是指阴中之阳。

不見見,工也。不見見見,神也。无法看见或感知到的人或物,是指实用性的;无法看见但却有灵性的人或物,是指神秘的。

若(髟付);陰陽之道;生之樞也。这里的“若”意为“如此”,表明以下内容是对前面所说的内容的总结。这句话解释了阴阳的含义:阴阳是一种宇宙万物的基本对立统一,是生命的关键。

天地之常也,恒生之主也。阴阳是天地之间永恒不变的规律,是万物生命的主宰。

原文:然哉,見而盲於心者,不謂見見而不見者也。見乎見,不見乎見。不見見者,見矣。是故天之道者,見而弗見也。地之道者,見可見見也。

然哉,見而盲於心者,不謂見見而不見者也。这句话的意思是,看得到却内心盲目的人,并不算是真正的看见,因为他们没有真正地理解所看到的事物,也就是说,他们是看见却又不是真正地看见。

見乎見,不見乎見。不見見者,見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看得到,却有时候也会看不到;而看不见的人或物,其实也是看得到的。

是故天之道者,見而弗見也。地之道者,見可見見也。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天的道理是存在于看得见却看不见的事物中,而地的道理则存在于看得见且能够理解的事物中。在这里,“天”和“地”被视为哲学上的两个抽象概念,代表了自然界中的两种力量,分别与阴阳哲学中的阴阳相对应。由此,可以理解为,“天”的道理存在于宇宙中的深层次事物中,难以被普通人所理解;而“地”的道理则更为直接,容易被人所观察和理解。

原文:故見而弗見見之見者,道也。見見而不見見見者,常也。道者,諸象之根也。常者,眾玅之始也是時也,亦非時也。是常也,亦非常也。時有所應,亦有非應。常有亘常,亦有非常。恒有不常之見,亦恒有不見見者,豈有弗明而愚者哉。

故見而弗見見之見者,道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能够看见看不见的东西的人,是能够理解道理的人。

見見而不見見見者,常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能够看见能够理解的东西的人,是普遍存在的。

道者,諸象之根也。常者,眾玅之始也。这两句话的意思是,道是万物形象的根本,常则是众多祭祀和崇拜的起点。在这里,“道”代表了宇宙中的原始力量和规律,而“常”则是一种被认为具有神秘力量的事物。

是時也,亦非時也。是常也,亦非常也。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它既是存在于特定时间的,也不受时间的限制;它是永恒不变的,但也会有变化。

時有所應,亦有非應。常有亘常,亦有非常。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它会随着时间和情况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也会有超越时间和情况的不变之处。

恒有不常之見,亦恒有不見見者,豈有弗明而愚者哉。这句话的意思是,存在着不能随着时间和情况变化而发生变化的东西,也存在着不能看见的东西,这并不意味着这些东西是不可理解的或愚昧的。

原文:且夫病病,始攝養也。生養也,此常也。然而有未成而病者,病而屍如死者,豈非然哉。是以聖人知民之苦,而立醫之道者,治其病也。諸求之於未治而治者,養攝之道蒙也”

且夫病病,始攝養也。生養也,此常也。

【解释】:得了疾病就要开始注意饮食调养,保持身体健康。生命需要不断的饮食调养,这是常态。

然而有未成而病者,病而屍如死者,豈非然哉。

【解释】:然而,有些人年纪还未到而却生病了,有些人病倒后甚至死亡,这难道不是真的吗?

是以聖人知民之苦,而立醫之道者,治其病也。

【解释】:因此,智慧的人了解人民的痛苦,建立医学的学科来治疗疾病。

諸求之於未治而治者,養攝之道蒙也。

【解释】:那些在没有接受治疗之前就通过自我调养恢复健康的人,是因为掌握了饮食调养的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