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道元典 | 《参同契阐幽》第三十四章:三道由一章(大字本)

 有而无限 2023-04-12 发布于山东

图片

三道由一章第三十四

此章言御政、養性、伏食,三者殊途同歸,本出一道也。

參同契者,敷陳梗概。不能純一,泛濫而說。纖微未備,闕略髣髴。今更撰錄,補塞遺脫。潤色幽深,鉤援相逮。旨意等齊,所趨不悖。故復作此,命三相類,則大易之性情盡矣。

此言三道由一之原委也。

《參同契》一書,原本河洛,敷陳羲象。蓋示人以先天心易也。然必本黃老宗旨,假爐火法象,三家相參,同歸於一,方契盡性至命之大道。但前兩篇于一道中鑿然分出三家,未免文義參差,綱宗隱覆,所以復作下篇,特發相類之意,即爐鼎妙用,火候全功兩章,已通其條貫矣。三道由一之旨,尚未剖露。魏公復言《參同契》中前兩篇正文,不過敷陳梗概,未能純一,且多泛濫之辭,而纖微旨趣往往闕略未備。

此補塞遺脫之章,所以不能已於撰錄也。故於前面正文中,幽深者潤色之;散步者,鉤援之,庶乎三家宗旨歸於一,而趨向不至於悖謬耳。然則御政也,養性也,伏食也,總括之,則曰三相類一言以蔽之,則曰大易性情而已。

蓋日月為易,只是坎离二物,一陰一陽,一性一情,究不過身心兩字。更能以中黃真意,和合身心,兩者歸中,便足冒天下之道。黃老之所養,養此而已;爐火之所煉,煉此而已。此其所以為三相類也。此三相類之所以為《參同契》也。

觀爐鼎章中,但言爐鼎,而藥物、火候已自畢舉。火候章中,但言火候,但藥物、爐鼎亦複全該,即知三相類之大旨矣。

大易情性,各如其度。黃老用究,較而可御。爐火之事,真有所據。三道由一,俱出徑路。枝莖花葉,果實垂布。正在根株,不失其素。誠心所言,審而不誤。

此節正言三道之歸于一也。

世人但見《參同契》中篇分三段,界開御政、養性、伏食,便以為真有此三家。說到大易,便認作常道陰陽,流入採補;說到養性,却認做肉團身心,泥定存守;說到爐火,又認做伏砂乾汞,流入燒煉。三家相執,各不相通,真是萬古長夜,一部《參同契》沉埋九地,不見天日者,千四五百年矣。

天不愛道,今為剖而明之,所謂大易情性,正指坎離二物也。日月為易,真精互藏,情性二字,即一金一木也,一水一火也,一魂一魄也,一龍一虎也,一男一女也,其實則一身一心也。身心兩者,天然配合,打成一片,豈非金丹之藥物乎?故曰:大易情性,各如其度。

所云黃老養性,似言黃帝、老子清靜無為之旨,不知頭有九宮,黃庭在中,為中央黃老君之所居。《黃庭經》云“中部老君治明堂”是也。黃庭即係中黃正位,或名神德居,或名道舍廬,或名大淵,或名規中大約是先天祖竅。識得祖竅,元神方有所歸,便知養性之用。其用全賴真意,得此真意,和合身心,把柄在手,豈非金丹之爐鼎乎?故曰:黃老用究,較而可御。

至於爐火之事,假外象以喻內功也。藥物既入爐中,即當用火煅煉,或配之為龍虎,或配之為汞鉛,或配之為流珠、金華、黃芽、姹女,種種異名,仍是身心兩物。以兩物相制而言謂之,以兩物交併而言謂之,仍是以真意和合身心耳。一伏一食,乃成金丹。爐火之事,其理確然可據,豈非金丹之火候乎?故曰:爐火之事,真有所據。

有藥物不可無鼎爐,有鼎爐不可無火候,三者本同條共貫,舉其一即三者全具。雖分三段,其用未嘗不合。要知篇中所舉藥物,種種異名,即一物也;爐鼎種種異名,即一處也;火候種種異名,即一時也。若明此一物,方知蠢動含靈,總是一物;若明此一處,方知山河大地,總在一處;若明此一時,方知元會運世,只此一時。蓋一物即一處,一處即一時,一時即一物也。此之謂“會三歸一”,此之謂“得其一,萬事畢”,故曰:三道由一,俱出徑路。

本來原是一道,析之却成三條。譬如草木之類,至春而抽莖發枝,至夏而開花布葉,至秋而結果成實。究其發生之源,只在一點根株。直到窮冬之際,剝落歸根,方顯碩果生生之妙,故曰:枝莖華葉,果實垂布。正在根株,不失其素。素即太素之素,返本還原之意也。

夫由一道,發為三條,有枝莖花果之象,即所謂“露見枝條”也。有三條復歸一道,有正在根株之象,即所謂“隱藏本根”也。前兩篇各分三段,雖似枝條,然根株之一,未嘗不貫其中。但言者既出一片誠心,讀者必須再三詳審,直到萬遍千周,神明忽告,方知三道之果出于一,庶不為旁門所賺誤耳,故曰:誠心所言,審而不誤。

此章是三相類之關鍵處。魏公恐人錯認一道為三條,又恐人錯認三條不是一道,特為指出,直截根源,歸重正在根株二句。究竟根株是何物?一陽初動,見天地心,造化之妙,具在其中。此三道之所以殊途同歸,而《參同契》之一言可蔽者也。故緊接象彼仲冬節章。

按世本,此章有五相類圖,牽合河圖,五位相得而各有合。起於彭曉諸家,因之牢不可破。細推魏公此章本旨,明明說御政、養性、伏食三道由一,乃三相類,非五相類也。蓋東三、南二合成一家,北一、西四合成一家,中央五十自成一家。舉三相類,則五位相得有合之妙已在其中矣。何必添足乎?矧三道由一,不但貫徹前後數章,實係全書關鍵所在,豈更有別義可攙入乎?且其所謂浮左沈右,世金世銀等說,一切傳會,流入爐火旁門,與全書大義相背之極。其於前後血脈,尤為不貫,參校古本,並無此圖,乃知是彭曉杜撰添入,非魏公本文也,特削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